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藏族同胞们称我为“雪域公主”

2021-04-09 14: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文/叶琼穗

提笔之时,为期一年的援藏律师志愿服务已是第32周。

每每被问到“为何选择到西藏来参加援藏志愿服务”,心中的信念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是的,以专业的律师身份,参与西部的法律援助活动,是我当初选择律师这个职业时就已经有的一个念想。在经过多年执业生涯的历练,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只待时机下决心时,一场疫情,医务工作者们、各行各业的同胞们为了国家不顾生命安危的无悔选择,感动之余,更激励和惊醒了我,生命短暂充满未知,实现愿望更待何时?

于是,看到司法部的《援藏律师服务团》招募令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顺利通过了各项审核,来到了西藏的小江南——林芝。

夙愿得实现 忙碌解乡愁

多舛的2020年,让我的入藏过程都显得有些仓促,接到入选通知离出发入藏的时间已经很近了。出行前要将自己办理的案件、顾问工作移交处理好,连和家人吃个饭都顾不上,所幸的是合伙人、家人、当事人、顾问单位都很理解并支持我,行前准备紧张也算有序。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林芝地区察隅县,从地图上查到从市区到察隅县有520公里,要翻雪山,行程要一天时,心里其实没啥概念的。

对神秘雪域高原的向往,对援藏志愿服务的期待,让我没有担心过到了西藏后的援藏生活、工作会怎么样,一心想着:不管条件、环境如何,只要不忘初心。

也许是得益于自己平常喜欢游泳、瑜珈且入藏前做足了功课,进入西藏后,除了少许掉发及干燥导致的眼睛干涩,我的身体并无其他不适或反应,这也让自己更没了思想压力。

因去察隅必经的318路段发生泥石流冲垮道路,导致交通中断且需要一些时日才能修复,我暂时被安排在市司法局工作。和所有的援藏律师一样,我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一边工作一边适应高原气候和工作环境。而爱上了酥油茶和糌粑且脸上自带高原红的我,似乎是回到了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不出三天,已经按自己在内地的习惯和节奏,开始在藏区的生活和工作。于是,在海拔3000米的林芝市巴宜区的两个半月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优势,开展各项法律援助工作。代表市普法办在全市开展普法宣传,为组织部、宣传部、军分区、职业学校等22个单位开展民法典、“法治政府建设与依法行政”“行政执法”等法治宣讲。每天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连续不断地宣讲。为法制办审核政府规范性文件、合同,提出法律意见,审核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提供规范版本和法律意见。在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咨询、代写起诉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各类法律事务。

忘我的工作,带着积极、好奇、包容的心态接受身边的人和事,使每个忙碌日子里都有感动和快乐,也淡化了高原气候和习俗的不适和思乡之愁。

美景收眼底 责任更入心

得知我将于10月15日进入察隅,必经之路的波密县司法局和人大立即联系邀请我在波密开展民法典宣讲。临行前,市司法局的领导和同事们为我践行。时间不长的相处,也俨然让大家生出了不舍。而大家告诉我的“察隅的远和舒适的气候,会让你进了察隅就不想出来,出来了就不想进去”,让我对察隅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沿着“此生必驾”的318国道,从林芝市区经色季拉山、鲁朗到波密,遇见了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的南迦巴瓦峰真面目。此时,站在山坡远眺,已无当初入藏时看到雪山时的欣喜若狂,只是静静欣赏它的雄壮之美。行车近5小时之后,到达“冰川之乡”的波密县。站在县城街道,放眼四周,近在咫尺的雪山,在黄昏下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10月16日上午的宣讲,既达到了邀请方的期待,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普法的重要性。简约的午餐后,即离开波密赶往察隅。知道我爱好旅游、登山,接我的同事一路跟我介绍风景和察隅的风土人情。经过“米堆冰川”“朗秋冰川”,沿着美不胜收的然乌湖,从318转入S201后,才发现一路上的景色没有最美,只有更美。由六个海洋性冰川组成、列为世界海洋性第三大、目前已知的西藏最大冰川群——来古冰川;未被开发的仁龙巴冰川,厚厚的蓝冰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翻过陡坡、弯道都堪比318国道的72拐的德姆拉山到察隅,短短100多公里距离内,路面高度差达到3000余米,连续的之字弯道和大跨度的下坡,还是很让人畏惧的;被惊艳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西藏的风景在路上,如果不身临其境,你真的无法想象它究竟美在何处。

到达察隅县城时,天已擦黑,全然看不清四周,自然也不能感知这县城有多小。欢迎晚宴上,县司法局的央局和同事们不断跟我说:“叶律师,你在生活上、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和需要,一定要跟我们说哈。”我知道大家是担心我吃不惯住不惯会影响身体、心情甚至工作,或会中止服务提前离开时,我用爽朗地笑声告诉他们:“不用担心,我会好好地在这生活,更会好好地配合你们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完成自己的心愿和使命。”当晚,在同事们为我打扫了好几遍的小居室里,我早早入睡。第二天竟然睡到自然醒,此时已是9点。起来后稳步走到厨房,眼睛向窗外张望。近在咫尺、直挺挺高耸入云端的大山,着实让我有些惊讶。溜达40分钟,已经把县城东西南北逛完。站在城中间的嘎巴桥上,环视这个自己将要逗留9个半月的小县城,告诉自己:“尽管这里有点偏远,有点小,但这里有新鲜空气,有不同的风土人情,有对法律专业知识的需求,你能行的。”仅用了周末两天,已经调整好心态,静静地欣赏和接受这“偏远边陲之地”。

察隅,属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东临云南迪庆德钦县和昌都市左贡县,西邻墨脱县(珞隅),北连昌都市,南接缅甸和印度。属高原气候的察隅依山处谷,县城就在两座高山之间,察隅河穿城而过。没有红绿灯的小小县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满足慢节奏生活的一切所需。不过,消费可不低哦!当地的鸡爪谷、青稞、玉米糌粑、酥油茶、花生、猕猴桃、红薯,我每日必食;察隅木碗有特色,但有收藏价值的款可不便宜,藏民家里随便拿出个木碗就要好几千元的啦!

因偏远、交通等原因,全县无执业律师,每年都只有等着司法部分配的援藏律师开展法律服务工作,我也就成了县里唯一的一名律师。工作的繁杂,也就可想而知,又回到了刚进行律师行业的“全科”时代。从10月16日至2021年1月25日期间,没有离开过察隅县,普法、政府法律顾问,各部门和每一例咨询、代书,各类案件的办理,让我忙得没有了想家的机会和情绪,法律援助工作也在忙碌中有条不紊地开展。

任重而道远 身安亦心安

参与察隅县政法系统开展的纠纷排查工作,让我有机会走村入户。我与17个村近170名藏族同胞在文化室、田间地里促膝交流,给他们提供法律建议,解决矛盾纠纷。一方面,我充分感受到了藏族同胞们勤劳纯朴、互助友爱的精神;另一方面,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他们法律常识的极度匮乏。

从县城开了整整一天车,沿着219丙察察线,翻过益秀拉、昌拉、雄珠拉三座雪山,晚上为察瓦龙完全学校的孩子们开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治宣传。离开时孩子们说:“老师,我们还有机会看到你、听你的课吗?”让我感动而心酸,更庆幸自己克服舟车劳顿、分享知识的同时,能够用饱满的激情感染到孩子们。

走进古拉乡、古玉乡的13个村,在与80名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近距离接触,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为他们带去江西达金律师事务所赠送的近万元学习用品。孩子们的笑脸,“十万个为什么”的执着,期待和不舍的眼神,亲切的拥抱,更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在察隅县法律援助中心每天的法律咨询接待中,不论是对前来咨询要求起诉却无任何证据,不会说汉语、不会写字不识字的,只知道埋怨政府和司法机关不帮他们要工资、劳务报酬、运费、材料款、借款的藏族同胞们;还是对一手抱着娃、一手牵着娃,不知道自家汉族老公的名字,也不知道老公来自何方,无结婚证却咨询要离婚的藏族妇女,我都要和同事(翻译)一起,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解释相关法律规定。既要告知证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要教他们如何保留证据、取证,依法维权的途径,是否可走诉讼程序,证据不足、不参与庭审、不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等等;既要让他们了解法律规定,帮助他们依法正确维权,又要让他们了解公检法等司法机关、信访各部门的职责,避免他们不理解、乱投诉、不依法维权,导致矛盾转移和激化及损失的扩大。

参与法律援助服务的每时每刻,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义务教育、普法宣传、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着实是任重道远。我也时常提醒自己,一年的志愿服务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在这里的每一天,我就要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了保障法律援助工作的持续性,这个春节,我选择了留在服务地工作,放弃了回内地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爸爸和家人们说:“服务期就一年且已过半,春节来回折腾,既浪费时间,也给疫情防控添乱,安安心心在服务地工作,我们都支持你。”

这个春节,孤单在外的我并不寂寞,热情好客的藏族同胞们争先恐后地邀请我到他们的家中做客,给我换上他们为自己添置的过年新衣,教我藏族新年礼仪,美酒佳肴候着。穿着藏族服装,说着“扎西德勒”,走村串户,吃着糌粑,喝着青稞米酒。脸上飘着高原红,与藏族同胞们共舞锅庄的我,把“身安亦心安,他乡即故乡”当作精神慰藉,尽情享受着藏汉一家亲的其乐融融。藏族同胞们都亲切地称我“雪域公主”,他们说:“你的能力、毅力、亲和力配得上这个称呼。”

美丽的风景可以在行走的路途中欣赏,平凡的奉献只能在默默的坚守中实现。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会是我此生无怨无悔的精彩历程。此时,精彩正在继续中。

(作者单位:江西达金律师事务所,现为援藏律师)

原标题:《藏族同胞们称我为“雪域公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