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倍能解开“日本崛起”难题吗?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学者 孙兴杰
2014-07-02 14:01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面对外界如潮的反对声,安倍费尽唇舌,借口“外部威胁”、同盟国支持等反复强调解禁必要性。然而在安倍“和平主义”的外衣下,为日本“军事正常化”铺路的意图呼之欲出。 CFP 资料

        6月27日,安倍政府向自民、公明两党提交了接近集体自卫权相关内阁决议的最终版本,而两党经过协商已经达成了共识,集体自卫权解禁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在修宪几无可能之际,安倍采取了通过内阁决议的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当然内阁决议能否通过还要看公民党的国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是不是在决议上签字。为了避免波折,安倍政府已经放出狠话,如果公明党不同意的话,或者将太田昭宏辞退,或者解散众议院,如此大动干戈,安倍可谓志在必得。

        为什么安倍会在集体自卫权问题上如此用力呢?毫不夸张地说,解禁集体自卫权是安倍治国方略的核心目标,也是他所鼓吹的“日本回来”的关键所在。

        安倍的“大国梦”的本质是要解决“日本崛起”的问题。现在再谈论“日本崛起”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中国崛起”或者新兴国家崛起才是热点和潮流,日本则垂垂老矣,但安倍上台之后的日本似乎正在进入崛起的轨道。日本的权力精英抱持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从安倍在靖国神社、慰安妇等历史问题所表现出的“修正主义”动作已经看到日本在内政和外交上采取更张扬的做法。

从“大日本”到“小日本”

        放宽历史的视野,日本一直没有解决“崛起”的难题,尤其是近代一百多年来更是如此,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也应该放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一直以来,东亚的国际关系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日本被置于朝贡体系之下,但到了明末,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中日在朝鲜半岛爆发战争,虽然中朝军队取得胜利,但至少说明中国的朝贡体系在理念上已遭到日本挑战。日本要改变自己的边缘角色,丰臣秀吉倡导的“大日本”观念其实是在东亚确立日本的中心。

        明清“鼎革”之后,东亚的朝贡体系已经不再是明朝时期的风貌,连朝鲜这个最铁的藩属国也对北京表现出文化上的不敬,这一点在《燕行录》等文献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日本国内更是认为,满清入关不过是一个北方游牧国家入侵中国,并没有将满清视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日本也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小朝贡体系,朝鲜、琉球等国具有双重朝贡国的身份,同时向中国和日本朝贡。

        “大日本”的观念随着日本实力的崛起,从理念变成了现实政策,明治维新后,日本不仅参与了瓦解东亚朝贡体系的活动,而且还成为中华帝国体系解体最大的受益者。“大日本”的观念变成了“大东亚共荣圈”。丰臣秀吉以来日本对土地的贪欲变成了一次次侵略战争,靖国神社就是日本对外侵略的铁证,除了明治时期少数死于内战的士兵之外,200多万军人死于对外战争。

        立足于军事扩张的强国战略是日本的崛起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碎了日本的强国之梦。这不过是大国政治悲剧的一个例证,也是大国崛起失败的例证。战后日本选择了“小日本”的战略,也就是借助本国的人力和资源,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出口,实现富国的目标。和平宪法以及美国对日本占领的现实,使使日本成为没有战争权和国防军的半主权国家。

欧亚局外人

        战后日本实现了经济崛起,上世纪80年代“日本第一”的声浪不断,与之相伴的是对战后政治的总决算,要求日本步入正常国家。从那个时候开始,靖国神社成了问题,日本如何在东亚崛起也成了难解之题。而90年代日本经济奇迹幻灭之后,“日本崛起”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安倍上台之后首度访美便以“日本回来了”为题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战略目标。当世界对日本的看法都趋于悲观之际,安倍逆势而上,安倍经济学打开货币宽松的闸门,日本经济增长率一跃进入发达经济体的前列。安倍提出的日本崛起战略并没有跳出日本的历史怪圈之外,丰臣秀吉的“大日本”与织田信长的“国际日本”被融为一体,安倍上任之后几度访问东南亚,将东盟十国转了一圈,同时几度出访欧洲,还将东亚的问题向欧洲国家“倒苦水”。

        无论在东亚还是在欧美,日本还是没有解决“脱亚入欧”还是“脱欧入亚”,抑或“欧亚并举”。其实,无论欧还是亚,日本都是局外人。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的重心是日美同盟的基轴,而冷战则撕裂了东亚。姑且不论美苏之间的对峙,在美国阵营一边,也是美国为轴心的轮毂结构,日本只是美国与东亚诸国同盟体系的一环,而不是像欧洲那样一体化与冷战并存。

        在美国的羽翼之下,日本省去了大量的防务开支,依靠美国的市场和庇护,日本经济迅猛增长,但是日本依然还没有像战后德国那样,真正融入东亚地区结构之中。相反,安倍政府还是延续了其传统的“大日本”的策略,试图在纷争中增强日本的影响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安倍愿意做遏制中国的马前卒。

日本在重蹈“小国绑架大国”的一战覆辙

        当爬梳一战的起源的时候,德国并不是始作俑者,只是因为德国战败而承担了主要的责任。东亚与一战前的欧洲相似点并不多,但安倍却在复制这种场景。一战爆发的一个根源是小国绑架大国,而大国在遵守承诺与实施遏制之间进退失当。奥地利和俄国分别绑架了德国和英国,启动了战争的机器,在战争爆发前的最后时刻,德皇威廉二世还在试图挽救和平。在东亚的结构中,安倍扮演的并不是大国角色,而是奥匈帝国这样的角色,一方面制造中国威胁论,同时又绑紧美日同盟的关系,尤其是从奥巴马那里获得了将钓鱼岛置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承诺。

        奥巴马并未反对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而是将其视为日本内政。因为美国希望借助日本的力量实现东亚地区的均势,从短期来看,美国可从中获利。但是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日本会更多介入南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当年英美也是借助日本来瓦解东亚的朝贡体系,但最后是日本发动了将英美赶出去的战争。

        以日本当下的实力并不会挑战美国,但是却可以将美国拖入麻烦,安倍试图与美国共同“领导”东亚。

        安倍的崛起战略还是没有解决日本崛起的根本性难题,即日本在东亚到底是个什么角色,这个角色不应该是美国给予的“副班长”角色,而是从东亚历史与现实中生发出来的,能够为东亚国家广泛接受的角色。

        角色的错位会限制安倍的大国之梦,同时会带来强烈的焦虑感,将集体自卫权视为毕其功于一役的关键环节,显示出日本的国策与战略已经出现了畸变。笔者层听日本学者解释“积极和平主义”的重心还是和平主义,但言及集体自卫权时却支支吾吾,以那是个复杂的宪政问题为由搪塞过去。若安倍以内阁决议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那日本的“积极和平主义”的重心将转向积极,和平主义就是修饰语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