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俄17年来或重向中国出口粮食, 曾因污染被中断

澎湃记者 黄翱
2014-06-10 17:29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俄罗斯2014年可能开始向中国出口俄罗斯粮食。  CFP 图


        据俄新社6月9日报道,俄联邦动植物卫生监督局局长助理阿列克谢·阿列克谢延科向俄新社透露,俄2014年可能开始向中国出口俄罗斯粮食。据报道,俄罗斯从1997年中开始中断向中国出口粮食。当时中国政府禁止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系列国家进口粮食,原因是粮食被污染。俄动植物卫生监督局发布消息说,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该监督局代表举行会晤期间,讨论了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粮食的问题。“农业联盟”动植物产品生产商和进口商协会与满洲里实业界人士在会谈期间也讨论了这个议题。据悉,俄罗斯计划向中国出口西伯利亚小麦、黑麦和大麦。此外,还可能对华出口饲料谷物。

        据报道,在满洲里会晤期间,两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和一系列供应油菜的商业合同。俄罗斯媒体表示,中国一直想提高去年才放开的俄罗斯油菜籽进口。此外,中国也有兴趣从西伯利亚进口其他类型的谷物,比如小麦、黑麦和大麦,然后在东北地区进一步加工。

        2014年5月,俄政府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表示,俄罗斯希望扩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包括粮食、奶制品和肉类制品。目前俄罗斯粮食最大买家是土耳其和埃及。 目前,俄罗斯粮食年产量近9000万吨,中国粮食年产量为6亿吨。

中国城粮食净进口国

        中国近几年来那个是进口率逐年飙涨。《华尔街日报》表示,自从2008年以后,中国已从粮食净出口大国转变为粮食净进口大国。根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所的数据,仅在2012年,中国进口谷物高达1600万吨,2013年已增至1800万吨。去年,中国还从美国进口了300万吨玉米、400万吨干酒糟(DDGs)。干酒糟是玉米等谷物深加工后的副产品,通常被用作生产动物饲料。

        劳动力短缺、动物疫情、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都促使中国城市居民抛弃来路不明的禽类和畜类肉质食品,而更多的生产也正转移到专门从事畜牧业和禽类养殖的农业企业。这类企业对商业饲料有着严重的依赖。不断增加的需求也推涨了成本,刺激着饲料加工商和畜牧业产品制造商寻求新的饲料原料,比如干酒糟和高粱。这一切,都促使中国谷物进出口角色的转换—从玉米出口国变为年均进口量高达300万吨—500万吨的进口国。这一角色转变早在2009年就已经发生了。     

农业部驳斥粮食威胁论

        近日,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著文称,中国日渐增长的粮食进口量意味着中国正在与其他粮食进口国直接展开竞争。他还警告称,去年中国双汇国际收购美国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的交易实际上是猪肉安全方面的举措。他还说,中国向乌克兰提供30亿美元贷款以换取玉米的交易也是这样。他写道,中国的这些行动是针对食品短缺的新地缘政治学的一个例证,对所有人都有影响。

        针对这一“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农业部发言人毕美家5月底在政府声明中专门予以反驳。毕美家说,中国粮食自给率超过97%。新华社称,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2039亿斤,连续3年稳定超过11000亿斤。

        毕美家表示,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造成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他说,中国将继续执行现有政策。

        毕美家还说,粮食进口增多并非因为国内产量不足,而是因为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价格。

        新华社报道称,中国进口的粮食品种中,主要是作为蛋白饲料的大豆。国际上并不把大豆统计在粮食中,如果单算谷物,中国进口的数量并不大,2013年是1400多万吨,占国内谷物产量的比重不到2.6%,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在4%左右。可见,不存在中国在国际上“抢粮”的情况,也无从谈起“中国粮食威胁论”。

        毕美家强调:“十几亿中国人不可能指望靠买饭吃、找饭吃过日子。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有所增加,库存也是增加的。从2010年起,中国粮食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格。为降低成本,一些国内企业加大了粮食进口量。2013年,我国粮食丰收,国际主要产粮国也普遍丰收,国际粮价持续走低。在国际粮价低的时候,适量进口调剂国内余缺,既符合中国国情,也是顺应农产品贸易国际化趋势的现实选择。其次,中国适度进口粮食,也是满足国内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需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