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爱上一匹普氏野马,可惜它当了和尚

2021-04-26 18: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高大向 物种日历

8年前,我们一行人在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考察,汽车沿着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前行,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地平线在视线的尽头像波浪一般起伏,满眼是碎石、砂砾和偶尔出现的零零星星的枯草。那一次我们主要是来观鸟的,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一只野兽——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 | Simon Koopmann / Wikimedia Commons

我更愿叫它新疆野马

提起普氏野马,一下子会有一大堆“头衔”涌过来,比如:世界十二大濒危物种之一、有着6000 万年进化史的“活化石”、世界唯一野生马种等等。

普氏野马生存在戈壁荒漠环境中 | Tuvshintogttokh / Wikimedia Commons

有人会问,不对呀,野生的马不是还有斑马吗?不错,从分类学上看,奇蹄目马科马属不仅有几种斑马,还有几种野驴呢!广义上这些也都算得上“野马”。但从狭义上说,野马是和人类的老朋友家马相对而言的,也就是家马的野外血缘祖先,也就只包括欧洲野马和普氏野马。前者已于1897年灭绝,所以普氏野马就成了唯一。

圈养环境中的普氏野马 | Aline Deflorenne / Wikimedia Commons

对博物感兴趣的朋友肯定知道普氏野马中的“普氏”指的是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19世纪的中国,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太平天国与两次鸦片战争耗尽了大清的国力。与此同时,以大英帝国和沙俄为代表的欧美国家正争先恐后地在世界上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中就包括对包含中国新疆在内的亚洲中心地带的探索。

普热瓦尔斯基的探险队先后三次进入中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在1876年采集到了第一批野马标本——9张马皮,运回欧洲后这些标本在巴黎的博览会上受到了空前的围观,1881年沙俄学者波利亚科夫将这种动物命名为“普氏野马”。

前苏联发行的纪念普热瓦尔斯基的邮票 | Wikimedia Commons

普氏野马的发现在当时的欧洲引发了热潮。人们对家马非常熟悉,却对野马充满了好奇,毕竟野马是难得一见的神秘生物。德、英、法、荷兰等国的探险队纷至沓来,说是探险,在我看就是一种对自然与文化的掠夺,无奈那时候的中国根本无力阻止,甚至不知道、也不在乎这些探险队到底在做些什么。

普氏野马生性警觉,在步枪的射程之外就会发现危险从而逃走,所以人们会等到它们的产崽的季节开始围捕和猎杀。1890年,德国探险者格里格尔在准噶尔盆地一次猎取了52匹小马驹,当8个月后他们回到德国汉堡时,这批马驹还剩下28匹。

第一只运抵欧洲的普氏野马“瓦斯卡” | Wikimedia Commons

前面说到野马是人类驯化的家马的血缘祖先,现在的家马主要是由欧洲野马(又名欧洲泰斑野马)和普氏野马驯化而来,而有研究表明,这两种野马很可能就是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

欧洲野马已经灭绝 | Wikimedia Commons

普氏野马曾经广布于中亚的干旱草原之上,因其发现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所以也叫准噶尔野马或新疆野马,我更喜欢叫它新疆野马(后文中简称为野马)。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尤其是近代以来的人为猎捕,使得野马野生种群在20世纪60年代野外灭绝。

俄罗斯奥伦堡自然保护区里引入的普氏野马 | Wikimedia Commons

家马、野马很好分

虽然身为家马的野外祖先,但是野马和家马还是有诸多方面的区别的。

首先从体型上看,我们有一句俗语叫“头至尾长丈二,蹄至背高八尺”,用来形容高头大马;另一方面,郭德纲也在相声中反复提及于谦大爷的庄园里养着比狗大不了多少的小矮马,每一匹都倾注了于老师的骨血(误)。可见家马的身材由于长期人工选择和培育,会出现非常大的差异。但野马的体型,就相对比较统一。成年体长2.8米左右,肩高1至1.2米,体重约为300公斤。

不同品种的家马形态差异巨大 | arjecahn / Wikimedia Commons

另外形态上,野马的头更短更钝,看上去下巴很宽厚,感觉憨憨的。相比之下家马就显得清瘦俊朗很多,毕竟习惯了有饲料、有人管的生活,而野马需要在大自然更严酷的环境中生存。我们还有一个俗语叫“野马分鬃”,事实上野马的鬃毛短而直立,很难向颈侧倾倒,而家马的鬃毛更长更软,可以倒向颈侧。

普氏野马的鬃毛短而直立 | Claudia Feh / Wikimedia Commons

偶遇“和尚马”

上世纪60年代,野马在它的发现地中国已经绝迹,而它们返回家园的野外重生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那时野马的在地球上最后的血脉仅保存于欧美的庄园与动物园中,卡拉麦里的荒原上空有阵阵风沙。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里的普氏野马 | 高大向

从1985年起,中国先后从英国、东德、美国引进18匹野马。1986年,中国建立了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野马重回故乡后,开始了在中国繁育后代的艰难旅程,现今世界野马种群数量达到了2000多只。

我到过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站在高台上看着围栏内的野马,它们安静的,呆呆的,偶尔轻柔地互相交头接耳一番,有一种大头娃娃的感觉。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里的普氏野马 | 高大向

其实野马的秉性可不是这么温顺,野化后的野马性情凶野,警惕性也很高。它们有固定的饮水区域,和其他野生动物杂居但会保持独立的群体。

野马群有明显的社会性和等级性。野马每年一月开始发情,在交配季节,会有上演公马争雄抢妻的大戏。群中的成年大公马为“头领”,它会将性成熟的小公马驱逐出群,争雄失败的壮年公马也会被驱逐。头领会占有群内的全部母马,并杀死非自己所生的后代。

在蒙古国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 | Zoo Praha / Wikimedia Commons

那些被驱逐的公马们失去了交配权,会结成单身汉群,或者独自在旷野中游荡,得到了一个有点戏谑的头衔——“和尚马”。

让我们将视线转移回文章开头的汽车车窗外,地平线在视线的尽头像波浪一般起伏,满眼是碎石、砂砾和偶尔出现的零零星星的枯草。突然一个身影出现在了路边,竟然是一只野化的野马!它孤身一个,慢慢地在荒原上走走停停,随行的专家老师说,这就是一只在争斗中失利的“和尚马”。

在路边偶遇的野化的野马,说是广阔天地任驰骋,但其实它是在群内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单身汉 | 高大向

在野外遇到野马是一件撞大运的事情,如果想看它,北京动物园里还有一只,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近距离感受一下这种带有一丝悲凉气场的珍稀兽类。

原标题:《爱上一匹野马,可惜它当了和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