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论:人才兴村要有长久之计

2021-04-16 14: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余留芬

  留人要从留住本村人才开始。想方设法留住本地人,才是人才兴村的长久之计,才能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展所能、大显身手。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关键在人。长期以来,为解决农村基层发展问题,各级党政部门派往村级村域的驻村干部轮番上阵、前赴后继,村级社会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发挥的制胜作用显而易见,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目前,农村社会工作人才派驻模式面临着几个现实考验。一是派驻虽然有一定的期限,但同艰苦漫长的农村事业发展相比,宛若“沧海一粟”,有限的支农助农工作期内不易树起长远厚重的利民事业产业,在决定或推动农村社会远期发展上形不成大气候。二是短期的派驻虽然可以快速解决农村紧急紧要的短期需求,但是由于派驻期满返岗等客观原因,难免会出现“人走政息”的现象,很难形成前后一致的农村社会稳定事业。三是农村事业本身艰苦,总体成效不可控,效益呈现慢,回报周期长,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耐心远超乎相对发达的地区,没有长期的坚持很难斩获成果。

  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农村基层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队伍,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有有思想、有闯劲、能持久的人才。而想方设法留住本地人才是人才兴村的长久之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农村事业发展的艰难决定了其自身开拓既要有法子,也要有心思,突出心思为重点。能推动、甘于推动村级发展的人才既要有仰望星空、紧跟时代的格局与胸襟,也要有 “坐冷板凳”的耐力与能力。

  笔者认为,在发展兴村事业上,本地人才有着坚实的优势。一是中国人普遍有着“念祖” “寻根”的“乡情” “乡愁”情结,只要有机会,很多人都有回报家乡的愿望。他们不管是外出工作或是外出谋出路,只要是本村人,挂念本村事基本上都是常事常态。他们始终是谋划、建议和推动本村整体事业向好发展的思想主力军和切实利益者。二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化发展到现在,城里人往上数三代,大多来自农村,而在广阔的农村,生于斯、长于斯的很多本村人才正值建设家乡的大好年华。他们烂熟村容村貌、了解村情村故、懂得村需村难,只要稍加培养引导,就能成为融于村、推动村持续向好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以往很多农村人把进城务工、就业视为出路,把农村老家当做谋生的最后退路,但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美、农村好的理念渐入人心,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小农村也可以发展大产业、可以涌现出振奋全国人民的大事迹,可以干出翻天覆地的大作为。农村不再是退路,而是为后世子孙谋福祉的新天地。四是从客观上讲,本村人才是村子自然而然的永久居民,对村子有着与生俱来的亲情感和依赖性,它不需要任何条件去转换或转变,建设本村也就是建设自己家、坚持本村事业也就是坚持自己事业的思想顺理成章、根深蒂固,本村人长久坚持和奉献本村事业更值得期待。

  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尤其是村一级留才机制仍然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农村基层组织和村级企业是留才、引才的主阵地,但是农村基层组织待遇低、村级产业薄弱,长期制约留才、引才的开展。因此,留住人才一方面要在待遇上下功夫、做文章,积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福利待遇机制,发展壮大村级产业,适当提高待遇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发展农村产业,支持农村产业发展,营造留才的大好政策趋势。

  总之,留人要从留住本村人才开始。想方设法留住本地人,才是人才兴村的长久之计,才能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展所能、大显身手。我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发,由专门的部门来统一研究、部署政策,着力解决待遇(如提高薪资、出台专门养老政策等)、培训等问题,推进本村人才留村发展、建设村级事业,加大对村级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扶持力度,营造出人才留村的利好趋势。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岩博村党委书记)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4月上旬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