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通谈判药“最后一公里”需多方探索落地措施

2021-04-12 14: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在患者的热切期盼之中,119种药品通过谈判纳入了最新版国家药品目录。然而,从3月1日目录正式实施这一个多月来,全国多地患者反映一些谈判药品在医院里开不到,这项惠民政策落地在“最后一公里”出现了阻碍。这不是一个新问题,自从2018年我国启动药品谈判以来,谈判药“进得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的情况就一直存在。(4月11日第一财经)

以2020年底新一轮医保谈判为例,共有162种药品参与,119种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为73.46%,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50.64%。这一成绩值得肯定。然而,部分谈判成功的药品“进得了医保进不了医院”。

这意味着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取得的谈判成果,在落实环节打了一定折扣。不仅部分患者没有及时享受到谈判“红利”,也会让部分中标企业缺少获得感,同时也不利于为医保基金省钱。所以,谈判药“进得了医保进不了医院”这个问题,不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受到代表委员热议,也受到了相关专家和舆论的高度关切。

综合相关报道来看,造成医保谈判药品进不了医院,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谈判药进医院要过五道关,程序繁琐势必影响进入效率和落实效果。由于谈判药品有效期只有两年,如果进入医院程序耗时过长,某些药品还没有进医院,就可能过了谈判协议期。医院设置相关程序虽有一定道理,但能否适当压缩配备程序以提高药品进入效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再如,相关考核指标影响医院药品配备积极性。例如药占比、高价药的限定、地方医保基金的承受度等,都影响到医院配备谈判药的积极性。又如,当前医院普遍存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开会频率过低的情况,大部分医院一般一年一次或是半年一次,自然影响谈判药进入医院效率。当然,由于各医院治疗专长不一样,某些医院也不需要某些谈判药。

但总的来说,谈判药进入医院的关口、障碍偏多,配备体系未理顺是一种“病”。说到底,既是医院的药品配备体制还没有完全适应医保药品谈判改革,也是医保卫健部门的监管与服务不力。那么要治这种“病”,既需要公立医院改进谈判药配备程序、提升效率、降低相关成本,也需要相关部门及时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配备环节精准监管。

让人欣慰的是,有的地方已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尝试破解。如云南为做好国家谈判药品落地,医保联合卫健部门通过取消药占比、门诊次均费用增幅等5项考核指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谈判药品入院难。再如,淮北市医保局打通谈判药购药“双通道”让“救命药”惠及群众。希望这样的尝试能被更多地方借鉴,也希望其他地方能自主探索谈判药落地措施。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曾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谈判药品挂网采购和支付工作,推进谈判药品及时进入定点医疗机构等。但实际落实情况与文件要求存在出入。这需要有关方面以问题为导向,拿出针对性措施,精准指导、督促各地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破解“最后一公里”障碍,让谈判成果真正惠民。 

评论员:冯海宁

编辑:赵晓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