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京津冀三地书记是如何表态“京津冀一体化”的

澎湃见习记者 李闻莺
2014-06-08 19:1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天津滨海新区一片片正在修建的楼盘。  CFP 图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级,京津冀一体化这项“一号工程”已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6月7日,凤凰卫视播出《问答神州》——专访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下集)。节目中,周本顺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容为一场“三角恋”:以前河北是“热脸贴着个冷屁股”,现在京津冀是“你有情,我有意,已经形成解不开的三角恋”。

        这也是周本顺继今年全国“两会”后,首次公开接受媒体专访。

        在与凤凰卫视吴小莉的畅谈中,他对河北的环境治理、生态补偿、产业转型与绿色崛起表达了信心。

        在回答网友担心的“河北会不会为了GDP承接北京踢出来的高污染产业”时,周本顺明确表态:不能够把垃圾从家里扫到家门口,北京的污染企业转到河北,这是不可能的。

        有关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提出来。从最早的“京津唐”,到之后的“环渤海”,再到最近十年提出的“京津冀都市圈”、“首都经济圈”,京津冀的发展规划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研究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

        今年2月26日,总书记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这也是“一号工程”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有了中央的发声,京津冀三地也都积极表态。

        不过,作为一个拖了30年的“老大难”问题,这项工作的推进显然不是说干就干。特别是细究三地书记在这一问题上的发言,也能体会到其中的一些“端倪”。

北京天津:两强相争各有想法

        作为首都所在地,北京在京津冀的发展中,始终占据了核心地位。不过,迫于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压力,北京面临“减负”的迫切,对“一体化”也有强烈需求。

        3月初,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出席北京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时强调,要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有新认识,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跳出北京看北京,着力推动三地经济继续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

        对于北京的核心功能不提“经济中心”,郭金龙回应,不是要放弃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而是要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

        不过,尽管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北京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

        4月3日,保定成为“政治副中心”的传闻平息不久,郭金龙用一天时间在北京市通州区调研。

        当时他指出,通州是城市副中心,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桥头堡位置。当前重点要深入研究通州在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番表述,也被媒体解读为北京对河北的回应,“保定政治副中心”或胎死腹中。

        相比之下,天津在京津冀战略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有些模糊,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在这一问题上的表述也不是很多。

        今年“两会”期间,孙春兰把天津在京津冀发展中的定位形容为“着力做好‘三篇文章’”。

        这三篇文章一是在城市定位上错位发展、相得益彰。突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个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与北京的城市定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是在发展环境上优化服务、便利高效。三是在城市群建设上完善功能、生态宜居。

        从这“三篇文章”来看,孙春兰主要还是在谈天津如何发展,对天津如何融入京津冀的整体发展,仍然缺乏实质内容。

        事实上,近几年,天津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它以13.8%的GDP增速“夺冠”,人均GDP更是连续两年居全国之首。因此,天津对承接北京的一些产业,尤其是中低端的,意愿并不强烈。另一方面,天津人口、土地、环境压力并不明显,部分产业转移河北的可能也不大。

河北:最积极也最小心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河北的态度是最积极的。

        一方面,它迫于经济水平较低,渴望发展;另一方面,重工业带来的环境压力也倒逼它必须转型,改善京津冀三地的空气质量。

        今年3月底,河北率先提出了诉求。在3月26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下称《河北意见》)显示,河北希望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功能,加强石家庄、唐山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

        随后,周本顺在出席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时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机遇、最宝贵的机遇、最现实的机遇,我们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

        但与此同时,作为京津冀三地相对弱势的一方,河北的表态又稍显拘谨。今年全国两会,周本顺在河北团召开的全团会议上表示,河北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要大气,不要小气,不要以一地之小失毁三地之大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需要河北扮演什么角色就演好什么角色。

        4月12日,类似的意思在河北省委常委会议上再次重申。周本顺强调,北京是13亿中国人民的首都,河北环绕首都,为首都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应该有为首都服务的政治觉悟。他的这一说法,也被网友吐槽为“河北书记卖河北”。

        此后一段时间,河北各地官员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公开表态骤然减少。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省里的高层说了,顶层设计还没出台,现在说什么都不太合适。这也直接导致下面的官员不敢发声,对媒体采访十分谨慎。

        不过,从周本顺接受凤凰卫视专访,完成上下两期、时长超过40分钟的节目录制来看,河北的底气正在增强。

        在5月31日播出的《问答神州》——专访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上集)中,周本顺说,北京过去是虹吸,现在已经变成胀肚子了。他还坦承京津冀在发展上有矛盾,比如断头路的形成,主要行政区划的原因;再比如自由贸易区,天津在搞,北京、河北也想搞,到最后就需要有统一的协调。

        这些话的背后,也表现了河北对协同发展热情不减。这就像周本顺在专访最后所说的,“有句话叫做水涨才能船高,那么只有河北上去了,河北发展了,北京、天津才能发展得更好,北京天津发展得更好,又会给河北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