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融,梧州打算怎么“融”?工业振兴,梧州有哪些行动?这场发布会,值得一看→

2021-04-09 20: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策划举办“共庆建党百年 建设壮美广西”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设区市、区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介绍情况。

今天(4月9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共庆建党百年 建设壮美广西”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梧州市委书记全桂寿,市委副书记、市长钟畅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恩,围绕“红旗漫卷起西江 百年奋斗启新程”,介绍梧州市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下面一起来看看

这场发布会的亮点内容吧

↓↓

用三种颜色概括梧州

梧州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和“小香港”之称,是广西的东大门,是西部地区最靠近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先用三种颜色简要概括一下梧州的特点特色:

一是“红色”。

梧州是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和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策源地,孕育了广西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地委、第一个工人党支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妇女党支部等18个第一。

二是“绿色”。

西江通五省,总汇在梧州。梧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区乃至全国前列,先后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是梧州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我们的市树(六旺树)、市花(宝巾花)是梧州的风采,也是梧州的力量。

三是“古色”。

梧州有2200多年建城史,是岭南文化和粤文化发源地,中国历史上汉代岭南首府、明代第一个总督府和三总府所在地,梧州最有名的总督就是王阳明先生。牟子、袁崇焕、关冕钧、李济深、梁羽生等名人辈出;广西第一个省辖市、第一所大学等100多个第一均始于梧州;骑楼城、中山纪念堂等名胜古迹众多。

上下滑动查看↑↑

广西东大门建设

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梧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书写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广西东大门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时期,着重从六个方面推动梧州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产业兴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做大做强再生资源、医药食品、冶金机械、建材环保、电子信息、文化旅游6大重点产业,建筑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479个项目开工建设,蒙娜丽莎高端智能建筑陶瓷等231个项目竣工投产,建成4个年产值超百亿元园区(梧州循环产业园区、梧州高新区、市不锈钢园区、岑溪工业集中区)。聚力打造“553311”市区文旅精品工程,到梧州看什么?五座山、五宝、三府、三塔、一骑楼、一故居。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2个,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9%。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成全国最大粉葛种植生产基地,广西最大砂糖橘生产基地和蜂蜜生产基地,六堡茶品牌价值23.4亿元,居广西第1位。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9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2%,岑溪市、蒙山县分别成为广西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广西公园建设城市试点县,苍梧新县城实现整体搬迁。深入实施城市建设提质工程,贯通18条“瓶颈路”,改造提升53条城市主次干道和18个农贸市场,绿化美化亮化400多个关键节点,完成9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万秀区百花冲棚户区改造成为全区典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苍梧县梨埠镇沙地村、藤县象棋镇道家村、长洲区长洲镇泗洲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藤县象棋镇道家村、蒙山县新圩镇坝头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蒙山县夏宜瑶族乡、岑溪市安平镇富宁村等入选全国文明村镇。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势不断巩固。建成全国首个“一园一企”项目梧州静脉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梧州循环产业园区荣获全国再生资源优秀园区、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持续开展国土绿化三年行动,累计植树造林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27%,在广西14个设区市中位居榜首。全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8%,排名全区第1,地表水水环境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为100%,排名全国前列,粤桂两省区江河交接界首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实现一江清水、一江净水向东流。

四是坚持东融战略,发展活力充分迸发。按照自治区党委赋予梧州“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经济带、建好广西东大门”新定位和“发挥优势、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抓好关键,奋发进取、狠抓落实,加快建设广西东大门”新要求,坚定不移实施“东融”战略。先后出台梧州市《关于毫不动摇实施“东融”战略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加快建设广西东大门的决定》,着力在规划、理念、交通、产业、生态、人才等方面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打造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全面完成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国家级改革任务,长洲区“股改”成为全区典型。在全区首创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101项政务服务事项可“跨省通办”,营商环境位列全区前茅。五年累计引进1927个投资项目,到位资金3591亿元,其中60%以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注册企业达472家,形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我们将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干出令人振奋的新成果出来。

五是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持续增进。25.6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2%和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98所、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411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在全国首创基本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直接结算,开通全国首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入选国家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区率先实现第一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等7个全区最早。连续14年获评广西平安市。第5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六是坚持党的领导,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深入实施党的建设创新工程,梧州市、岑溪市入围“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创建城市,“双报到”“街长制”“书记在现场”“书记半月谈”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全区推广。出台《关于推进作风兴市的实施意见》,选树力争上游好集体好干部,树立一线选用干部鲜明导向。锲而不舍正风肃纪,创新打造“一站(组)两网”升级版,蒙山县坝头村基层监督经验做法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广泛开展“做新时代文明人”活动,全市注册志愿者68.76万人,注册志愿者活跃度72.93%,排名全区第2。全市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上下滑动查看↑↑

“十四五”

梧州打算这样干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梧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十四五”时期“两个高于、赶超进位”(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广西平均水平,综合实力实现赶超进位)的总体要求和“六个更”(经济发展更强劲、改革开放更深入、社会文明更进步、生态优势更突出、民生福祉更厚实、市域治理更有效)的主要目标。全市上下紧扣这个奋斗目标,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鹿心社书记5次到梧调研讲话精神,4月7日至8日,鹿心社书记再次亲临梧州调研指导,强调:成效显著,势头不错,前景可期。坚定不移做强产业,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对梧州的鼓励、鞭策,对梧州寄予的期望,梧州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抢抓新发展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解放思想再出发,持续巩固向好态势。按照立足实际、力争上游要求,把“十四五”总体要求细化为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把各项工作紧在前、快在前、干在前,加力开新局、跑出加速度。初步预计,一季度GDP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当前,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做好二季度工作,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二是抢抓新发展机遇改革创新再深入,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三年三工程”为抓手,把抢抓机遇落实到抢时间、抢速度上,实行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把环境提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两高两道”交通沿线为重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完成3448个高铁、高速沿线风貌整治建设项目,4862个全域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项目,建设5个交通沿线示范带。严守安全要求,坚守环保底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进一步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三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扩大开放再提速,持续深化东融合作。我们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支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文件,推动要素集聚,与大湾区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2021年试验区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全面落实与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茂名等周边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助西江经济发展论坛等平台,将重点工作具体化、项目化,形成区域合作新局面。加快建设粤桂大通道,重点推进柳广铁路梧州段、南深高铁岑溪段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通勤圈,巩固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地位。

四是融入新发展格局担当实干再奋进,持续推进产业振兴。我们积极落实自治区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深入实施“链长制”,大力开展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招商,2021年谋划推进50个以上重大补链项目、重大技改项目,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重点推动冶金新材料基地、建晖纸业等项目竣工投产,推动永达100吨量子电弧炉等项目达产满产,推动建华建材、简一陶瓷等开工建设,力争工业投资达28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京东(梧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中通快递桂东(岑溪)智能科技电商快递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五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统筹推进,创新机关企事业、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载体,大力推进智慧“一站(组)两网”体系建设,深化“做新时代文明人”活动,不断提升全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用好梧州红色资源,讲好梧州红色故事,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落实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实施“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整改工作顺利推进。坚持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从严从实逐步推进,教育整顿工作实现良好开局。积极稳妥推进换届工作,选优配强县乡领导班子,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上下滑动查看↑↑

--现场提问--

更多有关梧州的精彩问答

请继续往下看

↓↓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问:梧州是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是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策源地。梧州市将如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各级党组织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持续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利契机。我们将围绕梧州在广西党史上“18个第一”,深入挖掘、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丰富活动形式,讲活历史故事,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创新发展。

一是突出政治建设。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进学习型机关讲座常态化,推动学党史、悟思想成为各级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教育培训“第一任务”、培训班次“第一课程”,通过系列专题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突出服务群众。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结合“双联系”“双报到”,鼓励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是突出固本强基。落实“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要求,实施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党课“全覆盖”,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先进典型巡回讲、支部书记全员讲等方式,推动党课进支部、进课堂,带动党课覆盖全市6400多个基层党组织。在机关企事业、城市、农村、两新等领域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以红色基地建设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水平,持续深化党的建设。

四是突出激励担当。结合“党的建设创新工程”,部署开展“对标先进 又好又快”、做新时代文明人等10大党建创新项目,以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创新争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下一步,将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融入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发挥党建引领发展、服务发展、保障发展作用,为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建好广西东大门注入强大动力。

实施工业振兴3年行动计划

问:自治区今年提出开展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请问,梧州市如何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答: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兴则经济兴,自治区党委非常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工作,今年提出了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对今后三年广西工业发展的目标、措施以及政策都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梧州是广西现代工业的发源地,广西的第一个现代化工厂是在梧州,同时梧州区位优势非常突出,是广西的东大门,跟粤港澳大湾区零距离相接。同时,我们的交通四通八达,工业发展的资源也非常发达,应该说梧州发展工业的基础有条件也有底蕴。所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三年工业振兴的行动计划,把工业振兴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根据自治区的安排和部署,我们已经召开了全市工业振兴发展大会,提出了今后三年工业发展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从现在起,连续三年我们的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实现15%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实现13%以上。同时,要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园区支撑能力更加有力,产业链的水平稳步提升,工业对经济发展贡献进一步增强。

一是实施强企补链扩群行动。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做大做强再生资源、医药食品、冶金机械、建材环保、电子信息五大重点产业,打造千亿级、500亿级、300亿级产业集群各1个,新增产值超100亿元企业6家。

二是实施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强化科技创新,推进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40家;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三是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升级行动。实施五百亿、百亿园区培育计划,大力推进特色园区建设,加快建设标准厂房,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着力培育2个超500亿产业园区、1个超300亿产业园区。

四是实施企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每年改造项目70项以上。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名优品牌。深入开展“梧州人爱用梧州产品”活动,全力拓展消费市场。大力扶持企业上规入统,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到2023年底超过650家。总之,通过多措并举,推动梧州的工业振兴。

全面实施“东融”战略

问:梧州市3月份召开的市“两会”上提出,要全力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加快建好广西东大门。请问,梧州市在“十四五”如何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以高水平“东融”推进全方位开放,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答:自治区党委提出广西“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发展战略,对于梧州来说,要毫不动摇地发展“东融”战略。梧州地处广东、广西交界和珠江—西江流域中心地带,与粤港澳大湾区山水相连、文化相融、语言相通,梧州60-70%的人都有广东亲戚,有天然的联系,具有先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天基因和区位优势。近年来,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赋予的新定位新要求,毫不动摇实施“东融”战略,坚持产业兴市、作风兴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快车道”。2020年,全市GDP增长8%,增速排全区第1。“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梧州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优势,大力吸引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集聚,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图源:西江都市报

一是打造粤桂大通道。设施联通是区域联动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将坚持交通优先,以粤桂交通互联互通为重点,从交通来说梧州具备了条件,梧州有9条高速公路,130多趟动车,到南宁已经有50-60趟,到广州比到南宁还要方便、还要近,还有西江黄金水道,去年的过货量达到1.5亿吨,排在全国第一,还有西江机场等等,立体交通的格局基本形成。积极参与基础设施补短板“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做好铁路、高速公路、航道等规划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衔接工作,全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通勤圈。重点推进柳广铁路柳州至梧州段等项目,加快建设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打造“亿吨级”梧州港港口群,把西江机场建成辐射桂东粤西地区的区域性支线机场,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衔接协调、高效便捷、多式联运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巩固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201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中,梧州的定位是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目前这个枢纽的地位会进一步巩固。

二是建设产业大平台。产业是区域合作的重点。我们将围绕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产业配套基地,以六大产业为重点,加强产业对接、平台共享、园区共建,聚焦“三大三新”“双百双新”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专项行动,坚定不移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特别高度重视招商引资,我们市里面的四家班子领导、各县市区主要领导,每个月都努力外出招商至少一次。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拓展提升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并专门出台支持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我们将用足用好政策,深化各类试点改革,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擦亮粤桂合作试验区这张金字招牌,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完全有条件打造更好的平台。

三是推进区域大合作。全面实施“东融”战略,就是要全方位、高起点、宽领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我们将持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战略合作,搭建粤桂两省区合作交流平台,共同谋划推动重大事项、项目和改革举措争取列入国家支持盘子。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实施珠江—西江水资源保护联合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动流域生态保护。西江下面就是珠江、肇庆、江门、澳门,所以我们责任重大。深化公共服务领域合作,主动协调对接大湾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完善与大湾区人才、教育、医疗等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合力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谐共生优质生活圈。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原标题:《东融,梧州打算怎么“融”?工业振兴,梧州有哪些行动?这场发布会,值得一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