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MOOC下一步:提供碎片化和结构化的多样选择

任友群
2014-05-15 07:50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左为本文作者,右为包弼德

        
        MOOC(慕课):(英语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是一种针对于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最早发端于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名校,去年起开始进军中国。

        借参加哈佛中国教育论坛之机,2014年5月初我又一次去到了哈佛大学。由于自己的管理职责和学术兴趣,我前两次去波士顿时已经探访过OCW(麻省理工学院从2001年开始将所有课程相关资料免费上网)和edX(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于2012年4月联手创建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这次日程太紧,但考虑到2012年以来哈佛对MOOC的态度忽然变得积极,就想抽个空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一些信息。结果倒是巧了,一打听,我要找的人正是哈佛著名中国学家包弼德(Peter Bol)教授。从2013年9月开始他有了一个新头衔,就是哈佛负责高级学习的副教务长(Vice Provost for Advanced Learning)。而且他也受邀参加论坛并且是“科技与教育创新”分论坛的嘉宾。

        论坛期间我和他就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进行了一次挺有趣的谈话,几乎没谈中国历史。除了时不时冒几个中文单词外,包弼德主要谈的是对新技术支持学习的理解和他目前负责的HarvardX情况。

        很多人知道,作为历史学家的包弼德与柯伟林(William Kirby)教授合开的哈佛在线中国历史课ChinaX;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还具有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长。分管副教务长和主讲教师双重身份的包弼德承认,他这大半年来对在线教育的理解在不断变化并且还会持续变化。

        我们先讨论了哈佛对MOOC价值观的转变问题,并认为哈佛本质上还是为了保持和提升本校的教学质量。全世界的MOOC热潮给教授们提升社会知名度提供了新的路径,这种知名度是出色的教学和信息技术平台结合所带来的。毫无疑问,每个大学都有不少很好的教授,他们也大多比较重视教学,但MOOC可以鼓励至少部分好教授能对自己的讲授更下功夫,也能让本校师生在这种技术平台上获得更多的互动。

        当然,MOOC的成本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不管哪种MOOC平台想要长期运行就必须平衡成本,虽然起步阶段可以贴钱,而且长远看也可以不赚钱,但不能长期赔本。包弼德说,2012年MIT和哈佛各投入3000万美元组建edX。这一共6000万美元的初期投入是技术平台的建设和初期运行的费用,并不包括每门课制作和升级的成本,也不包括每门课开课运行的成本。目前HarvardX每门课(一个学期)的制作成本在5-10万美元之间,这还不包括支付开课过程中增加的助教岗位的费用。

        另外,在线资源当然为全世界的人提供了听课机会,为全社会的知识普及贡献了力量,包括哈佛在内的很多大学也乐于这么做。但这一点的优先级要低于上述两点。不管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都不可能长期且巨额地把逻辑上应该用于本校的资源投向校外。

        随后,我们讨论了一些具体问题,包弼德承认他每周都要关注HarvardX的后台数据,分析不同背景的选课者的听课情况。

        目前为止的经验发现,对选课者而言,高淘汰率不等于课程没用:HarvardX的听课者中70%以上已经有本科学位,对他们而言学位不重要,证书也不那么重要;关注某门课中某一个或几个片段的学生很多,学生们在听过自己感兴趣的片段后就选择放弃其余部分是合理的。我们的MOOC平台反而要考虑如何提供更加碎片化和结构化的多样选择,比如能以片段而不是课为单位提供选择的机会,但如何让原来分属不同课的片段组合成一门结构上合理的课程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对讲课教师而言,哈佛参加HarvardX的教授们自己提出申请,学校和所在院系审核通过后才能制作在线课程并上平台运行,虽然成本目前由学校承担,但教授们不会因此得到额外薪酬。事实已经证明,成功开设MOOC课程的教授们得到的是自己在全社会的学术美誉度的增加,也会带来自己论文的高下载率和引用率以及自己专著的高销量,这些对教授们会有足够的吸引力。另外,任何一所大学都不需要把所有课程都搬到MOOC平台上,优先考虑的应该是那些通识类的优秀课程,而这是哈佛的强项。

        除了平台和课程开发的投入外,课程的运行也需要人力资源。包弼德半开玩笑说哈佛不太缺钱,但希望提供给学生有理由的资助。HarvardX的出现在这个方面的结果就是新设了更多的助教岗位,让更多学生能通过这类劳动来获得资助。我们也谈到发现,长远看,选课者还是可能会被要求支付少量费用,每个人付一点点就足够承担成本了。像哈佛这样的大学可能不会要从中赚钱,但要做到基本不贴钱。具体怎么做还需要好好考虑,比如一个选择是,付费者能得到助教的在线互动,而不付费者就只能看看视频资源。

        另外,现在MOOC的后台数据已经表明,课程如果不变,那么第二轮开设以后的选课者人数就呈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因此需要有持续的投入,鼓励教师去修改课程以保持和提升质量。可能的选择是,给每门课在5年内有2-3次修改的机会并给与经费支持,而这也需要纳入成本平衡的考虑中。

        谈到ChinaX这门课,目前有大约45000人在线学习,其中大约有12%的人在中国,而且平均年龄是24岁,小于美国选课者的28岁。我还给他看了中国微信平台上关于这门课的介绍信息。包弼德说他授课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改变传统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所以哈佛支持其开课。但目前看似乎ChinaX的支持甚至比哈佛来得更为有效,因为最大的教室也装不下45000人。因此,他自问到,如果我的课程的使命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那是在哈佛课堂里开课还是上HarvardX更好呢?

        我想,如果一所大学有一批包弼德这样的努力教学的好老师,有一个HarvardX这样的运维良好的平台,再加上一套控制质量和成本的体制机制,MOOC的道路是不是就能走下去了呢?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相关链接:

        【哈佛大学《ChinaX》课程】

        你或许还记得哈佛东亚语言文化系讲座教授包弼德(Peter Bol)以及哈佛历史系及商学院讲座教授柯伟林(William Kirby)西装革履地面对面而坐,借用中国传统儿歌《两只老虎》曲调改编“中国朝代歌”:“商周秦汉,商周秦汉,隋唐宋,隋唐宋。元明清Republic,元明清Republic,毛泽东,毛泽东……”,由他们二人主讲的中国课系列在美国哈佛大学深受欢迎,刮起一股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旋风。

        https://www.edx.org/course/harvardx/harvardx-sw12x-china-920

        【台湾大学《机率》(Probability)课程】

        “几率概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条件几率--有柯南在会有人死的几率?”,如此高亮的“标题党”,来自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MOOC 计划执行长,社交网络被学生戏称为“卖萌教主”的叶丙成。他把枯燥的概率学透过生活化的例子和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搭配台湾大学所开发的多人竞技在线游戏系统,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线课程出现“多人竞技在线游戏”的大胆尝试。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prob

        【台湾大学《史记》课程】

        本课程讲师是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吕世浩,属于读书课,采取选讲精华的方式,以便学生依类追寻,自行研究。课程重心不在讲授国文,也非把《史记》当成单独的一篇篇文章或故事来欣赏,而是引导学生如何读《史记》,进而学会如何读中国史书、如何读中国书,是一场史学的思辨之旅。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shiji

        【台湾交通大学《爱情与法律(Love, Sex, and Law)》课程】

        “分手、堕胎、性骚扰……”突破禁忌探讨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话题,号称台湾交通大学学生疯抢的“最酷通识课”。由科技法律所副教授林志洁主讲,结合时事邀请相关机构人士演讲,甚至还辩论多元成家法案,一度获选为“YouTube最受欢迎课程”。

        http://ocw.nctu.edu.tw/course_detail.php?bgid=6&gid=0&nid=344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