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巾帼学党史38丨太行精神,在这里赓续传承

2021-04-10 17: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

全国唯一女性主流大报。女人的知己,男人的朋友。

讲述人:太原理工大学学生 姜子琪

太行精神,在这里赓续传承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气势雄浑的《在太行山上》再次响起时,仿佛让人回到了抗日烽火燃烧的年代。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80多年前,正是这首传遍大江南北的《在太行山上》,鼓舞着万千中华儿女奔赴战场,80多年后,这首壮歌依旧激励着老区人民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辉煌战果铭刻在太行山上。

烽火岁月铸就太行精神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9月23日,朱德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机关抵达山西五台县南茹村,并在此指挥了平型关、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等战斗。此后,八路军总部由晋北南下,到达洪洞。

1938年2月起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八路军总部转战太行山区。1938年至1942年,八路军总部先后多次进驻武乡县砖壁和王家峪村,并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砖壁和王家峪这两个紧邻的太行山小山村,由此也成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

“拿起枪是子弟兵,放下枪是老百姓。”抗战期间,由于日军的封锁,根据地军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为打破日伪顽的经济封锁,在砖壁、王家峪期间,朱总司令和总部其他首长带领总部机关和129师部队,在作战之余与当地老百姓一起开荒种地,生产自救。邓小平等总部首长,在当时打的水窖,有的至今仍能使用。彭德怀在住处大院栽下的榆树,如今早已枝叶繁茂,成为游客拍照打卡之地。

凝聚华北妇女抗日救国力量

抗战期间,这里不仅是敌后游击战的神经中枢,也是华北妇女抗日救国运动的中心。我国妇女运动杰出领导人康克清、浦安修、卓琳、刘志兰、刘亚雄等,都曾在这里长期生活和战斗,领导和组织妇女解放运动,在根据地妇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距离王家峪总部旧址仅2.6公里的石圪垤村,一个被村民称作“连心碾”的碾盘至今仍在使用。“抗战时期,这里是中共北方局妇委会驻地,康克清、浦安修、卓琳等妇训班领导和学员经常在这里和村民一起碾米、碾面、碾谷子。”石圪垤村出生的中北大学教授李建军常年致力于恢复妇训班旧址,“这里是中国妇女干部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新中国第一批妇女干部。”

1940年初,八路军总部进驻砖壁、王家峪后不久,历时3个月的第一期中共北方局妇女干部培训班便在石圪垤村开班,班长是邓小平夫人卓琳,支部书记为左权将军夫人刘志兰,浦安修则以北方局妇委负责人的身份,经常到妇训班参加班组讨论。这一年的下半年,北方局妇委在石圪垤举办了第二期妇女干部训练班,先后培训了妇女干部100多人。妇训班毕业的学员,大部分分赴太行山各地,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层层推动培训妇女干部工作。

通过学习,妇女们开始觉醒。好多妇女由此冲破种种束缚,走上了自身解放的道路。“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成为当时最为感人的一幕。

近年来,石圪垤妇训班旧址已经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助力老区振兴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抗战实物,向世人诉说着这片红色土地上军民浴血抗战的光辉历史。据曾任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部主任的郝雪廷介绍,抗战期间,仅有14万人的武乡县,9万余人走上了抗日前线,2万余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战时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砖壁、王家峪成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武乡也因此成为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齐名的革命圣地。太行精神在这里孕育,八路军文化在这里形成,民族脊梁在这里挺起,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了胜利。

如今,拥有400多处革命遗址的武乡,正如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吸引着八方来客。

在砖壁村,一座现代化的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内游人如织。“当一天八路军、打一场游击战、住一宿土窑洞、吃一顿小米饭”。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加持下,游客通过体验当年的地雷战、地道战、追击战和麻雀战,真正当一回抗日英雄,体验烽火年代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村民吉丽芬和丈夫如今也成了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的员工,每个月两人有2400元的收入。

一年近10万的红色旅游客流,正在让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越来越红火。

巍巍太行,红色武乡。2011年开始,武乡县连续9年举办“弘扬太行精神、传承八路军文化”为主题的八路军文化旅游节。

近年来,作为全国最热门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武乡红色旅游产业成为引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主导产业、朝阳产业,成为引领全域旅游的一张“王牌”。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299.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97亿元,带动6489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抗战“红色”之魂薪火相传,生态“绿色”之美如织似锦,历史“古色”之韵源远流长。通过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坚持文化引领、旅游带动,以红色文化为龙头,以“绿色、古色”为两翼,武乡县目前已形成了“红色+绿色+古色”的全域旅游模式,蹚出了一条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托起了“让青山绿水流金淌银”的旅游富民新希望。

铭记血与火铸造的太行精神

□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 姜子琪

武乡,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抗战期间,仅有14万人的武乡县,9万多人参军,2万多人为抗战献出了生命。

这是一片令人肃然起敬的土地。我为自己能生在、长在这片红色土地而自豪。

从上小学起,学校就经常会组织参观八路军纪念馆。每次看到那一幕幕惨烈的战斗复原场景,体会十四年抗战的决绝与悲壮,感受血与火铸造的太行精神,都会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和平幸福的来之不易。和平环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国家今天取得的成就,今天的繁荣富强是几代人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结果。

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份份珍贵的文件,记载着那场血和火的考验;一件件斑驳的兵器,一处处摹状的景观,诉说着曾经的生死对抗。步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重温中国抗战的舞台上,那一幕幕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向多远的未来。”历史已经证明,未来也将继续证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唯有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注:

原标题:《巾帼学党史38丨太行精神,在这里赓续传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