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通红色记忆 | 南通大兴水利枢纽 排涝保灌助丰收

2021-04-14 18: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南通位于江海交汇处,南凭长江,东临黄海,区位优势独特,但由于江海治理和堤防修建不完善等因素,常年发生水患。解放以后,在时任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1954年开始,组织数十万民工加固提升全市江海堤防,开凿运河疏浚水系,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形成了能挡能引能排能灌的格局。此后,我市极少发生严重的旱涝灾害。近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参加“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南通红色记忆”融媒体新闻行动,寻访了这段历史。

“往东就是老的闸,是1959年开始建的,1960年7月份节制闸就已经通水,到8月份南通就下了一场暴雨,其间,南通节制闸就连续排水排了9天,对南通城的排涝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通吕运河水利工程管理所副所长苏心为记者介绍着老闸曾经的辉煌时刻。

通吕运河水利枢纽始建于2018年,前身是南通节制闸,距长江口约2.2公里,是我市首座闸站一体设计施工建设的大型水工建筑物,总投资约4亿元,包括一座大型泵站和10孔水闸。该工程引排灌溉范围包括南通市区、通州区、通州湾示范区、海门区、启东市,受益面积约637万亩,排涝范围约64万亩。南通节制闸兴建于1959年,采用了人海战术,动用数万民工,是在南通水利“百孔千疮”时兴建的引江灌溉关键性工程,共有23孔,属于大(Ⅱ)型水闸,以引江灌溉为主,兼顾排涝、生态补水等功能。数十年来,南三县273万亩农田和通吕运河沿线受益;同时抵御着狂风暴雨和洪水大潮的袭击,受益排涝面积约64万亩。截至2019年底,节制闸完成历史使命,六十年来,累计引水440亿立方米,排水约50亿立方米。

2018年5月,市委市政府将通吕运河水利枢纽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列为重点城建项目组织实施。市水利局会同各参建单位攻坚克难,不分白天黑夜组织施工抢进度,于2019年5月31号通过水下验收,12月31号泵站成功试运行,2020年6月通过机组启动验收和完工验收,创造了江苏水利建设史上工期管理、质量管理和效率控制的水利教学案例。新闸投入运行一年多以来,提水24亿方,提升了用水的质量和数量。

九圩港原河河道淤浅弯曲,不通长江,对排灌溉航运均感不利。在南通地委“苦干一冬春,彻底根治九圩港”的口号下,1958年,九圩港闸和九圩港河道疏浚工程全面动工。南通、如东、启东三县14.12万民工投入战斗,度过雨雪交加的数九寒天,战胜了种种困难,于1959年6月5号竣工,国家投资418.75万元。河道全长46.62公里,河底宽25~240米,河底高程-2.0米,成为南通地区引江灌溉的大动脉,灌溉着南通、如皋、如东、海安4县346万亩农田,还可输送20个流量补给东台县堤东用水。

九圩港闸及河建成当年,南通遭遇特大干旱灾害,持续两个多月没有下雨,当时滚滚长江水,从九圩港闸引进,经九圩港大河输送到南通县、如东、如皋、海安县境内,一直送到黄海边。还通过老通吕运河送到沿海的海门、启东等县,及时保证了全区300多万亩水稻、棉花、旱谷的正常灌溉。九圩港闸当年引进江水3.4亿立方米,保证了水源,扩大了旱改水。南通县当年就扩大水稻种植8万亩,如东县历史上第一次大面积栽种双季稻,黄海滩畔稻花香,秋天获得粮棉双丰收。运行至今,引水800多亿方,排水60多亿方。

新时代,南通治水精神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和重要的实践意义,新一代水利人将发挥“争先豪情、克难勇气、科学态度、创新思维、实干作风”的精神,继续为南通水利事业,南通活水调度、生态用水提供更好的保障。

全媒体记者:季湘婷 姜宁惠

编辑、制作:陆祎

原标题:《南通红色记忆 | 南通大兴水利枢纽 排涝保灌助丰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