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导演王晓鹰:在一个充满着实验与创新精神的主流戏剧舞台坚持创作

2021-04-12 12: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导演 可凡倾听

中国电影界素有“第五代导演”一说,指的是1978年入学,1982年以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学生,如果将这一概念拓展到话剧领域,就不得不提到同一时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王晓鹰。

从中戏著名的“导79班”毕业,王晓鹰顺利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开始职业导演生涯,后担任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从业近四十年著作等身,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 “曹禺戏剧奖”等多项全国性大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如今虽已退休,但王晓鹰导演的职业道路没有就此停止。2021年4月10日周六晚19:10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王晓鹰做客《可凡倾听》,他将与观众分享他的戏剧作品和戏剧人生,敬请期待!

01

《哥本哈根》

四月芳菲,由上海静安区组织的现代戏剧谷名剧展演将要在沪上进行,戏剧导演王晓鹰作为“2021壹戏剧大赏终评委会”主席参与其中,同时,他的经典代表作品《哥本哈根》也参与演出活动。

《哥本哈根》海报

话剧《哥本哈根》讲述德国科学家海森堡、丹麦科学家波尔及其妻子玛格丽特三个灵魂死后相遇,共同回忆正值二战期间的1941年海森堡前来哥本哈根拜访二人的场景,并探讨原子弹的研制、其付诸实战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科学伦理和人文精神抉择的话题。

2003年,《哥本哈根》排练照

值得关注的是,《哥本哈根》自2003年“非典”期间开始排,到现在演出十七年,依旧常演不衰。

“因为经典之所以经典,它打动人、触动人或者启发人的那些点,不是一个稍纵即逝的,不是一个短期行为,总是触碰到人的一些比较深的地方,所以不受时间的影响。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做得要有品质,不管是剧本本身还是舞台制作,还是演员的表演,在艺术上要有品质,才有可能让人长期地演下去,让观众一遍一遍地再看。”

02

梨园之家

王晓鹰童年照

王晓鹰导演出生于梨园之家,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自幼便接触到戏剧领域,于是艺术的种子便早早地埋在了他小小的心灵里。高中毕业后,他在池州文工团担任演员四年之久。

王晓鹰与父亲

“我从小看我父亲在排练场里面摸爬滚打,我知道当演员要吃多少苦,要付出多少努力,要怎样一遍一遍地去练习,还要练功。我父母也最多给我嘱咐,有可能演戏的时候认认真真地演戏,不管是大角色还是小角色。如果没有角色可演的时候,周边的那些事情,你能做就尽量地去做。”

王晓鹰在池州文工团的武生造型

1977年高考恢复招生,时年20岁的王晓鹰也报了名,当年虽未顺利入学,持续了三年的高考岁月也显得颇为波折,但也正所谓“好事多磨”,多年后王晓鹰再去回顾自己人生中的这一重要历程,他又指导了话剧《1977》,用戏剧去纪念那段特殊和难忘的岁月。

03

校园时光

青年王晓鹰

5岁那年看着父亲在台上演出的小男孩不会想到,当时埋下的小小种子,此时早以长成根深叶茂、不可动摇的参天大树。放弃自己擅长的理工科、放弃一纸珍贵的录取通知书、放弃已经递到他面前的大好前程,王晓鹰硬着头皮、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走向了自己热爱的戏剧道路。

“你知道一个演员是很希望演戏,而且要争角色。当我想要考大学的时候,这时候我就最好不演戏,让我自己去复习,演戏的时候,你不能没工作,参加换景,干嘛呢?让我换桌子,我就把桌子搁在侧幕条边上,借着舞台上的灯光在那儿看书。光一熄,我就知道桌子应该搬上去了,回来以后站着看。”

最终,王晓鹰的收获没有辜负他的努力,1979年,他作为中戏恢复招生后的第一届导演系学生走进了昔日梦寐以求的校园,在这里开始了自己戏剧人生的另一段旅程。然而,身处一群阅历丰富的同学之中,他也经历了一段迷茫期。

中戏“导七九”全班同学毕业合影

“所有的人都比我年龄大,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所有的人都比我生活阅历丰富。有的人在那之前已经是很成熟的演员了,有的人已经发表过小说,而你做的所有作业都不如别人。我有一段时间就觉得自己学不下去了,人处于那种极端的抑郁之中,甚至想到要自杀。”

幸运的是,抑郁中的王晓鹰导演遇见了一位好的老师,和老师的一次长谈让他豁然开朗。他开始放下对作业的焦虑,培养良好的素质和心理状态。就这样,三年级时王晓鹰就已经成为班级里的佼佼者。

04

蜕变提升

话剧《魔方》相关报道(截取)

从中戏毕业后,王晓鹰顺利成为国家级剧院导演,初出茅庐的他大胆排演先锋话剧《魔方》,并一战成名。《魔方》由《黑洞》、《流行色》、《广告》等九个部分组成,由一位主持人贯穿始终,创新的形式、极具张力的表现、对人生和社会乃至宇宙的追问和思考,使之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话剧创作的翘楚。

“我是1984年毕业的,排这个戏就是1985年,一个本科生到了国家剧院第二年就可以独立排戏,这是非常幸运的事。很大程度上和陈颙老师,她非常热情地扶持年轻人,有很大的关系。”

王晓鹰与德国观众多里丝

王晓鹰的《魔方》不仅在国内戏剧届引起强烈反响,也让国外的观众过目难忘,一位德国观众看过该剧后深受感动,还热情地邀请晓鹰导演到自己的国家去看看他们的戏剧,王晓鹰应邀前往,于是在欧洲深厚戏剧土壤的滋养下,他又完成了一次蜕变。

“我是对外国的戏剧几乎是一无所知,她给我引进的全是德国主流戏剧的圈子,但德国主流戏剧的舞台创作,对一个中国年轻导演来说已经是非常新鲜、非常前卫了,让我觉得就是得这样,有强烈的舞台冲击力、视听冲击力,同时有很深厚的后面的思想和情感。我带着这种意识回来,去排戏。”

《浴血美人》剧照

三个月的德国之旅,让王晓鹰收获匪浅,回国后他开始排《浴血美人》,不管是说戏、排戏、舞台处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份改变也一直延续至今,让他始终在一个充满着实验精神、创新精神的主流戏剧舞台上做创作。

王晓鹰导戏时

原标题:《导演王晓鹰:在一个充满着实验与创新精神的主流戏剧舞台坚持创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