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民间娱乐走向体育竞技,一起来看看北川羌族推杆!

2021-04-13 15: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最近几天,北川民族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在排练羌族综合歌舞节目《萨朗传歌》。4月15日,这个节目将在央视与北川桃龙的一档连线节目中演出。

  在《萨朗传歌》中,以羌族推杆为基础,融合了羌笛、口弦、羌绣、羌族歌舞等多种羌族文化元素,这也是北川在羌族文化保护中,将羌族推杆搬上舞台后,又一个全新的艺术呈现。

  作为羌族地区独具特色的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推杆通过在北川的乡村、社区、学校的普及推广,以艺术团队的舞台呈现等形式,形成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模式,让一度遗落在民间的羌族推杆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羌族推杆的起源

  在北川羌族推杆代表性传承人陈仕琼的电脑里,保存着大量与羌族推杆有关的文本、图片、视频资料。这些资料,有羌族推杆的传承、普及资料,也有对羌族推杆的起源的研究。

  推杆,又称撑杆,羌语为“吾勒泽泽”。相传在1000多年前,羌寨为抵御外敌组织了一支敢死队,队员持长矛迎敌,保卫了羌寨安全。在庆功会上,武士们都不愿表白自己的战功,为确认谁是英雄,有人出主意将木杆上的矛头取下,以推杆的办法比赛,找出力气最大的武士。推杆由此世代流传下来,成为羌族同胞最传统的娱乐项目之一。

  对于羌族推杆的起源,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陈仕琼是阿坝州茂县人,1988年调北川担任教师,后来调任北川博物馆。小时候他在老家就听说过推杆,也曾经参与过表演。根据老人的说法,过去羌族同胞生活在大山深处,娱乐方式单一,羌族同胞们就地取材,催生了推杆这一娱乐项目,主要用于劳作间隙的消闲,也用于节假日表演。

  推杆表演,属于“男人间的较量”,也有年轻男子以此在女性面前显示力量,表现自己身体强壮。在过去,羌族同胞选女婿,要求“身体好、身材魁梧”,就会组织青年表演推杆,找到最有力量的人,为这门娱乐项目赋予民俗文化的特性。

文化形态的演变

  在北川青片乡,一直有推杆表演的传统,在重要节日、婚庆等活动现场都能看到。

  羌族推杆表演,以手臂粗的木杆为道具,没有场地要求,表现形式也很简单。表演时分为防守、进攻两方,防守方手握木杆一端骑坐在上面,另一端由一人或几人作为进攻方向前推,将防守方推倒或推出一定距离就算获胜。获胜后,通常会竖立杆子,几个人紧紧抱住,获胜方一个人爬上顶端,展示胜利与力量。

  羌族推杆表演,讲究对腿、手、腕、腰等肢体力量的综合协调运用,对自身体能是一大考验,只要力量协调运用到位,就会达到“坐如钟”的状态。

  防守与进攻,并分出胜负的特性,赋予推杆竞技比赛特性,逐渐从传统的民间娱乐项目演变为民间体育竞技项目。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03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羌族推杆先后获金奖,从而被指定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保留节目。

  也正是从2003年开始,北川开始在全县推广推杆,后来通过举办比赛的方式,吸引民众参与。而在那以后举办的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北川羌族推杆先后多次获奖。2009年,羌族推杆被公布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陈仕琼被公布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的创新表达

  2008年8月8日,羌族推杆作为中国民族风情的展示节目之一,亮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前的垫场演出,将羌族推杆推向世界。

  那次表演,编导团队以羌族推杆为基础,融入了羌族歌舞元素,实现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运动的完美融合。这也是羌族推杆的保护、传承、发展过程中,第一次以舞台艺术的方式进入国际视野。

  亮相北京奥运会,为羌族推杆赋予艺术表演特性,但传统角力特性并没有改变。这样的创新,北川从2003年就开始尝试了。

  当年,陈仕琼在青片乡推广羌族推杆,引起五龙寨负责人杨华武的注意。在陈仕琼的指导下,杨华武组织五龙寨民俗表演队的演员,将羌族推杆进行艺术改编,与其他羌族文化一起,向各地游客展示。

  服务民俗旅游的羌族推杆,更具娱乐特性。在舞台表演中,决出胜者后,将木杆斜撑,顶端吊着一名女子,另一端则由多名男子配合,压住木杆底端作为支点,扛起木杆保持一定的高度在原地转圈。

  表现形式变了,但推杆“尚武”“尚力”的风尚与精神是最核心元素。后来,杨华武组建北川民族艺术团,《羌族推杆》是保留节目之一,经常在各级大型文艺活动中演出,还曾登上国际非遗节的舞台。

多元的文化生态

  陈仕琼供职于北川民俗博物馆,工作之余,他经常深入全县各地的乡村、社区、学校,开展羌族推杆的普及推广。

  羌族推杆的操作、表演简单,但多元的娱乐方式和现代体育运动,给羌族推杆的普及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羌寨的过度开发导致文化原生环境的破坏,也给推杆的传承与发展形成障碍。

  随着羌族民俗旅游的日益发展,加上推杆纳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节目,特别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羌族文化保护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在北川,专门录制了羌族推杆专题片,对羌族推杆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同时,每年的羌历年、转山会等民俗活动及大型节庆活动中都引入羌族推杆表演。一些景区也将推杆纳入常态演出,吸引游客互动参与。

  作为羌族推杆传承人,陈仕琼每年都会与北川民族艺术团的演员一起走进校园,开展推杆表演培训,也深入全县的乡村、社区进行普及推广。

  多方联动,让羌族推杆在北川逐渐热门起来。在全县的乡村、社区、学校和旅游景点,有人聚集的地方,就会有羌族推杆表演,形成多点共进的羌族文化生态模式,这也是目前北川羌族推杆最真实的传承状态。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登军 文/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