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mHealth来了

Yu Xiaohui, Darrell M. West等
2014-07-21 17:4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中国移动医疗应用市场增长迅速,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网络图片

        医疗问题对各国而言都是一个重要挑战。各国政府必须面对处理持续增高的医疗成本、老龄化问题、医疗不公和慢性疾病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这些议题将政府的政策制定、预算和服务提供置于严重的两难境地。

        由布鲁金斯学会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共同撰写的《中美移动医疗:移动技术如何促进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的医疗转型》报告,从移动技术和数据的角度,而非医疗行业角度,分析中美两国移动医疗的现状和前景。报告提出的政策建议与当前移动医疗在两国的实践困境不谋而合。

移动医疗的兴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114个国家进行的调查,许多国家的移动医疗服务有如下几种:医疗呼叫中心(38%),短信提醒挂号预约(25%),远程诊断(18%),病历访问(18%),评估治疗效果(17%),加强健康意识(10%),监测病人(8%),诊断辅导(6%)。

        毫无疑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非洲采用移动医疗的比例最低,北美洲、南美洲和东南亚则最高。有些国家还有一些倡议处于初始阶段,还有一些非正式活动也在进行中。

        分析人士预测,全球移动医疗市场容量到2017年将达230亿美元。北美将成最大市场,欧洲和亚太紧随其后。拉美和非洲则最小。

        GSMA(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的模型预测,中日将成亚洲移动医疗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37%,日本21%。2017年,中美将成全球最大移动医疗市场。这两国的市场份额将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

        iMedia的研究发现,中国移动医疗应用市场增长迅速,他们预测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2012年,中国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达4.2亿元,2017年预计超过50亿元。

        目前可见增长的一个领域是视频会议。类似facetime,skype之类的视频技术已经为医生全球会诊提供了便利。医生之间能互相交换诊治的意见。

        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病人获得价低质高的医疗服务,克服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的问题。这个市场在中国每年都在增长。2010年,视频会议市场容量为66.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28.24%。

        在美国同样如此,皮尤中心的网络与美国人生活调查显示,2012年31%受访者使用手机查看网上的医疗信息。37%的人使用app追踪管理自己的健康情况,而2010年这个比例只有17%。

        52%的人通过智能手机获取健康信息,在不用智能手机的人当中,这个比例只有6%。80%的手机用户会收发短信,只有9%说他们收到过有关健康或医疗的短信或者提醒。

        视频问诊可作为医疗人员提供非正式诊断意见的一种方式。但美国医生很少使用,因为在现有的费用报销法规下,这种方式很难让医生获得付费。据美国Medicare (美国退休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只有当病人身处医疗资源短缺地区时,通过远程的实时视频诊断,医生才能获得视频诊断的费用。曼哈顿研究所通过对美国2041名执业医师的调查发现,只有7%的医生使用过视频问诊方式给人看病。

        罗德公关在2013年的一份移动医疗调查报告中发现,16%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用户经常查看医疗和健康生活App,至少每周一次。其中表示“可能”或者“很可能”会在半年内使用移动医疗App的人,在18-24岁受访者中占65%,25-34岁受访者中占52%。这些使用App的用户称,如果有计算卡路里的应用(44%)或者健康饮食的应用(37%),他们会非常有兴趣使用。

        未来,移动医疗有望迅速增长。Vishwanath, Siddharth et al为普华永道做的分析显示,到2017年,移动医疗每年带来的全球收入有望达到230亿美元,这个估价是基于现有服务和未来预测之间的差距来推算的。中美两国已规划的移动医疗收入有望达到59亿美元(美国),25亿美元(中国)。

 移动医疗的优势

        首先,通过移动设备可以减少地域和收入差异,从而增加不同人群对医疗资源的获取渠道和承受能力。远程方案可帮助那些偏远地区的病人获得城里医生的专业建议。通过视频聊天和会议软件,那些离医疗设施很远的病人能够得到早期诊断治疗,而这些早期的干预措施极有可能帮助病人避免日后花更多的钱,看更重的病。

        第二,移动医疗可以减少错误和精简医疗过程,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数字技术的一大优势在于提高处方和药物治疗的准确性。医生开电子处方,可大大减少错误率,从而降低成本。移动设备还可以让病人更容易得到其他医疗建议,从而减少重复的医学检查。

        第三,手机和移动设备可以给病患和医生提供一种医疗提醒和诊断信息的方式。许多病人并非在医嘱下治疗。移动设备可以通过发短信或者语音邮件的方式来提醒人们按时吃药。这会促进药物治疗的效率,降低今后更多严重疾病的风险。

        最后,移动医疗能够更好地收集健康数据和分析,是政策制定者的好帮手。医疗行业最大挑战之一在于决策需要实时更新的数据。官员经常基于不完全和不充分的数据信息做决策。移动设备能有助于建立数据分享的网络和数据分析法,改进医疗决策的信息基础。长远来说,更好的信息将改进我们做出重大医疗预算决定的方式。

移动医疗的挑战

        尽管前景看好,但移动医疗领域的提升面临挑战。

        1,市场不大,移动服务并未被人们广泛接受。鼓励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用户,服务提供者,医院共同发展这个市场非常重要。

        2,政策和法律挑战

        在中美两国,移动医疗均面临政策和法律挑战。目前中国卫生部仅允许移动医疗服务提供商通过移动设备提供咨询服务,不允许他们治病或者提供处方。这延缓了移动医疗的发展,是移动医疗增长的主要障碍。

        在美国,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报销。现在大多数美国医生的移动医疗活动得不到足够的报销支付。许多情况下,公共或私人医疗保险都不覆盖移动医疗咨询、诊断和治疗。这种情况延缓了移动医疗活动的实践,不利于从业者从移动技术革命中获得收益。

        3,法规与标准的不确定性

        目前在美国,大多数移动医疗的App都无法可依,因为这些App声称自己提供的实际上并不是医疗服务,而是健康资讯。那些只帮助人们跟踪卡路里或者运动水平的的App也许应列入大众健康之列,而这些很可能不受美国政府医疗相关法律的约束。不过,有些App的功能本质上是医疗,因此可能符合美国法律中的“医疗器械”定义。

        “医疗器械”包括那些可用来诊断、治疗以及治愈或预防某些疾病的App。这个定义也可以适用于那些可辅助法定的“医疗器械”的App,或者可以把移动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变成“医疗器械”的App(比如,有一个App声称可以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来帮助分析皮肤的情况)。在上述任一情况中的App都会成为“医疗器械”,研发这些App的公司和个人都需要遵守医疗器械法。

        2013年9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出台了一份指导文件,描述了哪些App应受法律约束,其中包括不受约束的例子,以及该机构可使用“自由裁量权”不进行积极约束的例子。这是朝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步。

        在中国,research2guidance调查显示,50%的受调查者认为,硬件与软件标准的缺失是妨碍移动医疗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没有标准,造成市场不确定,同时让企业很难研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

        政策建议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如下做法加速移动医疗的发展。

        他们可以降低相关政府法规的不确定性。对设备和应用制造商来说,如果不能确定需要遵循哪些规则和标准,他们很难进行创新。对法规和规则进行清晰阐述将会改进移动医疗的实践。

        另外,清楚地阐明移动设备的使用和收费的政策也十分有益。医疗官员应该着手处理那些禁止病人从移动设备获取咨询的规定,以及那些通过视频聊天或者远程设备进行诊断的医生不得获取报酬的规定。如果移除这些障碍,将能鼓励医疗从业人员使用新方式来诊治病人。

        鼓励网络运营商、设备生产商和医疗从业者之间的更广泛合作,将会鼓励移动医疗的使用。促进上述行业间的讨论,移动医疗市场将更容易获得创新和加速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原题“mHealth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ow Mobile Technology is Transforming Healthcare in the World’s Two Largest Economies”,2014年3月发表于布鲁金斯学会网站。余叶编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