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明星分析师微信抢发上市公司“内幕信息”,引基金经理退群

澎湃记者 闫鹏飞 忻尚伦
2014-06-08 11:53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明星分析师张明芳在微信群里抢发上市公司“内幕信息”,引来基金经理纷纷退群。

        证券行业严打风下,微信群中的所谓“内部消息”,效果不啻深水炸弹。

        6月6日上午11时17分许,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张明芳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布关于丽珠集团(000513)的非公开消息称,丽珠集团将于下周二公布管理层限制性股票+期权方案:以2013年扣非净利润为基数,2014-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不低于15%、20%、30%,并建议机构投资者增持,看好公司研发、销售能力及产品线,随着公司激励机制的完善,未来三年业绩增速逐年加快确定。

        与此同时,这则标题为《中信医药张明芳&丽珠集团重大跟踪》消息,在多个中信医药的相关微信群中传播。发布者据信也来自张明芳团队。此举导致多名相关的行业分析师和基金经理退群。

        一名基金经理告诉澎湃记者,张明芳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泄露内幕消息,基金经理和分析师退群,应该是为撇清关系。

        截至当天,丽珠集团盘中一度拉高逾4.7%,最终上涨2.81%,收报49.1元。最近半个月的涨幅近15%。截至6月7日晚间8时,丽珠集团未发布前述信息的相关公告,亦未回复澎湃记者置评请求。

张明芳承认失误

        张明芳团队的上述行为,已触及法律边界。

        根据《证券法》第76条规定,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

        6月6日下午,张明芳现身相关微信群承认失误,“今天发丽珠微信确实失误,给您造成困扰、深感抱歉!今年我们没有对丽珠发邮件、短信和报告这样正式的信息。今后我们会注意慎用微信这样的非正式交流工具。拜托各位谅解、不要放大和发挥。”

        这则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微信还“挽留”退群者,“纷纷退群者,您以后不愿再接收我们的正式研究报告和调研、电话会议邀请了吗?”

        不过这则微信效果有限。网络上流传的截屏图显示,在上述微信发出后,仍有大量相关人员退群。

        一名行业人士称,张明芳团队应该建有不止一个微信群。

        对于张明芳针对丽珠集团发布的消息,中信证券方面表示暂不回应此事。而澎湃记者尝试拨打丽珠集团证券代表手机,对方一直未予接听。

        早在今年1月,丽珠集团董秘李如才在“B转H”后对外表态,该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已经由外资机构做出了四套方案,囊括股权、期权、奖金等多种激励方式,但具体实施计划还待量化。

        澎湃记者了解的行业情况是,如丽珠集团这种股权激励,参与制定股权激励的中介结构或者其他接触到信息的方面都会被要求签订保密协议,但很多结果是都难免泄露、消息提前散开,不过一般情况下,知晓消息的人都不会在公开渠道放出消息。

明星分析师马失前蹄的背后

        张明芳属医药行业知名分析师。

        在2013年新财富分析师评选中,张明芳位列医药生物行业第一名。而在2006-2008年,张曾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三名、第一名和第四名的排名。

        根据中信证券的研报材料,张明芳为武汉大学生物化学硕士,曾先后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直属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从事药品注册监管工作6年、招商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6年、长盛基金首席研究员3年,2013年加入中信证券,现任中信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一位基金公司研究员告诉澎湃记者,相比与小券商的分析师,进入新财富榜单的分析师在薪水、地位上都有很不错,“日子不难过”。除非这个分析师有更多想法,给自己加压。在其印象中,张明芳是一个比较勤奋的分析师。

        有媒体分析,国内券商竞争激烈,分析师行为也颇为激进,常向机构客户群独家发布上市公司调查的进展,“券商分析师有记者化的倾向。”而这次张明芳抢发“内幕信息”,很可能正是竞争激烈、行为不够规范的集中体现,更触及了法律边界。

        有行业人士对媒体称,在国内一线券商研究机构,想要保住首席称号,就必须保持在新财富第一名、第二名的位置,否则,很有可能迅速换人。而张明芳两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称号的时间间隔长达6年。“或许是太着急证明自己了。”一位基金经理分析。

        一名券商分析师告诉澎湃记者,与去年的出色表现先比,张明芳团队今年表现不佳,其推荐过的多支股票表现不达预期,如九州通(600998)、天士力(600535)等。分析师的业务表现,不仅依赖于基本面的分析,有时候还需要一些运气。  

券商研究团队频频关闭微信公众号

        眼下尚不清楚证监部门,是否对此事介入调查。

        证监会稽查总队一名人士曾告诉澎湃记者,今年年初开始,证监会重点调查的对象是基金经理可能涉及的老鼠仓行为,对于券商分析师与基金投研人员的关注不多,可能会因调查某个基金经理,而去协查与该经理有关联的分析师,但也就是协查而已,并非立案调查。

        前述券商研究员说,在其加入的券商分析师建立的一些微信群中,其实比较合规,并没有的内部消息放出,基本上市交流的业务消息,不过在一些游资人士建的微信群中,不时会有一些难辨真假的消息放出。

        澎湃记者此前获悉,从去年开始,上海的一些大型券商机构就在内部统一要求关掉旗下研究团队创建的公众号。

        不过,也有某专业财经媒体援引多名基金人士的话称,券商分析师通过短信、邮件、微信等非正式形式,发送上市公司非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而与上市公司保持紧密联系,提前获知重大信息,也被认为是券商分析师的一大竞争法宝,不少甚至以此荣登“新财富”宝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