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英九执政6周年,台媒点评得失吁其“敞开心胸分享权力”

澎湃记者 王欢
2014-06-24 13:45
来源:澎湃新闻
港台来信 >
字号

 
5月20日是马英九执政6周年纪念日, 过去一年,马英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IC 图


        5月20日是马英九执政6周年纪念日,周年活动照旧,气氛却一片低迷。

        当日,马选择以“倾听青年心声,实现世代正义”为题在台中的中国医药大学发表演说,并与青年学生召开座谈会交流。

        马在抵达校门口时即遭到10余名学生抗议,并高喊党政不分,自由经济示范区政策不当等口号。

        媒体对于周年活动显然也没有过高的期望,520当天各媒体的社论没有丝毫庆祝之意,反思和批评成为各家媒体社论表达的主题。

        连《中国时报》,《中央日报》二家蓝营媒体社论都以蔡英文为焦点,而主动避开讨论。

        过去一年,马英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马王政争、太阳花学运、反核四等掀起连串风暴。马的支持率跌至“9趴”(9%)。

        历来最爱惜羽毛的元首,却落得民间怨声有加、施政处处碰壁的窘境,纪念日当日最重要的活动可能应该恰恰是反思吧。

        台湾的社会舆论向来是残酷的。不论陈水扁做过什么,他最后的盖棺论定就只是“贪渎”二字。而马英九若不愿自己的八年治理以“无能”作收,最后两年,他必须拿出一些能打动人心的有效作为。

        但是改变谈何容易。

        《联合报》认为,马英九过度在乎“个人形象”的心态,让他在施政时谨小慎微,拘泥于既有陈规的条条框框,而忽略了要如何机动切入社会时势的变化,随时捕捉善变不拘的人心。

        马英九的同窗好友,台湾行政院原新闻局局长赵怡评论马英九,“自律意识非常强,但是做事易拘泥于条条框框”。

        《联合报》开出的药方是16个字,“敞开心胸、分享权力、借重高明、自我调整”。

        简单地说,马英九追求的历史定位,不应再放在廉洁、简朴、勤政等“个人操守”层次的指标为满足,这部分的评价大抵已有定论。他也不应该再全力冲刺竞选政见的兑现,这部分有些设定显然已不合时宜。

        什么是马英九必须做的?

        《联合报》认为,是一改政府团队这两年一直“被形势追着跑”的被动状态,摆脱始终在“因应危机”的疲困处境,认清社会的不满与需求,从而早一步在政策上提出因应或解决之道,至少创造一些让人民有感的微小而确实的幸福。那样,他一路下滑的执政曲线或有可能扭转。

        《联合报》认为,台湾目前弥漫的虚无主义和失败主义气氛,其实要比政治对峙、经济迟滞等问题更值得忧虑。

        原因是,台湾的政经环境确实都遇到了瓶颈,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克服,重要的是要发挥集体智慧找到解决的出口。然而,虚无主义者和失败主义者并无意解决问题,他们只是一路阻挠、一路唱衰,让社会大众离心丧志。

        而马英九一直怯于对这种虚无与失败主义论调发动挑战,恐怕也要负不少责任。

        《联合报》最后给予马英九“外高内低”的施政评价。认为他治理台湾的成绩,也是在国际和两岸的施为高于内政。

        “这点,是性格使然,也是养成背景及社会视野使然。不可否认,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领导力确实不够饱满与圆熟,包括他作为执政党主席,在培植人才及世代传承上显得力有未逮,甚或心不在焉。”《联合报》评论。

        马英九自2012年当选连任以来,其实也有心开展新的施政格局。

        在经济面,他推动证所税(证券交易所得税)、油电双涨(汽油电费涨价)、退休年金等改革。为排除台湾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议”(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等区域经济整合之阻力,开放美国牛肉进口、推动两岸服贸、货贸协议及自由经济示范区政策。

        在政治面,他坚持处理王金平案。面对太阳花学运及反核四等政治风暴,也不轻言退让。但是这些施政措施及政治作为,却遭遇到强烈反弹,以致成为治理的致命伤。

        原因何在?

        《经济日报》认为,马英九六年执政之所以不得民心,就是未能本于庶民的立场推动施政。

        “近年台湾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作机会难找,薪资不涨,甚至倒退回16年前水平。另一方面,民生物价节节上涨,庶民生活负担沉重。都会地区房地价又不断飙升,中低收入阶层买不起房子。”

        《经济日报》写道,面对庶民生计问题,政府拿不出解决对策,却推动油电双涨,助长民生物价。改革证所税,造成股市低迷,让众多股民蒙受损失。产业竞争力不断衰退,却奢言市场开放。扩大陆资开放,刺激房价上涨,人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由此,改善人民生活是当务之急,当下可以优先推动让庶民有感的经济施政。

        一方面,政府要积极营造有利企业增聘员工及加薪的大环境,例如:鼓励创新、创业,建立经济成长新模式。提供诱因并投入资源,促进可以改善生活品质及因应高龄化社会的产业及基础建设投资。积极发展再生能源及节能产业。鼓励青年在地创业及就业等等。另一方面,政府须推出完善的住宅政策,除房地税制改革外,须落实房地买卖实价课税,并活化土地利用,广建社会住宅,解决人民居住问题。

        《联合报》希望马英九改变自己的施政方式,《经济日报》冀马改变政策重点。

        《工商日报》则希望用“聚气”凝聚共识,这里的“聚气”颇有些“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意味。

        《工商日报》评论,马英九治理台湾地区事务全年无休,不偷懒、讲究清廉,对自己的历史定位期许甚高,可惜的是他个人的努力,并不能解决整个社会陷入日益困阨的窘境,关键因素之一就在“聚气”二字。

        作者引越南台商工厂遭到暴民袭击为例,经济部统计有超过百家台商遭到侵入,还有一千一百多家台资工厂停工,其中有20家受到严重的损害,台商的人身安全遭到史无前例的威胁。

        “但是政府并没有实时展现强势保护台商的企图心,而且关于台商停工损害、重建融资需求,乃至长期发展策略是否重新思考等重大课题,都未见政府主动出击,只是温和地要求越南政府未来给予减税优惠等补救,连‘政府保护人民’的基本要求都不算达标。” 《工商日报》指出。

        对于学运也是如此。

        《工商日报》认为,马英九与学生原本就不存在尖锐的对立问题,但是因为忌惮立法院院长王金平的态度,最终让跟学生不同世界的王金平,拿走了结束学运的光环。马英九未能掌握主动决策权消弭危机,却付出了数十万年青学生加入反马阵营的沉重代价。

        学生与台商,一个是决定台湾未来的新兴力量,一个是现在为台湾前往海外征战的主力部队,而且背后都代表了数百万人民的期盼,马英九与执政团队却都错失了争取人心的机会,殊为可惜。

        《工商日报》提到,马英九要建立两岸和解的历史地位,就需要台湾内部最大程度的支持,若能把握未来的各种机会,全力争取最大多数台湾人的认同,把人气汇聚起来,马英九最后的两年任期,仍然可以期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