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澎湃记者对话经济学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将成为全球趋势

澎湃国际记者 王少喆
2014-06-15 20:4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14日,作为全球领先的经济与商业研究、预测和分析机构,经济学人智库(EIU)在北京举办了2014“中国:把握机遇”论坛。在论坛上,EIU的专家表示,尽管增长变缓,在正确的入境投资策略下,中国的消费市场仍保持着吸引力。EIU还认为,在接下来的五年内,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将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美国依旧是中国公司的主要目标市场。

        在论坛上,EIU分析师们发布了他们对中国海外投资的分析。EIU预计,中国到2018年对外投资将达到2590亿美元,使中国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投资经济体。对中国公司而言,最具吸引力的对外投资目标市场是美国、香港和新加坡。EIU全球预测总监Leo Abruzzese表示,在最近5年,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在所有国家中增加最快。EIU首席经济学家Simon Baptist博士说,“美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拥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它有一个规模庞大的自然资源行业,同时也有成熟的华人社群,因此对中国有很高的文化亲近度。”表现出对中国对美投资的乐观态度。

        论坛上,不少海外嘉宾表示出对中国投资的欢迎态度。塞内加尔驻华大使阿卜杜拉耶·法勒将军表示,塞内加尔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难以得到需要的贷款,因而欢迎中国的投资;现在中国企业正在采用联合第三方在塞内加尔进行投资的模式,这已经比较成熟。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商务部亚洲室的John Ling主管称,南卡对于中国投资,大多数都是正面的评价。

        另一方面,与会的中国企业代表也介绍了中企海外投资中最新的做法。中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事业部总经理胡正勇谈到,中铁最新的投资项目中摒弃了过去中企一定要实现控股的做法,只要能对中国方向的渠道等实现控制即可。中电投国际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商务与公共关系部主任于佳博士说,中电投在海外投资项目中,努力实现属地化管理,力求将企业做成当地的事业,加强与当地社区的联系。

        在论坛期间,EIU全球预测中国区总管许思涛和Simon Baptist博士接受了澎湃国际记者的专访。

        记者: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受到国内外哪些因素的制约?

        许思涛:在国内,主要是审批的问题,往往是由并非专业的人士来审批。这是当前中企海外投资最大的障碍,也使企业付出更高的代价。因此,确实要简化审批,这与新政府的政策也是一致的。

        记者:对中国企业有没有政治上的阻挠?

        许思涛:那当然有。比如美国、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还是有很大的阻力,美国国会有一些报告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觉得这在短期内是很难克服的。

        记者:报告中提到有些中国国企遭到更多困难。

        许思涛:大家确实对国企有更多看法。国企有一些天然优势,比如资金方面,在很多国家是很介意的,与反倾销等等相联系。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一定自己做,可以和伙伴一起做,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消极手段,不参与决策,参与获利即可。

        记者:对于国企的这种差别,对其他国家是否也如此?

        许思涛:这种情况对其他国家不太适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韩国公司与政府关系比较密切,但韩国毕竟比较小,影响小。国企这方面,中国可能还是比较独特的。

        记者:但新加坡也有淡马锡这样的公司。为什么对中国国企就不同?

        许思涛:首先,国企改革,我们也在考虑是不是可以采取混合制,不仅仅考虑规模,也考虑对股东的回报。淡马锡主要考虑的是对股东回报,主要是商业的方式,这样国外的顾虑就少一些。

        记者:所以,您是说,采用更商业化的方式可以减少中国国企在海外面临的阻力。另外,您能否介绍一下EIU在中国的研究开展情况?

        许思涛:EIU在中国的做法,一个是宏观经济研究为主,这个并与很多机构类似,非正式的和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包括光华、长江商学院这些。第二个就是,我们研究中国经济是两个思路,一个是从经济改革的路径,中国有很多结构性因素,很多研究牵涉到公共政策;另一个是,将中国当成若干“小国家”来研究,比如北京、上海就像法国、德国,贵州就像土耳其。中国各地有很多特色,差别很大,市场上缺乏这种解剖式的分析。当然,这也是来自客户的需要。现在客户既需要了解沿海地区,也需要了解内陆地区,很多需要了解到省份的层面。

        记者:你们的客户主要是?

        许思涛:主要是做实业的企业和中外政府,以长线投资为主,而非机构投资者等。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海外投资所遇到的阻力中,哪些来自于中国方面,哪些来自于当地的因素?

        Baptist:在发达国家,整体上对中国投资是欢迎的,90%以上的投资都被批准了,中国投资受阻的主要是国企或是购买资源等敏感企业的时候;而在发展中国家,双方都在学习这一过程,投资新兴市场往往风险较高,但中国企业并不总了解这一风险,如中企曾投资利比亚,利比亚一直是个高风险国家,中国企业以为他们是和政府打交道没问题,但利比亚政府并不稳定,当政府倒台后,这些投资就失败了。

        记者:在论坛上,有中企代表谈到他们正在努力改善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如加强属地化管理等,您觉得这有用么?

        Baptist:我觉得这会有帮助。在一些中企投资中,确实需要加强与当地的沟通。在马航事件中,马来西亚遇到很多质疑,因为他们不善于与外界沟通。另一个例子,印尼是“脸谱”的最大用户国家,中企如果要在印尼开拓市场,就需要了解这一在国内不熟悉的情况。我认为,中国企业正在改善这些,但做的还不够。

        记者:他们是否需要更多借助国际化企业,如专业咨询公司的意见?

        Baptist:我认为是否是国际化咨询企业并不关键,关键的是要了解当地市场的伙伴。

        记者:您谈到中国国企在海外引起疑虑,不过,也有人质疑,同为国企,新加坡的淡马锡为什么没有这样?

        Baptist: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近来,淡马锡为了回应国际上对于其经营不透明的质疑,加强了信息披露,这对于其在海外找到合作伙伴有很大的好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