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部分驻伊中国员工暂未撤离,但已在制订应急计划

澎湃记者 樊诗芸
2014-06-29 11:2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将逐步撤离伊拉克和中东的工作人员。

        6月23日,中石油联席公司秘书毛泽锋称一些非关键员工已经撤离伊拉克。中海油表示,将出台应急方案,逐步撤离伊拉克和中东的工作人员。

        同一天,发改委下发通知,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65元和160元。本轮调价,国内普遍认是受伊拉克局势的影响,导致了国际油价的拉升,从而影响了国内的价格。

        然而,外媒却普遍认为,当前的国际油价变动,受伊拉克局势影响不大。即便18号,当伊拉克最大的炼油厂Baiji被反政府武装攻占后,一些美国媒体依旧认为这并不能影响全球的油价。

        伊拉克对中国比美国更重要

        2003年,美国觊觎伊拉克的石油而大动干戈,而如今,这个原本大为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资源却不在那么重要。

        《华尔街日报》称,美国国内的原油生产正日渐兴旺,对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已不再那么敏感。

        但伊拉克局势对中国的影响逐渐加大。“美国打败萨达姆,石油却归了中国”,《纽约时报》曾以这样的标题表示,伊拉克对中国的战略布局越来越重要。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伊拉克原油的最大投资者,《纽约时报》称,中国企业每年向伊拉克投资逾20亿美元(约合122.7亿元人民币),输送数百名工人,近期,中国又在投标竞购埃克森美孚在伊拉克最大油田拥有的股份。

        中国海关总署今年1月的数据称,2013年中国从伊拉克进口的原油增长50%左右,这使伊拉克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原油供应国,仅次于排名第四的俄罗斯。

        华盛顿国防大学(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中东问题专家丹尼丝·纳塔利(Denise Natali)说:“中国人是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石油产业繁荣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在萨达姆执政期间,国际社会一直对伊拉克施加制裁,其石油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世界市场。而随着萨达姆政权的倒台,伊拉克的石油市场在短期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10年,伊拉克石油部长沙赫里斯塔尼称,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从先前的1150亿桶升至1431亿桶,一举超过伊朗,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沙特。

        目前,伊拉克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商,而其超过五分之一的石油项目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中国石油企业所拥有。这些企业的石油项目主要集中在南部省份,而伊拉克有7个储量在50亿桶以上的超级大油田,其中5个都集中南部的巴士拉省内。

        除中国外,美国、英国、荷兰、印度甚至一些西非国家都在伊拉克市场分有一杯羹。

 伊拉克青睐中国油企

        伊拉克多变的局势以及充满民族主义色彩的吝啬条款使得很多西方国家望而却步,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等一些企业都已经离开或是缩减了业务量。

        不过,国际能源专家称,中国与在伊拉克运营的西方石油公司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中国公司愿意接受每桶石油费用非常低的服务合约,而且也不需要对方对他们获得未来储量的权利作出承诺。

        一位伊拉克官员表示,“中国人非常简单,他们很实际。他们与政治或宗教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只是工作、吃饭和睡觉。”

        对此,安东石油公司外派伊拉克的一名外派员工告诉澎湃记者:“考虑到安全原因,平时不能离开居住营区,下班后的日常生活也往往以打篮球,上网,聊天为主。”

        而相比国内的生活,伊拉克的工作也较为轻松。“中国人主要做些技术服务的工作,其他基础工作多由当地员工承担。“这名员工称。不过他同时指出,”西方石油公司的技术支持确实比中国的好一些。“

70%在伊中国人还在油田工作

        随着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 19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称,位于危险区域的中国公民将被转移至伊拉克更加安全的区域或者其邻国。

        上述员工告诉澎湃记者,北部的绿洲石油公司已经全部撤离。绿洲石油公司是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同中石油各自出资50%成立的合资项目公司。

       他同时指出:“而我们部门在北部只留下了1个经理,全公司也只有五六个人。目前南部油田还是在正常施工,如果出现暴乱便会紧急撤离。“我们项目部压缩了将近一半,本来有11个人,现在还有8个,过几天还会有2个人回国。”该员工补充称,“根据目前接到的通知,如果伊拉克情况恶化,所有中方人员将撤离到巴士拉机场,随后乘机到阿布扎比或迪拜转机回国,当地人员根据意愿离开或留下看守设备。”

        一些当地中国公司对《纽约时报》表示,他们正在制定应急计划,以便把工人撤离该国。不过,伊拉克南部的中国公民在采访中表示,截至目前,他们觉得自己还算安全,没有立即撤离此地的计划。南部地区是中方投资的集中地,受到暴力的影响较小。

        巴士拉的一名中国居民对《纽约时报》表示,“我们公司的外籍员工都已经离开巴格达了,目前都在北部艾尔比和南部巴士拉。”由于未获得对记者发言的授权,他没有给出自己的名字。

        这名男士说,“工作受到一些影响,不过当地员工都在坚守,各大油田也都在坚守。”他是一家埃及公司的雇员,该公司向当地的石油企业销售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的设备。

        他估计,至少有70%的在伊中国人还在油田工作,而且处境安全。他说,“他们从来不出来。来了伊拉克直接在飞机场由安保公司接到驻地。”

        他说,尽管危机已经成为广受谈论的话题,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还没发生什么变化。

        一名23岁的工人说,他的公司还没有从当地疏散自己的员工,他也不担心自己的个人安全,他在瓦西特的一家大型中国建筑公司工作,只肯说自己姓张。不过他说,公司已经察觉到了危机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他说,暴力冲突爆发后,重要的水泥和钢铁供应就被推迟了,它们都来自伊拉克北部。

        他不认为伊拉克的冲突能很快得到解决。他说,“我认为,除非出现外部干预,否则政府拿下”逊尼派武装分子“的难度相当大。可能的局面是哪一方都无法制服另一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