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何让秦淮文化续写“新秦淮故事”?南京秦淮区文化馆一直在做这几件大事

2021-04-08 17: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中宏网江苏4月8日电(记者 姬传涛) 纵横千载的秦淮河孕育了古老的南京文明,被誉为“南京的母亲河”。作为南京文明的发端之地,孕育出“江南诗河”、天下文枢夫子庙、江南贡院、秦淮灯会等人文地标的秦淮文化则早已成了南京文化的代名词,一直以来默默滋养着秦淮河两岸南京人的心灵。不过,时代在加速发展,面对新时期的文化需求,历史源远流长的秦淮文化如何在时代大潮中蜕变并焕发出生机?这是留给相关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重任。秦淮文化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它的历史定位和文化自信,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南京秦淮区文化馆馆长李蔚。

文化惠民 唱响“文化四季歌”

作为传承弘扬秦淮文化、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最前沿阵地,秦淮区文化馆成立于1949年10月,是建国初期全国最早建立的文化馆之一,目前是全区群众文化艺术辅导、指导、活动及调研中心。

李蔚馆长介绍,秦淮区文化馆在秦淮区政府、区文旅局的领导和帮助下,秉承人文秦淮、公益为民的服务宗旨,三十多年来打造了以春季“和谐大戏园”、夏季“秦淮之夏”社区艺术节、秋季“都市文化节”、冬季“秦淮灯会”为代表的秦淮“文化四季歌”惠民活动。也可以说,它们已经成为宣传秦淮文化的品牌活动。

“秦淮之夏”社区文化艺术节

“我们打造的四季文化活动品牌,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比如说,我们夏天主做的‘秦淮之夏’。”李蔚馆长向记者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秦淮之夏’最早是怎么来的呢?最早是在南京城南地区从几个街道率先开展的纳凉群众文化活动,然后慢慢兴盛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到了夏天,家里没有空调,南京人就都在外面乘凉,一张席子,一张凉床,大家摇着扇子聊天,自娱自乐,渐渐就有了纳凉晚会的雏形。后来就形成了‘秦淮之夏’,现在叫‘秦淮之夏’社区艺术节,在炎炎夏日用文艺之风给市民们送去一丝清凉。”戏曲、音乐、美术、摄影……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市民一年四季均可享受到文化盛宴。

传承非遗 秦淮区传承人总量全市各区第一

秦淮区是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区,非遗保护工作是新秦淮总体规划中保护更新老城部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秦淮区文化馆陆续开展了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申报、非遗日系列展演、非遗大师专题讲座、传承人集中培训、非遗项目社区巡演等系列工作,一直致力于守护秦淮非遗文化这颗璀璨明珠。

据李蔚馆长介绍,秦淮区文化资源丰富,具备“特而精、最南京”的先天基因。区域内有非遗项目93项,其中2个人类非遗项目,4个国家级项目,16个省级项目,36个市级项目,市级以上项目占全市比重30%。非遗传承人243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6人,占全市比重50%;省级传承人8人,市级以上传承人101人,占全市比重32%;另有区级传承人144人。

谈起秦淮区的非遗项目,李蔚馆长更是如数家珍,“比如说在曲艺方面,像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南京评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南京白话,还有南京地区唯一的古老曲种--南京白局,目前已是国家级项目。这些都是我们重点保护的对象。另外,还有手工技艺类、医药类、饮食类、民间文学类,种类十分繁多。”

第二届秦淮风光带南京白局表演培训

李蔚馆长介绍,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需要长期的规划,秦淮区文化馆每年都致力于寻找有历史、有传承、符合规定的南京本土项目和手艺人,帮助他们申请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传承人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让这些珍贵的文化历史不间断,要推广传承,要培养学生、培养下一代人。像南京白局,一开始只有十多人,现在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发展壮大了;还有南京古琴、金陵琴派,一开始也是非常小众,现在受众基数已经发展得非常大,只要我们开展培训活动就不愁没有观众。”

提起这些,李蔚馆长满脸自豪。据介绍,秦淮区文化馆在上世纪50年代就成立了南京乐社,下设古琴、昆曲、民乐三个分支,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把传统音乐艺术从南京带向世界,在全球“开枝散叶”。

文化创新 将艺术送到市民家门口

“现在已经是多媒体时代了,观众也在不断地分化、细化。之前我们举办一个活动,会邀请各社区的人员来参加,这时,你的观众是请来的。后来我们渐渐发现,服务的人群与提供的产品不相匹配,我们就开始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精细化地、准确地服务市民,接着就有了一些调整和创新。”李蔚介绍,为更好服务市民,秦淮区文化馆打造了秦淮视界戏剧沙龙、摄影沙龙、电影沙龙、朗诵沙龙等一系列艺术沙龙活动。

其中以秦淮视界摄影沙龙为例,会员都是省市级以上的摄影家,在沙龙活动中通过和市民互相交流、开办展览等形式,吸引更多市民。

秦淮视界摄影沙龙

秦淮区文化馆每年还会参与组织关于秦淮灯会的摄影大赛。“你都想象不到,最早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办活动的时候,那时候没有电子档,都是洗好的照片。但北至东北,南至海南,都有人给我们投稿。那时候能收到一两万张照片是什么概念?我们举办个展览都好几万人观看,影响比较大。至今我们已经举办了十几年了,形成了一个品牌。”李蔚馆长回忆起这一路的成绩,十分感慨。通过这些活动和比赛,南京走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摄影名家。

“七彩童年”系列少儿艺术教育活动

提到创新,秦淮区文化馆打造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又是可圈可点。比如,面向放暑假的学生,秦淮区文化馆自2016年开始开展“七彩童年”系列少儿艺术教育活动,带领孩子们在馆内做手工、学舞蹈、学唱歌、学唱戏,去体育馆运动锻炼身体,沿着城墙看历史,到大自然里认识植物……面向中老年人,组织京剧艺术节、合唱音乐会、诗歌朗诵会;面向青年人,开展交流绘画展、非遗访学营、健身操(舞)青春精英大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对象涵盖老中青幼多个年龄段,市民们在家门口即可参与活动。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变化、人民生活的变化、欣赏习惯的变化、对文化需求的变化。现在的文化活动,就是借用各种文化资源和社会力量让文化出新,来服务于老百姓。在这种大形势下,我们当然要不断地与时俱进,用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李蔚馆长说,秦淮区文化馆一直在满怀激情地续写着秦淮文化的精彩,创造着五彩缤纷的“新秦淮故事”。(图片由秦淮区文化馆提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