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济南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图文实录

2021-04-09 16: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王若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王若峰: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我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我们邀请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窦进科,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郜银成,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学军,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刘红卫,请他们介绍开展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和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窦进科介绍有关情况。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窦进科

窦进科: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全市人社系统脱贫攻坚有关情况。

人社部门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肩负着重要使命。近年来,全市人社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就业创业扶贫、职业技能扶贫、社保兜底扶贫、人才支撑扶贫,精准施策、精准服务,打好脱贫“组合拳”,唱响扶贫主旋律,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83万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43人次,为1533名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五免一享”政策1526.11万元,为21.18万人次贫困人口代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2304.86万元,组织各类专家一线帮助解决难题300余个,为全市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向泉城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

一、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贫困群众就业“能转尽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就牵住了脱贫的“牛鼻子”。一方面,用足政策。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充分运用资金补贴、鼓励企业吸纳、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设立就业扶贫车间等方式,形成覆盖用人单位、服务主体和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精准帮扶体系。另一方面,搭建平台。积极发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广泛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就业扶贫专项招聘会,为贫困劳动力和用人单位搭建绿色对接平台,直接把岗位、政策、服务送到家门口,确保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应转尽转”、快速脱贫。

二、强化技能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培训“愿培尽培”。扶贫必先扶智。充分发挥技能扶贫的“造血”功能,让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一是开展“送培训进乡村”活动。将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方便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培训,确保应培尽培、愿培尽培。二是优化培训项目。优先提供市场需求大、简单易懂的培训专业,尽快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三是落实减免政策。依托驻济技工院校,落实技工院校“五免一享”政策,让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织密社会保障网,确保贫困群众社保“应保尽保”。注重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功能,织牢保障底线,为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铺就幸福底色。按照“巩固、提升”的原则,推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2018年12月至2020年底,共为132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101名低保对象、182名特困人员办理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手续,覆盖率100%,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对重度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不低于最低档次的养老保险费,并可提前5年发放养老金待遇。

四、深化人才支撑扶贫,服务贫困地区实现“需服尽服”。坚持以“人才扶贫”为抓手,补齐贫困地区的人才短板。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累计招募“三支一扶”人员549名。完善基层职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乡村专业技术人才直评直聘等三项制度,649人获得基层高级职称,4000余名乡镇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中高级职称,200余名“田秀才”“土专家”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开展专家服务乡村振兴活动50余次,吸引集聚200余名高层次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帮助解决农村发展难题300余个,落地项目130余个,转化科研成果110余项,较好满足了贫困地区的人才服务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在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继续探索新路径、创新新模式,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王若峰:

感谢窦局长的介绍,下面有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郜银成介绍有关情况。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郜银成

郜银成: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各位网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对民政兜底保障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市民政局党组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政系统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全市6125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占享受政策贫困人口的63.15%,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赋予民政部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的重大政治任务。具体工作主要体现了“全”、“宽”、“高”、“强”四个特点:

一、全面完善兜底保障机制,实现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期间,市民政局持续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救助制度和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立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等福利保障制度,共出台脱贫攻坚政策35项,夯实了兜底保障的制度基础。

二、适度放宽社会救助政策,兜底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创新完善低保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单独纳入低保兜底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完善救助保障政策,确保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应养尽养”;健全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应补尽补”;积极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做到“应帮尽帮”。脱贫攻坚期间,全市保障农村低保家庭8.42万人,发放保障金16.74亿元;保障特困供养人员1.37万人,发放供养资金2.15亿元;保障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2.73万人,发放补贴7.33亿元;保障经济困难老年人4.93万人,发放补贴资金8944万元;保障各类困难儿童1957人,发放生活费4341.22万元。2020年启动实施了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计划,投入5491万元改造提升20处敬老院,增加护理型床位1616张,改造后的敬老院全部达到二级养老机构标准,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了53%,有力保障了全市脱贫攻坚大局。

三、切实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兜底保障标准持续提高

脱贫攻坚期间,将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困难和重度残疾人补贴统筹纳入社会救助保障动态调整机制。2016年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市扶贫线“两线合一”。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300元/月提高到676元/月(全省排名第一),增长了125.33%;农村特困供养标准由643元/月提高到1179元/月(全省排名第一),增长了83.36%;机构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由1410元/月、1120元/月和500元/月提高到2123元/月、1650元/月和1320元/月(均在全省排名第一);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一、二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100元/月提高到150元/月,三、四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由80元/月提高到120元/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由120元/月提高到137元/月,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四、强力推动扶贫多方合作,社会力量扶贫效果明显

立足民政职能,加强部门联动,会同业务主管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对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分类指导。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专业社工、志愿者精准对接贫困群众需求,实现兜底保障和增能提升相促进。脱贫攻坚期间,积极引导全市1498家社会组织多种形式参与脱贫攻坚,打造济南社会组织“泉心泉意·助力脱贫”公益品牌,累计投入资金3.02亿元,开展项目829个,惠及困难群众363.6万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圆满完成。下一步我们将紧抓济南三大战略交汇叠加的重大机遇,聚焦“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战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王若峰:

感谢郜局长的介绍,下面有请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学军介绍有关情况。

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学军

王学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济南市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有关工作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2015年以来,市城乡水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示精神,以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彻底解决贫困村和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困难为重点,科学谋划,全力攻坚,先后实施了贫困村饮水安全专项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等项目,全市累计投资约37亿元,新建水库水源地2个,新建、改扩建水厂25座,铺设干支管道达4万余公里;每个区县配套建设了水厂水质化验室,农村供水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截至2020年6月底,彻底解决了我市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均达到98%。

一、摸清现状底数,做到工作精准施策。委托第三方开展了全市贫困村贫困户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对全市1006个贫困村、21.1万贫困群众全面摸排,做到不漏一村、不落一户,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区县水务部门逐项复核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建立整改台账。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对接,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达标情况排查核实和数据比对,建立台账细化到村到户到人,逐个销号。

二、抢抓政策机遇,确保资金足额到位。为适应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要求,结合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水量水质等问题,我市及时对两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进行调整,调整后工程建设总投资大幅增加。市水务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利用国家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有利时机,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成功申请21.52亿元,为完成两年攻坚行动和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奠定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开展全程督导,确保工程如期完工。2020年3月20日召开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百日攻坚动员会,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各区县利用100天的时间,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确保6月底前所有贫困村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全部清零。针对建设任务重、推进速度相对较慢的区县,成立了5个由副局长带队的包挂督导组,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每周至少一次到区县开展检查督导,重点检查工程建设推进情况和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对各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周调度,并将全市完成情况报市政府分管市长,同时通报区县政府。

四、健全管理体系,确保群众长久受益。农村饮水工程“三分建、七分管”,为确保工程建设长久发挥效益,全市14个区(县、功能区)全面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健全完善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及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设立了市、县两级农村饮水监督电话,并向社会公布,畅通饮水安全监督渠道。

“十四五”期间,我市农村供水工作重心将从解决以贫困人口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向做好乡村振兴农村供水保障转变。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将以水源工程建设、老旧管网改造、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和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为重点,逐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我们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农村供水保障工作。

谢谢大家!

王若峰:

感谢王总工程师的介绍,下面有请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刘红卫介绍有关情况。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刘红卫

刘红卫: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一直以来对残疾人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关心、爱护。

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2.3万人,约占全市建档立卡人员的 23.8%。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根据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抓重点、攻难点,精准发力,成立了市残联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开展了“联系群众服务年”、“深化提升规范年”、“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制定了《济南市残疾人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方案》、《关于济南市助残脱贫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夯实残疾人脱贫攻坚组织保障,完善残疾人脱贫攻坚推进机制,补缺残疾人脱贫攻坚短板弱项。认真实施社保兜底脱贫、教育培训脱贫、就业创业脱贫、康复救助脱贫、托养救助脱贫、权益保障脱贫等“六大”脱贫工程。认真组织开展两次“遍访”活动,保障各项惠残政策的有效落实落地,切实提升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效,交出了一份让党和政府放心、广大残疾人朋友满意的合格答卷。

一、培训就业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残疾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提高。坚持以人定训和以人荐岗,根据残疾人培训就业需求举办培训项目或推荐岗位,尊重残疾人培训就业意愿,充分满足残疾人培训就业“个性化”服务要求。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残疾人给予一次性3000元—5000元资金扶持;规范管理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实现残疾人就近就便就业脱贫。特别是2020年以来,我们克服疫情影响,推进流程再造,创建“闭环式”精准服务机制,系统整合培训就业供求资源,推动残疾人培训就业供求关系良性循环,提升培训就业实效,破解残疾人培训就业难题,实现残疾人培训就业数量、质量“双提升”,五年来累计培训贫困残疾人1.07万人次,新增贫困残疾人就业0.35万人。

二、残疾人教育救助范围实现扩面延伸,残疾人贫困代际传递得到有效遏制。将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在读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全部纳入教育救助范围,按照高中(中专)学历每人每学年1200元、大专学历每人每学年3000元、本科学历每人每学年3500元、研究生学历每人每学年4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保障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正常学业,不断提高广大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受教育水平,阻断残疾人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因素。五年来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0.63万人次。

三、康复需求服务实现全覆盖,残疾人社会参与度得到有效提升。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健全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创建“家庭医生签约+精准康复服务”模式,实现残疾人康复需求服务全覆盖,规范提升173处镇街康复指导站、959处村(社区)康复站,为1.32万名贫困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为0.27万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住院补贴,为1.84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提标扩面,救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万元提高至每人每年2万元,救助范围实现0-17岁残疾儿童全覆盖。

四、意外伤害保险实现全面普及,残疾人致贫风险抵御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为减轻残疾人家庭因意外人身伤害而产生的负担,更好的保障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自2016年起每年为全市所有持证残疾人购置意外伤害保险,有效防止残疾人因意外伤害致贫、返贫,自实施以来共理赔贫困残疾人0.14万人次,理赔金额高达448万元。“小保险”让残疾人实现“大收益”。同时,将全市持证残疾人全部纳入医保资助范围,贫困和重度残疾人按最高标准免费加入医保,非贫困、非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贴100元。

五、家庭无障碍改造实现适居提升,残疾人居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坚持“小改造、大提升”工作思路,按照“实用、高效、安全、节约”原则,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改造项目能够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无障碍基本需求为标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需服务,结合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居家条件及生活障碍实际情况,“私人订制”改造方案,实行“一户一策”改造服务,重点解决残疾人“出门难、如厕难、洗澡难”等问题,积极为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先后为1.1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便捷残疾人家庭生活,提高残疾人家庭生活幸福指数。

谢谢!

王若峰:

感谢刘理事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天下泉城记者:

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在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实现脱贫方面,人社部门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窦进科:

谢谢您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我们坚持把就业扶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提升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促进就业增收脱贫,努力提升贫困人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活动。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扶贫行动日”“招聘夜市”“进村招聘”等招聘活动,有效整合人力资源,精选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工作岗位,“送岗进村”,“送岗入户”。累计组织招聘会600余场,1.5万家企业参加招聘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86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8.4万人次。

二是积极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就地就近就业模式。为帮助不能或不宜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我们积极鼓励企业在乡镇、村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制定了“就业扶贫基地”认定办法和奖补政策,通过“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基地)+贫困劳动力”模式,满足贫困劳动力“挣钱顾家两不误,就近就业脱贫致富”实际需求。全市共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基地”31家,累计带动贫困人口500余人就业。

三是积极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我们建立了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制度,加强扶贫公益岗位统筹规划,强化岗位摸底和计划安排,建立扶贫公益岗位目录,优先安置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且年龄偏大、无法通过其他渠道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近年来,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8104万元,公益性岗位的设置不仅解决了部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加快了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步伐。

四是积极提供创业政策保障。积极落实创业扶贫担保贷款工作,对符合条件贫困劳动力给予最高3万元的“免反担保、免抵押”创业扶贫担保贷款,为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企业提供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按规定贴息。政策实施以来,发放各类担保贷款692万元,助力贫困劳动力创业增收。

五是积极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贯彻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培训项目,对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参加线上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给予生活费补贴,充分调动贫困劳动力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全市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者19.4万人次, 有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济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在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民政部门对下一步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工作有什么设想和打算?

郜银成:

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但低收入困难群众还将长期存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民政局重点要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全面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为重点,建立动态更新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库,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帮扶和救助。

二是健全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把走访发现困难群众作为基层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推动救助理念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做到及时发现、及早介入、及时救助。

三是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根据困难情况和致困原因,运用不同救助政策实施兜底保障,形成综合救助格局。到2024年年底前,实现城乡社会救助标准一体化。

四是创新发展社会救助服务方式。改变过去偏重于物质救助的做法,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需求,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

五是不断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全面完善镇(街)“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爱山东泉城办”社会救助APP建设,力争今年6月前上线运行。加快建立区县、镇(街)、村(社区)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实现区县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依托镇(街道)社工站配备社会救助专职助理员,切实增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确保求助有门,救助及时。

济南网记者:

“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助力乡村振兴。请问将开展哪些工作?采取哪些措施?

王学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农村供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部分区域水源不够稳定、末级管护较为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早期建设的供水管网已经出现老化漏损,需要进行提升改造;特别是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供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实施老旧管网改造,强化运行维护和管理,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完成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以水源工程建设、老旧管网改造及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着力构建水源工程、供水工程、运管服务和政府监督多个体系健康运转的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目标。

二是持续提升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持续开展老旧管网提升改造工程,逐步解决管网漏损率高、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2021年我市103个村的农村供水提质改造项目,已纳入省政府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年底前就将实施完成。同时,我局将继续与卫生健康、生态环境等部门密切配合,健全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饮用水水质检测体系,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保障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三是提高运维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按照省厅统一部署,我市以区县为单位成立了农村供水公司,实现了由专业公司实施统一管理,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在服务机制和水费收缴上下功夫。一方面,逐步对供水工程统一运行维护、统一调度管理,为农村用水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继续强化水费收缴,在引导群众少用水、用好水的同时,让供水工程有足够的运行维修养护经费,推动农村供水走向“有偿用水、以水养水”的良性发展道路。

齐鲁晚报记者:

残疾人由于身体障碍原因,很容易出现因残致贫、因残返贫的现象,请问残联是如何有效建立应对残疾人因残致贫、返贫长效机制的?

刘红卫: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关注。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发展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成效。我们聚焦残联组织的主责主业,坚持“补齐短板、健全机制、完善政策”,逐步建立抑制残疾人因残致贫、返贫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抓牢基础,强化党建引领,实现固本强基。积极发挥农村残疾人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的自身独特优势,建立健全“党建引领,残建共融”新机制;充分利用村(社区)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健全完善村(社区)残协组织,实现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全覆盖。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切实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二是加强监测,强化数据分析,实现精确介入。在全市残联系统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实践活动,通过“五落实、五排查、五提升”摸清残疾人容易返贫致贫的原因和因素,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具体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做好监测工作。提前介入,主动作为,实行动态管理,做到跟踪服务。

三是抓实服务,强化扶弱救困,实现融合发展。根据当前残疾人多元化服务需求,严格落实好脱贫不脱政策的扶贫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系统化整合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教育等各类优惠政策,健全完善惠残服务体系,将残疾人各项扶持政策融入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增强惠残政策的“深度”和“温度”,保障残疾人脱贫的稳定性。

四是加强创新规划,强化衔接续进,实现双促共赢。立足残疾人服务需求,抓创新、谋创新,全面推动服务流程再造,科学谋划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整合各类社会助残公共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在镇街和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残疾人之家”,今年将建设不少于30个“残疾人之家”,“十四五”期间全部镇街都要建立“残疾人之家”。加强完善乡村残疾人事务管理和社会保障,让广大残疾人充分享受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谢谢!

王若峰: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

原标题:《济南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图文实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