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俞敏洪:我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感到90%的绝望

澎湃记者 田春玲 李雅琦
2014-05-26 16:5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俞敏洪从事教育事业20多年,在他看来,中国50%以上的家长是用非常认真的全心全意的爱的态度来摧毁自己的孩子。  资料图

        “中国的孩子们长大以后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他们从来没有度过愉快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第二他们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拥有自己的思想,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所有一切都要照标准答案,连写作文都有标准答案,更不用说数学或者化学。”5月22日,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在中信出版社主办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新书分享会上做了上述演讲。

        在俞敏洪看来,中国50%以上的家长是用非常认真的全心全意的爱的态度来摧毁自己的孩子。

        他从事教育事业20多年,他眼中的中国教育是怎样的?以下是俞敏洪的发言摘录:

不要被旁枝诱惑,不忘初心在什么地方

        我老来北大,不可能每次来都有深刻的感受。对我来说,他们(现场的北大学子)现在手头的钱更多一点,但钱花在书上更少一点。日常生活更丰富一点,比如有手机、iPad、电脑,但思想的集中度、注意力比我们要差一点。我们那时候过得太苦了,连女朋友都找不到。(众笑)

        大家都知道去年出了一部电影叫《中国合伙人》,我发现徐小平、王强的形象描写得那么好,我的形象描写那么窝囊,后来,我就生气。徐小平在那里充满远见和智慧,而现实中他不是这样的。王强在大学的时候风流倜傥,最后和女孩子睡在一起,这个对现实中的王强直到今天也是一个幻想。我被描写成一个特别窝囊的成东青,但是徐小平他们说没有的事,后来我问我的大学同学,我说你看过《中国合伙人》吗?他说看过。我说把我描写得那么窝囊,真生气。他说,你不仅窝囊,还挺猥琐的。原来这部电影还把我的形象描写得不错了。

        一个有缺陷的人最后成功和一个没有缺陷的人最后成功,很明显是有缺陷人的成功更加幸运。所以,后来他们说这部电影中间的缺陷拍出来后反衬了主人公的完美,这还是挺好的。

        这表明什么?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整或不完美的。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不完美和不完整中追求生命本质,完善自己。用什么方式完善自己?是不是拥有一架私人飞机或者300万的汽车就算是完善自己了呢?我从来不这么认为。是不是你拍电影或者出书就完美了?都不是。最重要的是你每天生活在自己长进或者进步,或者是喜悦的环境中间。

        怎么样带来这种状态?

        几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尽可能排除干扰你生活的完全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不重大的因素,比如你为你的长相感到很悲伤,这是上帝给你的长相,没什么好商量的。为你家庭出身不好悲伤,最多贫困一点,富有一点。你同学背的包包5万,你背的是5000或者50,那有什么关系?包包是用来装东西,又不是用来装人的。如果你能把这些外在的担忧、比较大的虚荣色彩的东西先排除掉,你生命的本质就已经进了一步。

        第二,在你的追求中间,要尽可能追求对你有长远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跟你的生命本身没有关系的事情。比如现在的年轻人找男朋友、女朋友都可能追求房子和汽车,但你仔细想想,是房子、汽车重要,还是你真的爱了一个人宁愿跟他受苦,但两人彼此相爱重要。

        这个结论不难得出来,得出结论是一回事,但真的践行自己的想法往前走不容易。所以我发现现实中很多人谈理想、价值观的时候头头是道,但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跟他谈的理想和价值观基本是相反的,这就是“人格分裂”。所以一个人坚持自己的理想,或者是自己的价值体系,能够跟现实较量,并且到最后不被现实带着走,这个人就已经很有定力,并且未来可以获得某种成就。

        我曾经有过一些非常有政治理想的政府朋友,有几个后来进去了,但咱们的师兄李克强总理一直坚持到今天,我认为他至少是一个好总理,因为他每一步都是带有眼光的,而且确实在为人民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着想。他在北大当团委书记的时候,我是北大的学生,我跟他曾经有过比较近的关系。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有着济世救民的理想,这个理想坚持到今天很不容易。

        一些人后来进去了,为什么?难道他们刚开始没有理想吗?有,他们刚开始抱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要成为伟大政治家的理想。什么是伟大政治家?林肯、曼德拉、华盛顿,他们是为整个人类带来了民主、自由、平等、公平、人权,或者说是人与人之间更美好的社会。但现实社会里不一定抗得住,尤其在中国,比如他们发现周围拍马屁的人上去了,干不出业绩的人上去了,干出业绩的人上不去;跟领导贴近的上去了,歪门邪道的上去了,正直的上不去;贪污的上去了,没贪污的上不去。这个东西一次两次你可以抗得住,结果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他就会想,我凭什么还坚持啊?我坚持到今天还上不去,那些搞歪门邪道的已经高我好几个枝节,所以他想干脆我也来。没想到的是,别人贪污没事,他一贪污就进去了,人世悲伤莫过于此。所有人过那条河都过去了,结果你到中间淹死了,这是人生最悲伤的事情。

        但说到本质,其实是自己没有坚持住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体系。所以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被旁枝诱惑,走到最后自己都不忘初心在什么地方,这是人生最重要的。我做到今天还是非常开心,北大教会了我永远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北大的价值体系,独立思想、自由人格,到今天为止我也没有忘记。尽管有的时候也会拐弯,但是依然还走在大方向和正确的道路上。

中国的现代政治体制极有可能在80后、90后身上产生

        我们这代人比较顽固地坚守自己从0岁到30岁碰到的事情和所认同的东西。如果让我来说80后、90后,我从心里羡慕这一代,如果十年一代的话就是两代了。为什么?第一,他们身上非常少的背负着中国传统的包袱,这个东西在我们身上没有办法的,整个文化大革命历史就在我们身上,我们面对的那一代人的历史是多么沉重。但对于80后、90后的他们,完全没有这个感觉,他们刚出生就迎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发展到今天。

        这就是引来了第二个要素,他们是向世界开放的一代。我们前面的二十年跟世界完全不接触的,你的思想走不出去,人生走不出去,什么都走不出去。大家想想现在的北朝鲜就知道什么叫做走不出去,你走出去还要再把你拉回去。我们当时从农村走到城市就会被当作现行反革命抓回去。所以80、90后这一代发现“世界是我们的”,而不是“中国是我们的”,他们是世界主义者,他们并不认为中国面对世界有多么特殊,他们觉得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这是80后和90后的典型特点。

        第三,他们接受新思想的能力非常迅速,没有传统的负担,没有太多的我们所谓的僵化的道德传统、文化意识,所以他们接受新的思想的能力非常快。

        还有一个让人羡慕的是,他们在感情上的沉重性比我们轻很多。我们那一代人如果失恋,死去活来一辈子都在谴责这个事情,现在的孩子能想一个礼拜都不错了。一方面当然他们也确实相对有一点浮夸,感情不那么深厚,注意力不那么集中,道德意识有点飘忽等等,但这个东西是因为他们年轻,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成长,这些东西慢慢沉淀下来,其实也会回归,所以,我从来不担心80后、90后、00后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多大影响,这是他们身上显出来的更加自我,我们这一代是利他主义者,他们是利己主义者,对中国发展有好处。

        说得大一点,中国的现代政治体制极有可能在这些人身上产生。所以我对80后、90后是唱赞歌的。你们能看到世间的美好,我们这代人看不到,但是我们看到的世间美好你们这代人不屑去看。我还是很欣赏用年轻的眼光来看这个古老的世界,从中间找出年轻的色彩,我觉得这是我希望自己能做到的。虽然我已经50多岁了,但我的青春没有丢失,我看到美女的眼神一定跟你们是一样的。

你的进步一定要比这个世界的进步快

        现在80后、90后的负担很重,其实负担很重的很多人,新东方也有很多80后、90后,主要的麻烦就是要车、要房,其实在某种意义还是没有去追逐真正的生命本质的东西。

        我不是说不要钱,当你租一个房子,使你不用还房贷,也使你还有足够的生活费,甚至还有旅游费用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租一个房子过得更加轻松呢?这是第一。

        第二,并不是你租房子以后就不再努力了,你的关注点必须是每年能让自己进步,这个进步不光是金钱上进步,生活上、工作上也要进步,你的进步一定要比这个世界的进步快。如果世界的物价每年以10%上涨,你的工资上涨速度必须达到20%。如果你每年进步100%不可能,进步20%还是可能的。不要计算你的生命达不到的东西,要计算你生命的进步速度,你达不到的东西最后会自然来到你的身边,所以要以这样的心态做事情。

        我在北大的地下室住了四年,在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住了六年。那个地下室只有六平方米,根本放不下一张大床,也没有窗户,我跟我老婆当时已经结婚了,两人住在一张小床上,就是北大学生的那种小床,那几年是我生命中最亲密的时光,小床睡了三四年,现在有了大床倒不愿意睡在一起了。生命的喜悦和物质条件某种程度上有关联。

年轻人需要怎样的职业规划

        调查表明,大学毕业以后,最后真正从事自己专业的学生,大概不到50%。对于现在的年轻孩子来说,一方面确实工作难找,但另一方面,确实没有为找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你们从大学开始,就去实习了,但却忘了培养自己的个人素质。我参与应届毕业生招聘时,第一个问题就是:请问你最近读了多少本书。有的学生根本回答不出来,也有同学说我今年读了三四十本书,我说你讲一下你读过的书中印象最深的三本书,能说出书名,还能告诉我为什么给你印象这么深。我这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读书,底蕴嘛。能把书中印象深的东西分析总结出来,这些都是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再考察他的专业知识。

        第二个是心态问题。我特别希望大学生毕业以后,甭管什么工作,老子先干了再说。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新东方最初成立的时候,我雇的都是下岗工人,四五十岁的老太太,其中一个老太太帮助新东方打扫了七八年的厕所,她走的时候我觉得应该给老太太奖励,当时新东方刚刚股份化,每股1元人民币,现在是30美元。老太太走的时候我送了她5万股,因为她打扫卫生如此干净,对学生服务那么好,当时每个月给她800块钱,20多年前800块钱已经很好了。老太太顺便说一句,还不如给我现金算了。我说,这是你没有眼光,我说:“过了十年,如果还愿意拿这个股份换人民币,到时候再给你现金。”大家算算现在值多少钱?

        我再讲个简单的故事,高盛的前老总,他是高盛总部收发室的一个职员,因为收发信件就会跟老总打交道,结果老总觉得这个孩子工作态度特别认真,人也不笨,就开始慢慢教他,过了二十多年变成高盛的第一把手。其实,不管什么工作,先锻炼自己的工作态度,在这中间再给自己空间和时间去寻找新的更加有意义的机会。

中国50%以上家长是用非常认真的全心全意的爱的态度来摧毁自己的孩子

        今天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中国的教育是有系统的对于年轻孩子的摧毁”。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最失败的一件事情就是教育的失败,尽管中国义务制教育已经普及到各个乡村地区。但真正的教育是让受教育的孩子们从心灵、思想、自由、创新等各方面进行健康的成长,所有这些东西在中国教育体制中都是缺失的,所以中国的孩子们长大以后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他们从来没有度过愉快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第二他们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拥有自己的思想,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所有一切都要照标准答案,连写作文都有标准答案,更不用说数学或者化学。

        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追求更加广阔的学识、智慧、哲学态度的消失,从大方面来说,形成了更加功利的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把这个国家反过来推向更加功利的层面。同时,中国50%以上的家长是用非常认真的全心全意的爱的态度来摧毁自己的孩子,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培养孩子未来有多幸福的、自信的、积极的、阳光的生活在世界上,而是如何去斤斤计较,为了自己父母的虚荣心去打拼,所以孩子一代一代地被毁掉。中国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基本是系统式的,所以想摆脱很难。我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至少是90%的绝望。

在北大,政府领导孩子超过60%

        高考英语改革,新东方还在推波助澜。其实英语不考有一个问题,但是意味着这个孩子在英语上花的时间更多,因为社会化的考试分数变成高考成绩,只不过给人感觉能考两次,一次考失败还有另外一次机会,这样心理上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但是并没有减轻孩子考试的时间和复习英语的时间。

        英语降到100分是重要的,因为中国高考以每一分计算,北大差一分和不差一分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到现在没有任何别的评价标准能够来做事情,因为任何评价标准都可能被民众所反抗。比如让大学自主招生,由大学决定要不要这个学生,教授决定还是校长决定?哪个教授来决定?老百姓会造反的。上北大不应该有这么高的分数线,因为有创造力的孩子不一定都能考这么高的分数。比如北大分数线620分,但实际上完全可以划到580分,580分以上的孩子都可以申请北大,但580分的孩子谁能进北大,由北大的教授说了算,关键是筛选这些学生的标准是社会认可的,这个东西几乎永远做不到。中国的孩子托福考满分,哈佛大学就是不要,托福考勉强过关的分数,哈佛大学到要了。为什么?他们的创造力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人家一个教授就能说了算。

        在北京大学,政府领导孩子超过60%。我回家乡做过调查,从我们村的村长开始,都是当地最好的幼儿园,然后是当地最好的小学、初中、最好的高中,是头猪都可以培养出来了,别说是人了。农民的孩子呢?我去调查,就是在当地最普通的小学,最普通的初中、最普通的高中。所以不是政府领导作弊,而是政府领导孩子在最小的时候就占有了最好的教育资源。

        现在所谓的国家片区教学,能不能阻止这样的行为?根本不行,人大附中你看看有多少不是政府领导的孩子。有钱人的孩子未来也会出名,我没有权利,我用钱买教育不行吗?所以有钱人把孩子买到世界名牌中学,这些富豪的孩子聪明吗?但是他们享受全球最好的教育。所以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出问题,挺让人悲伤的。

        

演讲人简介:

        俞敏洪:1962年10月15日生,江苏江阴夏港街道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专业,新东方学校创始人,1993年在北京创立新东方学校。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