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足球裁判:一份公信力崩塌的高危职业

澎湃记者 宋承良
2014-06-03 20:34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在刚刚结束的上轮中甲联赛中,青岛中能主场0比3不敌重庆力帆,比赛中当值主裁判孙兵的多次判罚引发青岛队强烈不满。
孙兵在保安护送下离开球场。
赛后青岛球迷冒雨从体育场一路讨伐至裁判休息的宾馆。

        在刚刚结束的上轮中甲联赛中,青岛中能主场0比3不敌重庆力帆,比赛中当值主裁判孙兵的多次判罚引发青岛队强烈不满,据青岛当地媒体报道,赛后青岛球迷冒雨从体育场一路讨伐至裁判休息的宾馆,在球迷将多个通道堵死的情况下,孙兵只能在宾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从厨房狼狈逃出宾馆……

        想象一个这个场景,是否和时下经常出现的医闹有几分相似?在五年前的那场旷日持久的足坛反赌扫黑风暴后,中国足球进入一个触底反弹的轨道,但中国足球裁判却陷入了优秀人才更加稀缺的窘境。一批嫩哨的登场,让假赌黑现象暂得缓解,但错判漏判的情况却有增无减,裁判这个职业的的公信力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黑哨、官哨、嫩哨

        事实上,中国裁判的公信力崩塌是20年联赛种种“不职业”种下的恶果,黑哨与官哨在俱乐部和联赛的污秽下已经不是秘密。

        而在反赌扫黑后,新名词“嫩哨”取代黑哨出现在联赛舞台之中。

        嫩哨的问题不是主观能力上故意进行错判,但业务能力上的缺失使得他们在不经意间犯下错误,他们的拙劣表现会引发俱乐部与球迷的强烈不满,并瞬间联系到黑哨。除了上周日青岛球迷赛后冲击裁判宾馆外,2010年青岛中能主场与上海申花比赛中,有球场工作人员对主裁判判罚不满冲进场内飞踹主裁判王哲;几天后中乙联赛中有一位疯狂的女球迷同样冲进球场袭击裁判,俨然裁判已经成为高危行业。

         “裁判的判罚是行业内永恒的话题,这和裁判的业务能力、判罚的准确性有关,但也是相对的。”对于如今联赛中裁判危机,足协官员也希望外界可以用一种客观的眼光看待,“首先,外界是根据慢镜头来每一个判罚,但裁判需要在瞬间做出判罚;其次,只要牵涉到胜负问题,有时候即便是没有多少争议的判罚,也会引起争议。”

        当然,足协官员也承认,今年联赛中的确出现了很多不应该的错误,“有的就是责任心问题,你有没有根据要求来完成你的每一次判罚。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也不会姑息。”

压力大收入少

        2011年,中日两国足协在交流裁判培养问题时曾经彼此拿出过一组裁判人口的数据:当时中国足协注册裁判人数是2万人左右,日本高达23万。

        “日本足协当时还告诉我们,到了2015年他们的目标是裁判人数达到30万人。我们统计的时候只算了体系内的裁判,还有一些没有计算在内,当然不可否认两国在裁判人数上的差距是很大的。”在足协一位官员看来,裁判人口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裁判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加大人才梯队培养力度,现在很多因素制约了人才梯队的培养。”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足球人口的减少,上海如今唯一一位国际级裁判王迪在参加2011年国际足联“未来之路”裁判培训班时就认为,足球人口的下降同时意味着裁判人数的减少。王迪还记得自己成为裁判的道路,当年上海传统的新民晚报杯足球赛规定:每支参赛的球队,必须有一名小球员学习裁判知识。王迪就是从那时起培养了对执裁足球比赛的兴趣,“这样好的办法,可以重新使用。”

        还有裁判与其他职业待遇的性价比问题,执法中超的裁判,按照前几年有万达赞助的标准,主裁判一场报酬是10000元,扣除2000元税款后还剩8000元。今年万达不再赞助后,裁判待遇标准已经减半,“要知道执法一场中超比赛的周期是赛前一天、比赛一天、赛后一天,也就是说三天报酬四千,对于一个行业的顶级人才来说,这个报酬不能算高。”而对比国外,一个中超裁判执法一个赛季的收入仅仅等于一名英超裁判吹两场比赛的报酬。

        圈内分析人士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10年前上海一个裁判培训班的报名人数有1000人,去年上海新民晚报杯比赛时参加裁判培训的人只有200人,一年后我们重新统计继续走裁判道路的只有20人,也就是说90%的人经过一年时间远离了裁判道路,“有些选择了更好的职业,一年收入有二三十万元,为什么要做裁判呢?还有人没办法坚持下去,这一行需要付出极大的体能上的努力,还要面临执法过程中外界的很大非议,有的年轻人吹了几场业余比赛后就放弃了……”

十年寒窗路

        对于足球裁判这个行当,圈内人喜欢用“十年寒窗”来形容。一名能够执法中超的裁判,至少要经过10年的历练。那么为何我们的裁判成才率会如此之低呢?对比国外的裁判晋升制度,就不难发现问题出在了民间。

        一位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澎湃记者采访时表示,制约中国足球裁判培养的主要还是两点原因:“一方面是如今裁判员绝大多数的人是高校体育教师出身,他们的文化水准足够,但缺少踢球的经验,在相对匮乏的足球文化基础下,中国的裁判很难很好理解足球比赛。另外一方面,在进入一级裁判之前的过程中,他们的基础打得并不扎实。相对匮乏的低界别足球赛事让他们缺少了起步阶段最宝贵的实践锻炼机会。”而也正是基于中国足球民间基础的薄弱,中国想出现像英超这样高水平,高收入的职业裁判,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足协也在想一些办法提高裁判员业务能力,这位官员告诉澎湃记者,今年中国足协就组织了多次裁判员培训,其中包括邀请瑞士名哨布萨卡讲课,亚足联裁判讲师也来到中国对裁判进行培训;在技术手段上,中国足协也购买了耳麦等设备,加强执法裁判组之间的配合。但从实际结果来看,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