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色记忆:寻访潮汕100个革命旧址(十)

2021-04-21 15: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曾是兴学育民场所,也是革命运动旧址

蓬沙书院蕴藏着红色印迹

在龙湖区外砂街道林厝村和蓬中村交界处,有一座宏伟壮观、古朴雅致的潮汕传统建筑,当地人称“文祠”,这就是蓬沙书院的所在地。这里的一瓦一石不仅展现着潮汕古建筑的历史风貌,更散发着红色革命的璀璨光辉。

★现场探寻

建设规模为澄海明清七书院之最

经过宽敞的外广场来到蓬沙书院门前,呈现于眼前的是一座三山门二叠歇山顶建筑门楼,一对威武的石狮子守卫在大门两侧,正面为清一色石壁,每块石头上是独立的石雕画,内容多是“功名才子寿”和“仁义礼智信”的典故,浮雕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门正中央,褪色的红底映衬出“蓬沙书院”四字,透露出一股古老而朴素的书香气息。由于前厅正在修缮,记者只能欣赏到后厅和中厅修旧如旧的风貌,目前,后厅作为综合多功能室,布设了文明实践所、宣传文化教育点、综合活动室等,中厅还未开始布设功能区。

据当地人介绍,蓬沙书院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前三进为门厅、中厅、上厅,连同两侧从屋为蓬沙书院。后厅为三开间格局,为方公讲院,蓬沙书院与方公讲院相连,两院占地8000平方米,建设规模为澄海明清七书院之最。由于年久失修,这座古建筑群出现多处老化破损,为保留住这座古建筑群,2017年,龙湖区全面启动蓬沙书院修缮工程。目前,后厅和中厅的修缮工作已经完毕,前厅及两侧从屋的修缮正在加快推进,不久之后,这座古色古香的书院将作为外砂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站,重焕光彩。

据龙湖党史资料,蓬沙书院和方公讲院一直以来都是兴学育民的场所,大革命时期,曾作为农会会所。1946年抗战胜利后,外砂第一所初级中学的前身——外砂蓬砂农业职业学校在蓬沙书院开办,掀起了科教育民兴国的热潮。

★红色足迹

抗战时期曾为外砂青抗会会址

蓬沙书院身份多重,古时是兴学育民场所,大革命时期,它是澄海县五区(外砂)农会及党支部旧址;抗日战争时期,是澄海县青年抗敌同志会外砂区分会的会址。

20世纪20年代,广东各地掀起农民运动,1926年5月,中共澄海支部改称中共澄海县特别支部,特别支部成立后,即在7个区农会设立党支部或小组,五区(外砂)农会成立中共特别支部,辖大衙党支部和南社党支部,农会及党支部均设在蓬沙书院内。

1937年9月,澄海县青年救亡同志会在澄城沟下池扬祖祠成立,1938年初更名为青年抗敌同志会,会员由以教师、学生等知识青年为主体逐步扩展至工人、农民、店员等爱国群众。1938年8月,澄海城召开澄海县青年抗敌同志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随后成立外砂区分会,会址设于蓬沙书院。澄海青抗会外砂分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组织进步青年宣传抗日救亡,动员青年奔赴抗日前线,会员李克干、蔡顺宜、蔡子明、蔡秋林等人先后加入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成为中共党员或抗日游击队员,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解放前夕,蓬沙书院曾作为外砂蓬砂农业职业学校校址。1949年初,学校团支部组织团员邮寄革命传单和警告信给外砂警察所及各乡反动人物,宣传革命形势,并了解国民党区党部的活动和武器装备等情况,及时报告地下党组织。

来源:“网信汕头”公众号

濠江法院

努力让人民群众

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

感受到公平正义

原标题:《红色记忆:寻访潮汕100个革命旧址(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