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降价潮扩散全国:5月份70城市房价环比两年首跌

澎湃记者 计思敏
2014-06-18 14:32
来源:澎湃新闻
地产界 >
字号

        

一位市民面对着上海长宁区的一处商品房。部分城市房价止涨甚至下跌,被认为是楼市分化、降温的标志。   澎湃记者 高剑平 图 

        全国楼市降价潮正在大范围的扩散。官方数据表明,主要城市5月房价环比录得过去两年来首次下跌,同比涨幅进一步收窄并创逾一年来最低位。

        6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显示,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与上月相比(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达到35个,持平的城市有20个,上涨的城市为15个。此前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环比下降城市仅为8个,与4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数量增加了27个,而价格上涨的城市比4月减少了29个。

部分城市库存压力大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表示,目前,除了一线城市情况相对比较稳定外,三四线城市中70%左右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房企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已经体现在销售价格的数据上了。据陈晟预测,这种局面还会持续到明年的下半年,今年下半年的整个趋势还会是价格下调换取交易量的这么一个过程,房企主要以去库存为主。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认为,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明显减少,部分城市房价环比小幅下降。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15个城市中,涨幅比4月份回落的城市有6个;最高涨幅为0.3%,比4月份回落了0.1个百分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35个城市中,环比从4月份上涨或持平转为5月份下降的城市有28个;最大降幅为1.4%,比4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他表示,部分城市由于库存压力较大,加上近期市场预期不明,购房者持观望情绪,一些房企推出促销优惠,导致房价有所下降。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给出的数据显示,5月份,房价环比现拐点,由涨转跌,跌幅0.16%;比上年同期(同比)上涨5.6%,相比4月回落1.2个百分点。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观察此前70个城市房价指数走势,可以看出,该指数的环比跌幅在持续收窄,到了5月份开始由涨转跌,跌幅达到0.16%,可以预计这样一个跌幅还是会继续拉大。而从同比值看,同比涨幅也没有4月份那么大,说明受整个降温情绪的影响,房价逐渐和去年同期水平接近。

降价蔓延至一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房价环比下降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不同,这一趋势已经蔓延至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只有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广州环比持平,上海和深圳则分别下跌0.3%和0.2%;北京、上海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广州、深圳则环比微涨。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降幅最大的城市为杭州,下降1.4%,郑州为最高涨幅城市,涨幅0.3%。

        陈晟表示,从整体来看,一线城市的情况还能保持一定的稳定,只是有小区域的价格调整,但像杭州这样的情况就很难有所起色,还是会以价换量为主。

        国统局数据显示,5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依然保持同比正增长,同比涨幅分别为9.7%、11.3%、9.6%和8.9%。但这样一个涨幅,相比4月份均出现了收窄,收窄幅度分别为1.5%、2.3%、1.6%和2.3%。

        严跃进称,5月房价已经出现了下跌。如果从今年整个市场下行的角度看,出现这样的下跌,是很容易理解的。房价下跌,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购房者不买账,不敢买房或者无力买房,进而导致观望时间长、房企主动降价。

        德佑地产研究总监陆骑麟表示,对于目前房价而言,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下跌,表明了房价已经开始有调整迹象,但是相对降幅较小,不足以支撑楼市成交量的回升,因此后期房价还有较大的下跌可能性,预计房价下跌幅度在10%以上。

        严跃进分析称,第一、整个市场观望情绪在历史上都属于比较浓重的,很多人担心房价下跌,所以都选择“再等等”的策略。这使得房企的库存压力增大,进而导致降价行为。第二、今年房贷市场比较紧,虽然央行对商业银行进行了口头上的信贷要求,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商业银行不愿意做低于基准利率的房贷,这使得购房者难以入市。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