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徐家汇有个街区,曾经被称为“赵巷”,这里的故事等你来读~

2021-04-13 19: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上海徐汇 上海徐汇

赵巷故事,从星火到繁花

今天的徐家汇商圈弥漫着时尙现代的生活气息,跟徐家汇公园隔街相望,有一片天钥桥路和辛耕路、肇嘉浜路、宛平南路形成的街区,以前这里被称为“赵巷”。1920年代到1940年代,革命者在赵巷留下了深远的足迹,发生过许多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

1927年秋,共产党员查阜西被营救出狱后,跟党组织失去联系,化名隐居在徐家汇,与借住在赵巷的徐光启14代孙徐凤岐的长女徐问铮成婚。此后进入航空界,且在琴学界造诣一流。1949年作为主要策划人参与策动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两航”起义,剑胆琴心,写下辉煌一页。

查阜西在演奏古琴

赵景国提供

1933年,共产党员、“左联”女作家关露想寻访底层女工,同事查阜西把小姨徐鸿介绍给她。在赵巷她和徐鸿结下深厚姐妹情,吃住在一起,思想上循循善导。关露长期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和进步文艺创作,坚持到工厂办识字班、读书班,传播革命思想。在赵巷她又和赵子云在赵家客堂间办起女工识字班。赵子云是党的外围组织“蚁社”骨干,负责徐家汇地区的日常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徐鸿、赵金秀等一批赵巷青年踏上了革命征程。

关露

电影《十字街头》主题曲《春天里》词作者

赵景国提供

1935年,出狱不久的抗日救亡运动负责人之一、共产党员柳湜,由关露介绍来到赵巷。在关心帮助引导徐鸿的过程中,两人结下姻缘。也就是在1946年早春,柳湜夫妇带着党中央重托,到苏州把策划“两航”起义的设想传达给查阜西。

从关露、柳湜那里接过革命星火,徐鸿先后奔赴武汉、重庆、延安等地参加革命,宣传抗日,继续刻苦学习。1938年入党,先后在邓颖超、李维汉、田家英的领导下工作,在复杂而激荡的革命考验中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女战士。

徐鸿与柳湜结婚时留影

(1937年1月3日于赵巷10号)

赵景国提供

当年初中毕业的赵巷青年赵子诚由柳湜介绍,从读书生活出版社练习生做起,随出版社转战武汉、重庆和成都。1938年入党,为适应地下斗争的需要,后经党组织决定,改名刘大明,作为生活书店代表,到太行山八路军野战总部创建华北书店,将文化火种引上太行山。

1939年,共产党人艾寒松以中共上海地下党文委委员的身份来沪工作,带着徐鸿的嘱托来赵巷找她的好姐妹赵金秀。两人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相知相爱结为连理。婚后赵金秀跟随丈夫前往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1946年,奉命重回上海的艾寒松夫妇居住在赵巷7号一间“密室”,继续展开将近一千个日夜的地下工作。当时赵子競为他与周建人、马叙伦、许广平等著名人士联络、送信,赵子云负责掩护和配合。

1940年艾寒松与赵金秀结婚照

赵景国提供

出生在赵巷18号的赵敬耕,接触了地下党员后,加入进步组织“印联”。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在地下党的启发和鼓励下,前往盐城抗大五分校参加革命接受战斗洗礼,同年入党,此后一直以保卫干部的身份战斗在苏北阜东大地。

1946年,交大学生、共产党员穆汉祥结识了赵巷青年赵维龙。穆汉祥先后担任中共交通大学总支委员会组织委员、中共徐龙区委徐家汇分区委委员,参与创办交大民众夜校,向包括赵维龙在内的数百名青年工人和儿童传授文化,传播“新鲜的空气”。赵维龙居住的赵巷19号地形复杂暗藏玄机,他家小阁楼就作为民众夜校党支部的秘密活动点、《民众报》的地下编辑部和印刷地,赵妻顾行南还为他们望风警戒。

在那艰苦斗争的岁月,赵巷还是蚁社、中共上海地下党文委的活动点。梅益、陈其襄、郑振铎、唐守愚、丁之翔、周建人、王蕴如等都曾来此参与革命活动。

1949年4月23日晚上,在赵维龙家开支部会时,穆汉祥带来解放军渡过长江和南京解放的大好消息,按捺不住兴奋的大家连夜编印《民众报》,第二天这一特大喜讯就在徐家汇一带传开。不幸的是,穆汉祥于4月30日被捕,5月20日,25岁的穆汉祥和同校另一位“学运”领袖史霄雯被国民党杀害于闸北宋公园。距离上海解放仅仅7天。5月19日,被追捕的赵维龙相错5分钟侥幸逃脱,在躲避途中巧遇解放军,随军回到徐家汇,直到赵巷人得信赶来,他还站在徐家汇一座旧碉堡上,一直一直挥舞着一面大红旗……

民众夜校纪念穆汉祥牺牲40周年签到簿

(可见赵维龙签名)

许晓红 摄

不忘来时路,薪火相传承

日前,记者专访两位赵巷后人,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首任主任赵景国和龙华医院伤骨科原主任赵光复,以及热心此事的上海历史博物馆原馆长潘君祥,听他们讲述赵巷故事,以及他们发现研究赵巷故事的经历和感悟。

近几年,他们和十几位赵巷后人、几位志同道合的专家一道,投身于挖掘、研究工作,希望把这一段“红色赵巷”的星火繁花记录留存下来。因为他们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持,远去的赵巷,穿越时空,又向我们走来。昔时革命者远行,爱国精神永存。

赵巷后人讨论赵巷革命史迹后相聚留影

赵景国提供

三段往事 坚定一个心愿

赵巷因一脉赵氏族人在清代从浦东三林塘迁居来此而得名,他们建起江南特色的绞圈房子,以农为业,繁衍生息,到近代形成有民居、农田、河浜、工厂的赵巷村落。赵景国出生在赵巷10号,在祖辈世居之地生活了五十年,一直到1990年代这里拆迁才搬离。小时候听家中长辈聊起过赵巷几位革命者往事片断,留下了最初的朦胧印迹。机缘巧合,他和多位革命者后来有了深一步的交流,又有上海图书馆工作的专业素养,发现赵巷革命活动内容丰厚,几位革命者虽留下一些专著,但仍有大量记载散落在各处,对赵巷鲜有完整系统的文字记述,于是渐渐促成他去挖掘这段跨度20多年的史迹。

赵景国

1975年春,艾寒松来到当年地下斗争时居住的赵巷7号养病,我得以见到艾先生本人。艾先生言谈睿智,跟我这个后生晚辈聊了3个小时,我至今没有忘记他告诉我的两件事,一件是方志敏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手稿,是由他通过地下渠道转给鲁迅先生的;另一件是他经受“新生事件”考验出国避难,在莫斯科参加了高尔基的葬礼,是在场唯一的中国人。临别时,当我看着这间不寻常的“密室”时,发现他也在环顾小屋,若有所思。

1982年秋,我去赵巷5号看望养病中的赵子云,他知道我在上海图书馆工作,就介绍我走访了他的密友、当年蚁社领导人之一李伯龙。我从他们二位长辈那里了解到蚁社和蚂蚁图书馆许多创新做法和生动故事,又查阅了上图馆藏资料,写成了论文。这个过程让我对赵巷又有了新的感受。

1992年春,刘大明从北京到上海图书馆找我,当时在武汉的徐鸿写了一本回忆录《“阿妹头”自述》,由刘大明整理出版,他希望我能帮助宣传推介这本书。那段时间,围绕这本书,我与刘大明和徐鸿有了频繁的书信往来,又仔细研读了这本书,触动很大,书的信息量之大,涉及历史上许多人和事,内容非常丰厚。这三次经历,让我对赵巷红色基因的感受越来越深,想去挖掘撰写这段历史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不负岁月 记录革命史迹

赵景国对自己的要求是史料要准确,细节要真实生动。他大量阅读和查寻,史海钩沉,遍访赵巷后人,收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和细节,又对浩繁的历史记载进行逻辑梳理,去伪存真。同时,他的两位本家叔叔,赵光复教授和海军总医院医务部原主任赵光明大校,退休后也花了大量心血收集记录赵巷民间记忆。

赵景国

在写作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是不少,也有惊喜的时刻,寻找赵敬耕线索遇到瓶颈时,我发了一封邮件给江苏省滨海县党史研究室。说实话,当时并不抱什么希望,而对方严国金先生却为我发来了电子版赵敬耕在1986年为同去苏北的战友范本和烈士的亲笔旁证材料,里面大量书写两人的共同经历,这等于是给我送来了及时雨。

这几年赵巷红色工程成了我退休生活中的首位大事,像一台不断开挖的盾构机,朝着赵巷红色文化隧道深处向前一点一点推进。虽然辛苦,却感到很有意义。每有发现,心里特别高兴,这也是我的高光时刻。

赵光复

出于对赵氏先辈的怀念,和对逝去赵巷的留恋,我们赵氏后人从不同视角写下了回忆文章,结集为《徐家汇北赵巷文化记忆》,希望为后人留下一些民间史料。出版收集过程中不断收获新的史料,尤其更深入地了解到红色赵巷的革命印迹。“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中一项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战线,赵巷的革命者就长期战斗在文化战线、隐蔽战线。我们兄弟姐妹在交流过程中都激情地谈到了革命前辈的经历十分可歌可泣,他们为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尽这份心力去挖掘,记录,为了更好地传承。

追根溯脉 探寻初心使命

“红色赵巷”在黎明前的暗夜点亮抗日救国的星火,时间之长、人员之多、足迹之广、史料之丰,为一般基层党史所罕见。为什么是赵巷?时代选择了赵巷,赵巷又涌动着怎样的初心使命?他们在挖掘史迹的过程中,也时时生发出深深的感悟和思考。

赵景国

在赵巷发生的故事并不是偶然的。赵巷人比较淳朴正派,观念也比较开放,他们看到了这些革命者的人格魅力和进步思想,很快给予认同、信任。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真正做到家了,几位革命者来到赵巷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深深扎根,在播下革命火种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这种思想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深入人心。

潘君祥

赵巷这片红土地有着明显特征的。从这些来赵巷革命者的活动路径我们可看出,他们来赵巷以前,都已有丰富的革命实践,在当时极为残酷的斗争中,他们出生入死,冲在斗争第一线。他们是一批历经磨难、意志坚韧的革命者,是敢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敢为先锋的革命者。

同时他们又都是在思想文化和宣传文教战线上才华横溢的学问家和文化人,都有较高的学历,学有专长。他们中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知名学者、作家,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这些擅长思想宣传教育的精兵强将聚集赵巷,他们源源不断地送来了极为珍贵的红色资源,为赵巷向往革命的青年们送来了革命理论,给赵巷注入了青春活力,极大地催育了赵巷民众内在革命因素的演进和升华,从而使赵巷人从混沌走向清醒,从沉睡开始觉醒。

从赵巷奔赴全国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年轻革命者也有共同点。他们都是苦出身,一旦认定了革命之路,便听从党的召唤,意志坚定,奋力去完成党交给的革命使命,在淬炼中成长。尽管革命道路多曲折、多崎岖,决不走回头路,而是勇往直前!赵巷革命青年个个如此。

受到赵巷播火革命者的影响和熏陶,他们大都也从事文化教育宣传方面工作。他们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刻苦学习,专心业务,都干得风风火火。

赵巷红色文化,是我们党深入发动群众、动员群众投入革命洪流的一个鲜活的例证。赵巷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再现,再一次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顺历史之潮流,取民众之伟力,无往而不胜;中国的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取得革命最终胜利!

勿忘来路 传承红色基因

赵巷红色历史近百年后重新发现,得到多方关注和重视,上海图书馆上情所历史文献中心与徐家汇街道联手,以赵景国的研究成果为主体,相继主办了两期《星火繁花——徐家汇红色赵巷主题馆藏文献展》。徐家汇街道以报刊连载、社区巡展、故事党课等形式,让赵巷红色故事生动呈现,广为传播。赵景国也将几年来的研究成果编写成书,史料翔实,细节丰富,向革命先辈致敬,为后人留一份史迹。潘君祥研究员和《上海滩》杂志编辑部原主任葛昆元编审,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系原主任窦晖教授,是赵景国的三位老友,更给了他鼎力相助,对赵巷现象和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论述,提出精到见解。

在生活书店出版社期间

柳湜主编的《战时社会科学》丛书

许晓红 摄

蚂蚁社出版的相关书籍

许晓红 摄

赵景国告诉记者,刘大明多年前对他说过:“景国,蛮可惜的,现在房子拆掉了,当时艾寒松他们地下斗争的地方,一点痕迹也没有了,将来是不是可能有块牌子做个纪念。”这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

时隔多年,如今这个愿望跟苏智良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苏智良是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也十分注重赵巷的新发现,多次在公众场合宣传发掘红色赵巷的新成果,“赵巷是上海革命史、中国城市革命的一个微型案例。”他说。

2020年8月9日,苏智良和潘君祥、葛昆元、赵景国四位先生,冒着38度的高温,来到昔日赵巷所在地,天钥桥路辛耕路一带勘察。一幢幢高楼大厦,已无近代赵巷的一丝痕迹,令他们无限感慨。

在为赵景国新书作的序言里,苏智良写下这段文字:“在迎接中共建党百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在赵巷从事过革命活动的英雄。为此我提议,设立纪念墙、纪念碑或纪念馆,镌刻上这些革命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在徐家汇赵巷的革命活动以及他们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的主要贡献等。这样,既可添补这个被遗漏的红色遗迹,告慰这些革命前辈,又可以为上海广大市民和青少年提供一个新的革命纪念地。”

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愿红色火种生生不息。不忘来时路,薪火相传承。

相关阅读:

原标题:《徐家汇有个街区,曾经被称为“赵巷”,这里的故事等你来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