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电影产业首试“完片担保”,防止电影“烂尾楼”

澎湃记者 张喆
2014-06-17 14:5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已被好莱坞广泛应用和认可的“完片担保模式”正探索在中国本土化运作的可能性。  澎湃记者 张新燕 图

         为什么当今中国电影产业需要“完片担保模式”?好莱坞的“完片担保模式”能否适应中国电影市场?在构建中国式“完片担保模式”过程中面临怎样的困境?

         6月16日,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了“完片担保——影视金融产品本土探索”论坛暨《如果还能遇见你》与《双重记忆》(原名《死井》)项目完片担保签约发布仪式。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全面讨论,且首度试水“完片担保模式”这一在国际上通行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本土化运作的可能性。

         “完片担保”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好莱坞片场,其作用是担保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制作,能够按照预先对作品形态的基本约定,在预定时限及预算内完成拍摄,并送交发行方。

         “完片担保”机构,不仅要充分掌握影视生产流程,还要对剧本质量、资金筹集、主创人员能力素质、制片方操控能力、后期发行收益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评估,对影视制作过程进行监控,及时监督控制财务状况。

什么是“完片担保制度”

         在好莱坞,私募基金在向电影项目投资时,一定会要求这些项目取得完片担保。提供完片担保的公司需保证电影项目能按时完成,如影片超过预算,需提供超支资金;如制片方中途无法或不愿继续完成项目,由完片担保方接手;在最糟情况下,当完片担保方决定放弃完成电影项目,也要向影片投资方赔偿已经投入的资金。完片担保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投资者介入电影项目的风险,提高了投资信心。而完片担保方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又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制度。

         比如,在影片前期准备时派出专业人士对电影剧本、拍摄日程和预算方案进行细致的评估,在制片过程中更会进行严密监控。他们会要求审核制片支出(支票必须经他们签署才能兑现),拍摄时他们会在现场观看所有的素材,并且要求制作方定期提交制作报告等。此外,完片担保方还会要求制片方为一些风险较大的因素投放专门保险,以期分担自身风险。

         通过引入“完片担保”,投资者实际上为制片方设定了一套严格的制片管理流程。相比之下,完片担保方没有维护关系方面的顾虑,因此能真正保证制片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将资金的流向清晰地呈现在投资方面前,使投资方能够放心地将资金交予制片方使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完片担保模式”在英美等影视发达国家已逐步成熟,并发展出一套完整而周密的机制和一定数量专门从事“完片担保”的机构,如救火队基金保险公司(Fireman’s Fund)、国际电影保险公司(International Film Guarantors)、电影金融公司(Film Finance)等。

         不过,“完片担保模式”在中国内地市场尚未破冰。

         全球最大的完片担保公司“电影金融公司”特意在本次论坛上推荐了“完片担保”,该公司伦敦分公司主管罗伯特·斯多尔在论坛上介绍说:“完片担保就是让那些制片人、投资人和财务利益的相关各方,即使在影片超出预算时仍旧可以在夜里有安眠无忧的依靠。依靠它来挤压开支,以获得原先所期望产生的收益流。”

如何打造中国式 “完片担保模式”

         执导过电影《红番区》等众多华语卖座电影的香港著名导演唐季礼,也是圈内知名的监制与制片人,在他看来,中国的确到了要引入“完片担保”的时候了,因为许多其他产业的人士都想参与到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中:“但是其他产业的人士对于一部电影是不是值得投资有着诸多疑虑,完片担保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唐季礼也表示:“我以前在香港嘉禾电影公司做《警察故事》等系列电影时,是没有买完片担保的,因为当时电影公司的制作团队都很到位,这是一种特色。如果纯粹按照好莱坞那一套完片担保的模式来做的话,适应力有困难。”唐季礼说,海外“完片担保模式”虽然已经非常成熟,但要在中国落地,完全照搬是行不通的。他说,目前国内的保险业、银行业等领域尚未形成良好的支撑,与文化产业对接成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上海盛万影视文化公司总裁何晓秋也同样提到了好莱坞模式的“完片担保”在中国面临的局限:“在中国,影视保险专有产品技术含量高,但供应却不足,缺乏既懂影视又懂保险的跨界人才。从银行角度,中国的银行风险承受能力很低,让他们现在承担影视作品的一些投资风险,我觉得非常困难。发行公司,国外是全球发行,可以向以色列、南美发行,预售的时候可以进行风险分担,在中国,很多国产片对国内票房的依赖度太高。还有,对中小制片团队完片能力的信心也不足。中国的电影行业协会(好莱坞叫做“电影工会”)还比较弱势。资金监管方面,好莱坞有专业的收账管理公司,中国的第三方监管缺失严重。还有管制部门,其实我们不认为电影局的审查是问题,没有审查标准才是问题,大家看到在美国是有电影评级的,会组织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可能由大人和孩子一起组成的。这也是一种审核,我们认为审核不是问题,而审核的标准是问题,这也限制了我们去学习或者照搬好莱坞完片担保存在的问题。”

         如何打造中国式的“完片担保”,唐季礼认为上海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他说:“上海作为中国金融界领先地区,上海市政府对于金融新产品也是非常支持的。所以上海可以在完片担保上建立工业标准,让专业人士能够去管理电影的整个生产过程,从预算、人员选择、题材把控到创作层面。当生产过程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提醒投资方,监督团队把影片完成。中国现在很多电影,投资后都完成不了,也许完成了但后期无法上线,这些资源等于都是被浪费掉的。所以,最重要的是尽快建立完片担保体系,把标准建立起来。”

         何晓秋指出,照搬好莱坞没有出路,需要重新设计“完片担保”,打通资金和项目:“中国电影制片业在完片担保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有三点:第一,信息透明度很差,要了解一个制片团队某些成员其实是很难得到一手信息。第二,缺乏过程管控能力,一笔资金进来,怎么流向、怎么分配、进程到哪一阶段,无法让资金有足够的信心。第三,非市场化风险,一个是审查风险,一个是档期风险。”

         在何晓秋看来,中国完片标准,“不能像好莱坞那样移交就OK了,这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所以对我们管理要求很高。需要有项目选择,也是为了过审容易,这是筛选,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可以拿到担保。也需要有主创团队选择,所有的投资最后就是相信人,我们对主创团队的标准也有要求。”

“完片担保模式”助推本土电影青年力量发展

         今年电影节通过论坛和“青年电影计划”的联动,探索电影风险投融资机制本土应用,推动“完片担保模式”在中国的落地,旨在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升级。

         在大部分与会人士看来,“完片担保模式”在中国的推广,其意义不仅仅是在确保导演按时完成影片,保障投资人的利益,更是在于扶植有爆发潜质但还处在成长期的青年电影人,使得他们在投融资时更易获得投资人的信任,从而获得更多机会。何晓秋说,“对于像冯小刚、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票房号召力强劲,不愁找不到业内外投资。而对于电影行业的新锐导演,一些票房前景容易分歧的题材,先期投资就成了难题。”这时候,如果要借力非行业资本,如基金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完片担保”机构实际上是代替制片人向金融机构提供完片过程的风控保证。

         此次“完片担保模式”正是以扶植中小成本电影作为主要目的,通过与“青年电影计划”的联动,将理性探讨与实践结合,为优秀项目搭建平台,探索影视金融产品合作新模式。会后,唐季礼代表中影国际,何晓秋代表盛万影视分别与两个中低成本项目签约,提供完片服务给年轻导演的项目,希望为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开创良好的新局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