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根·长城 | 永登-武胜散入脚下土,庙宇化作野草滩

2021-05-04 09: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寻根长城 张明弘寻根长城

考察长城现状

梳理长城文化

挖掘长城艺术

保护长城遗产

跟随我们的脚步

感受不一样的长城之旅

张明弘-寻根·长城

武胜驿

日出东岭落西山,遇事不钻牛角尖

武胜散入脚下土,庙宇化作野草滩

---张明弘

过了华藏寺就进入永登县境内了。永登县境内的明长城,位于县域的东南部和中部地区,整体呈东南——西北走向。长城所处地段多为庄浪河河谷台地、潜山缓坡和黄土丘陵地带,大部分地段的长城墙体遭到严重破坏,但墙体断续挺立,仍是贯穿了永登县域。

富强堡一社 张大叔

长城从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蜿蜒而来,在界碑村(现华藏寺村四组),天祝县与永登县交界处进入永登。团队也在追寻长城的行走中进入永登。在312国道的武胜驿富强堡一社西侧路边的老乡家里我们采访了进入永登之后的第一户人家。

天祝永登交界点 富强堡一社长城遗址

张大叔说他们家一直住在这,老铁路就修在边墙边上,两者相距也就20多米,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边墙还有,那时候十几岁经常到边墙那去玩。后来因为修路、垦荒等原因,墙体受到极大毁损,现已不存。

岗岗村看店的大娘 73岁

顺着消失的长城,团队到了富强堡岗岗村,进村之后的一家小卖部里,遇到了还在开店的已经73岁的大娘,老人很可爱,她说她嫁过来50多年了,家里原来的地就在边墙根,但是边墙在哪不知道。

富强堡岗岗村 吴大叔

富强堡岗岗村长城遗址

从小卖部出来,逮到了出来晒暖的吴大叔,他是本地人,大叔抬手一指说:长城原来就从这过,现在废弃不用的老铁路就是沿着边墙修的,但是岗岗村这段的墙体也已经毁损消失了。

富强堡二社长城残迹

武胜驿富强堡二社、三社、四社、五社之间还有部分残存墙体,大部分已经消失,仅有局部墙体断续出现,残存墙体保存也较差,风蚀雨侵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之下,残存墙体坍塌成土垄状,墙体上杂草丛生,田地里的墙体有的还成为了农田地梗。从残存的墙体可看出,墙体为黄土版筑,夹杂有少量碎小砂石,夯层厚约20厘米。

富强堡三社 大叔 带我们到富强堡墩子

富强堡四社墩台残迹

富强堡四社一户村民院落的西北角处还有一点墩台残迹。风蚀雨淋的自然因素加上人为的铲挖取土,富强堡墩台不复当年原貌,只剩一点残迹,可看出是就地取材,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约10厘米。残存的墩台呈不规则状,院子西北角外侧露出的台体东西约8.5米,南北约2.6米,高约3米,残存的南壁紧靠村民房屋后墙,北壁则在耕地水渠中,台体表面风化剥落严重。富强堡墩台东南两千米处是深沟墩烽火台。

世事变迁是遗憾,可古往今来是历史

过了富强堡,就是武胜驿镇武胜驿村,武胜驿镇地处永等县城西北部,因境内有明代武胜驿站而得名,据永登县城二十公里,东连坪城乡,西接民乐乡,南和中堡镇、通远乡为邻,北与天祝藏族自治县接壤,是河西走廊的东门户。

航拍 武胜驿

《秦边纪略》里记载:“武胜驿,堡在平地,河流其北,山环于南。河北旧边,废为营蒯。东西熙壤,尽列羌番,探丸之举,时时有之。武胜本置邮,虽非要地,而属堡则有喜风咀分地则有铁沙、野狐二岭,皆当慎毙,而拙于无兵。野狐岭之南,大通河流焉。西北五十里至岔口。”文献里河既是庄浪河,山即骆驼、刀楞、石咀、兀儿兔四山。

天空下的武胜驿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武胜驿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之一,这些散落在丝路上的驿站,像一颗颗星星点亮了丝路的畅通,东西往来的便利。是丝路当年繁盛景象的最好见证。从兰州过来的三条驿道甘新驿道、庄凉道、甘宁驿道都经武胜驿去往岔口驿。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李轨反隋,唐玄藏西天取经,年羹尧平番,林则徐进疆,无不经过武胜驿,这片土地历史悠远、文化灿烂。

武胜驿古城建制

武胜驿城北墙残迹

武胜驿城西墙残迹

《万历庄浪汇纪》载:堡城一座,周围二里五十步,高连女墙三丈一尺,南北城门四合,城头腰楼十二座,四隅墩楼四座,城壕两道,周围远墙一道。

武胜驿村 袁玉服大叔 65岁

在武胜驿村,遇到了65岁的袁玉服大叔和58岁的袁玉乾大叔,袁家是武胜驿的大家族,他们是这里的原住居民。说起曾经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武胜驿,一脸的神气。说起已经拆掉的武胜驿老城城,都是追忆,大叔十分认真负责的带着我们在现在的村子里找老城的位置。

武胜驿村 马大叔

路上遇到的老乡也都不吝帮助,会停下手里真正忙的活计,有啥说啥,为我们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关于武胜驿老城的信息。一位马大叔说这里的墙墙是垫圈拆墙给拆掉的,小时候还去墙上追逐打闹着玩,70年代中期的时候基本上就拆完了。

他们分别指向了武胜驿老城的西北角和西南角

庖丁解牛 既鲜活又直接

十分可惜的说如果武胜驿城城没有拆,这里是多么好。跟着袁大叔一路走过老城的位置,像是被他们感染了一样,想象着如烟往事中的城城,那些人语声、马蹄声仿佛一直在耳边没有断过,有些感慨,还有些神往。

武胜驿村 袁得杰老人 76岁

老城中还有庙宇建筑,龙王庙、娘娘庙等,他们听老人讲过,说起小时候还在从庙改建成的学校里上过学,但是那时候太小了,并不知道是庙。袁大叔就带着我们到了他的叔叔袁得杰老人家里,拜访老人。袁家在武胜驿是大家族,老人是族里的长辈,待人和煦温善。

我们到的时候,老人迎出来,已经76岁的老人身体健朗,头发梳的一丝不苟,衣服整洁,面带笑容,阳光下更是面慈心善。进到屋子里,发现老人正在手抄圣经,抄写的字迹一笔一画,透着虔诚认真。

张明弘老师根据袁得杰老人的描述画出记忆中的武胜驿

老人记忆中生活过的武胜驿老城,是个方形城,南北单边200米左右,周长约800米。城西是山,东面是庄浪河,庄浪河东是边墙,四座庙宇建筑都建在城外,城外西南山上是雷屲庙,城隍庙在山下距离雷屲庙不远的地方。娘娘庙在城的西面,文昌庙在城的北面。城外西面的山里有个万人坑。

悄悄的一束光

一笔一划是规矩 一字一句是豁达

袁家是武胜驿的坐地户,一辈一辈的居住生活在此,大约是明代嘉靖年间迁过来戍边的军士后代,来了之后,落地生根,代代繁衍。

武胜驿午饭 热辣的牛头肉

袁家一直是武胜驿的大户,当时城中间的中心位置的南北两侧都是袁家的院子,城外南面的100多亩的山坡土地也都是袁家的,家里有油坊和水磨,都在城外东南方向。油坊是榨油的地方,水磨是磨粮食用的,只有有钱有粮的人家才会盖房子打水磨用来磨粮食。

书写的是回忆也是历史

从进入天祝县金强驿开始,就有了雷祖庙,打柴沟那里是雷王庙,到武胜驿这边叫雷屲庙,名字不同,但都是敬的雷神。之所以修建雷神庙,是因为这边属于干旱地区,虽然靠着庄浪河但是降雨量少,雷神管着下雨,供奉雷神祈求的自然也就是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武胜驿陈家庄

铁路沿着边墙修建,边墙沿着庄浪河修筑,依势而行,随势而变。长城从武胜驿镇富强堡出来到了武胜驿镇武胜驿村陈家庄,陈家庄长城为西北—东南走向。长城墙体为黄土版筑,夯层厚约20厘米。这段墙体受村民修院子、工厂修建厂房、天地开垦、公路穿越等原因的破坏,大部分墙体已经消失,残存少量零星墙体遗迹保存较差,因从村子里穿过,部分墙体已被作为村民院落的后墙。

陈家庄 武大叔 68岁

在陈家庄铁路边上放羊的武大叔,今年68岁,惬意的靠在路边的草丛里晒着冬天的太阳,羊群在一边的地里静静地刨着食,不知怎么就有了岁月静好的味道。

一鞭挥出去的神气

在我们询问之后,站起身,潇洒的挥着鞭子,甩了一个漂亮的鞭花,说起边墙就在这,边墙成了铁路的路基,铁路修在了原来的城墙之上,铁路变宽了,边墙没有了。

武胜驿陈家庄长城遗址

铁路修在边墙上,成为铁路路基,或者铁路沿着边墙修,都是有原因的。历史上当年修筑边墙的时候肯定是考虑过下面的下面的台基安全问题,地基如果不稳,很容易被水冲毁,后来修铁路的时候,发现打边墙的地方特别适合修铁路,从打柴沟开始,华藏寺、富强堡,一路过来,铁路都是顺着边墙的位置修的,边墙一直在铁路的外侧。大叔说修铁路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筑基的问题,要是打不牢,就会被水冲垮。而我们追寻的是长城,更是古人的智慧。

回首张望 流连忘返

我们早已寻不到张骞,也回不去玄奘的时代,见不到这里曾经头戴汉人方冠的古人,但是通过追访却能听得到口耳相传的故事,或为信史也难说。世事变迁是遗憾,可古往今来是历史。这些古驿站、古边堡和边墙,见证过多少风烟战火,多少人事变迁。面对尘封的遗迹,即便是沧海桑田,也要努力回首张望,流连忘返。

张明弘寻根长城团队在六只脚App打点定位

张明弘-寻根·长城团队

记 2020年12月10日

12月21日

所历

我们把这段旅程称为【寻根 ·长城】 ,就是想通过对长城的一路考察,走进长城历史,寻找那些遗失的传统长城文化根脉。去弘扬长城文化,重新认识和思考传统长城文化对于今天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您喜欢我们在长城路上的故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张明弘-寻根·长城】。

寻根长城

项目发起者

张明弘,1971年生于济南。

长城学者。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长城学会专家库专家,北京长城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渤海大学山水研究所副所长,渤海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章丘国画院院长。

原标题:《寻根·长城 | 永登-武胜散入脚下土 庙宇化作野草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