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归来》剧本第二稿系宋方金改 弱化文革

澎湃记者 石剑峰
2014-05-20 07:4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张艺谋新片《归来》海报  
        张艺谋新片《归来》改编于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但严格说,电影与小说原著关系不大,只是借用了小说里部分人物和小说最后部分内容。 电影剧本前后有两稿,目前公映的版本基于第二稿拍成。 早报记者从剧组相关人士处获悉,《归来》剧本第一稿由邹静之和张艺谋创作,但有主创人员对第一稿并不满意,最后由编剧宋方金在邹静之版本上大幅修改。第二稿和第一稿的最大区别在于,弱化了文革历史,增加了家庭温情的戏份。

         《归来》原型来自严歌苓祖父 小说《陆犯焉识》出版于2011年,严歌苓将一个家庭故事置放于大时代背景下。所以,相比电影《归来》,小说人物更多、时间跨度更长,主角陆焉识和冯婉瑜的性格和经历更为复杂。 在小说里,陆焉识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少爷,父亲去世后,继母冯仪芳迫使陆焉识娶了冯的娘家侄女冯婉瑜。没有爱情的陆焉识很快出国留学,在美国过了几年花花公子的生活。毕业回国后的陆焉识博士开始大学教授生活,也开始了在继母和妻子之间的周旋。 1949年后,陆焉识成为“反革命”,在历次运动中,他最后被判无期徒刑。陆焉识在西北大荒漠上改造了20年。“文革”结束,陆焉识回到上海,和抹去记忆的冯婉瑜重新开始生活和爱情。

        陆焉识最初的原型是严歌苓的祖父。 “《陆犯焉识》的创作,可以说是我对自身血缘的追溯。我对书中的主人公陆焉识的演绎,应该说是起始于我的祖父。”按照严歌苓的说法,年轻时的陆焉识基本以其祖父经历为原型,而现实中她的祖父在抗战时期就自杀了,年仅40岁。 小说里,陆焉识在西北劳改20年经历取自于作家认识的一位老人。严歌苓在后记中透露, 其祖父和这位老知识分子的精神实质接近,把他们合二为一似乎是合乎情理的,“那位在西北流放了近30年的老人把他狱中的点滴事物记成一本笔记,为我提供了数不清的细节。” 小说中,男女主角产生的感情是错位和蹉跎的:年轻时,陆焉识不爱冯婉瑜;平反归来时,陆焉识对冯婉瑜的爱,又遭遇了对方的失忆。严歌苓解释说,冯婉瑜和陆焉识并非自由恋爱而结婚,陆焉识并不自由,很长时间他都抵触这种感情。 “婉瑜最初得不到焉识,当最后她得到时,已经不认识他了。”严歌苓说,“我想,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你失去的时候,才感到他的珍贵。” 严歌苓说,很多老人跟她聊天时告诉她:“他/她在身边的时候,没有感觉,也不珍惜;当对方走了,就觉得,为什么当初不珍惜这份感情。失去了对方,我们只有生活在回忆里。” 小说前面300多页书写苦难,最后落笔失忆,“是有隐喻的”,严歌苓说在小说里倾注最大的写作激情就是关于自由,“知识分子对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还包括他们在追求当中的误区。” 张艺谋并非首次改编严歌苓的小说,上次是备受争议的《金陵十三钗》。对于此次的改编,严歌苓给出了99分的高分。  

比较电影和原著,《归来》与《陆犯焉识》关系不大。小说中,陆焉识1949年前的生活以及他与冯婉瑜的情感纠葛、陆焉识“文革”中被打为“右派”获刑入狱、在西北大荒漠上改造的20年,几乎都没有出现在电影中。 对于如此大的变动,小说原作者严歌苓表示理解,对目前的电影版《陆犯焉识》并不吃惊。 “毕竟是有思想准备的。”上周在作家出版社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严歌苓说,“所以我能够想象他(张艺谋)的困难在哪里。困难是这个小说里有一些不好表现的,比如说我们的电影审批,大概对监狱的表现,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张导在改编的时候,在取舍上会要动足脑筋。” 严歌苓认为,目前张艺谋的这个改编算是很巧妙的,“他用了小说最后的这段,是比前面的任何一个节选都更能够表现这个小说的主题——男女主人公相互的寻找,最后变成了寓言,所以我还是很佩服张导的。” 小说作者对电影中两位主演的表现也很满意。严歌苓说,陈道明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气质,“我祖父留下了一些老照片,我觉得陈道明很像他,也戴着眼镜。” 严歌苓认为,巩俐跟小说里的冯婉瑜是气质完全不同的人,“冯婉瑜是一个水乡女子,她是一个上海的书香人家的一个娇小的、单薄的那种女人,非常瘦,巩俐是一个北方女子,丰满,但是巩俐演完了以后我完全折服了。巩俐的表演,让我深深地相信她就是冯婉瑜。” 剧本第二稿虚化“文革” 在严歌苓看来,陆焉识的不自由,和他对妻子不公正对待是同步的。对他妻子而言,陆焉识也是强加在她身上的。 “实际上,婉瑜不是阴郁的人,是热情奔放的人。焉识回到家,也看到失忆给妻子带来的自由。她开始会骂人,有各种粗鲁的行为。这个婉瑜终于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妻子婉瑜最缺乏的就是自由,她通过病态的行为实现了自由。最后他的妻子光着身子回到了小生物的状态,也可以说是人性回到野性,这让焉识特别痛快。婉瑜的这种失忆状态,在小说的最后实际上成了一种符号。”

        在严歌苓看来,陆焉识和冯婉瑜都获得了各种意义上的自由,而那些管教陆焉识的干部却永远留在大西北,“劳改犯最后都特赦回去了,但管教他们的干部却留在了那里。这可能也是一种反讽。” 在电影中,陆焉识和狱友在大西北生活的残酷和“文革”的背景被弱化,大幅度增加的是家庭温情部分。 严歌苓说,在电影开机前读过电影剧本,“有一稿,后来又有二稿,我自己也参加改了前面一部分。” 目前公映的《归来》基于严歌苓所说的第二稿拍摄。 早报记者从剧组相关人士处获悉,《归来》剧本第一稿由邹静之和张艺谋创作,但有主创人员对第一稿并不满意,最后由该主创人员和编剧宋方金在邹静之版本上大幅修改,第二稿完成于去年9月初,当月中旬电影开机。目前公映版内容80%~90%取材于《归来》第二稿。 在《归来》第一稿中,故事更为复杂,线索和人物更多。现在公映的《归来》开头,出现的是陈道明。但在邹静之和张艺谋的版本中,叙事视角却是那两个抓捕陈道明的干部。 在第一稿中,小说中的两个次要人物大卫·韦和方师傅都存在。但在第二稿中,这两个人物都被删除了,电影里也是这么表现的。 在电影中,陆焉识从女儿口中得知,方师傅用饭勺打冯婉瑜。而在剧本第一稿中并不如此,可以清晰地看到方师傅对冯婉瑜的迫害。 另外,在第二稿中,巩素珍这个人物被删除,但最后电影里保留了这个角色。起初,在第二稿的设想中,最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公映的电影中并没有出现这个场面。相比第一稿,《归来》第二稿中“文革”更加虚化,只是强调陆焉识劳改犯身份。 电影申报备案的内容并未出现“文革”字眼。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2013年6月(下旬)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的通知显示,《归来》的梗概为: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多年未见,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两人却失之交臂。等他再次归来时,患病的冯婉瑜却已认不出他。繁华落尽,他们怀着各自强烈而执着的爱,在永远的等待中一起慢慢变老。 在这份备案中,电影《归来》的编剧是邹静之。

 陈道明、巩俐含泪相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