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纸媒将死?族裔报纸还很兴旺

澎湃记者 陈诗悦
2014-07-06 15:4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纸媒将终结了吗?纽约皇后区有一份叫《乌尔都时报》的少数族裔报,办了20多年,眼下业务仍然兴旺。据纽约报业协会的统计,纽约的近百份族裔报纸共有294万读者群,占城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巴基斯坦的首代移民Khalil ur Rehman在小店的地下室中出版和发行他的《乌尔都时报》。

        在皇后区牙买加山边大道的169-20号,可从来没有什么“数字优先”的战略。那是一家普普通通、提供影像、转账以及录影带出租服务的小店。在小店的地下室中,巴基斯坦的首代移民Khalil ur Rehman出版和发行他的《乌尔都时报》已经二十年有余了。

        他的办公室中有两台计算机、一台传真机和一部电话。“我们曾经还确确实实地拥有过一台印刷机呢。”Rehman说话间,纽约地铁F线每隔几分钟就会传来隆隆的声响,临近办公桌的抽水马桶也不时传来嘈杂的下水声。

        这是个一眼看上去就显得捉襟见肘的小公司,但是Rehman的报纸已经有14个不同版本,每周近10万份的印数,覆盖美国的9座城市,在加拿大和英国还有专门版本。“我在想试试能不能在中东发行我的报纸,我下周就要去那儿旅行。”今年三月Rehman这样说。

        曾几何时,关于“纸媒将终结”的预言不断涌现,Rehman的《乌尔都时报》却兀自蒸蒸日上,而它绝非孤例。据纽约报业协会的统计,在纽约的近百份族裔报纸共有294万读者群,占城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如果将日报、周报和月刊全部纳入的话将会呈现出更大的报业生态:在纽约共有超过270种涉及36种语言的族裔出版物。仅在过去的两年中,就有21种新增的族裔报纸,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日报的数量从2000年的1480种下降到了2011的1382种。

        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像Rehman那样在地下室运作的小型出版物仍然存活了下来,甚至还运营得颇为兴旺,这全得仰赖这个城市迅速膨胀的移民人口——纽约现在820万居民中有超过300万非本国生人,根据市规划部测算,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的欧洲移民潮后最高的移民比例。

        Javier Castaño也是其中一员。这位出生于哥伦比亚的记者早先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西班牙语报纸《每日新闻报》(El Diario La Prensa)撰稿。后来他成为了西班牙语报纸《Hoy Nueva York》的主编。2008年随着该报的停刊,Castaño也失业了。

        失业后的Castaño没有再找工作而是决定转行自己做出版。他创立了《Queens Latino》(意为“皇后区的拉丁美洲人”),这一在线的新闻网站将目标群体定位于皇后区的西语社区——这个社区230万居民中超过27%的人都有西班牙或拉丁美裔的血统。几个月后,他就又创办了一份月刊。

        “有人说拉丁美洲人上网很频繁,他们总在网上看视频,”Castaño在他位于杰克逊高地的家庭办公室中解释说,“但我认为他们不会去网上看新闻,所以需要报纸。”现在《Queens Latino》每月大约有15000的印数。

        2005年班迪克森联合咨询公司所做的一项题为“美国的族裔媒体:显见的忽视”指出美国约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在阅读族裔报纸,其中,2900万是初级消费者,而2200万次级消费者“会首选主流媒体但也会经常翻阅族裔媒体。”

        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的统计,1990年至2000年新增1320万新移民,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到2010年是1400万,这二十年间的快速增长也为族裔媒体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

        同一批读者群也是商业经营的根基。那些将目标锁定移民群的业务和公司发现在这些小型出版物做广告往往要比在主流媒体有效得多。即使是像克雷格列表网这样整合了其他大型纸媒的分类广告网站的横空出世,也没有对这类媒体产生太大的影响——它们的读者不必上网,也不怎么懂英语。美国的人口普查显示,纽约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都不怎么精通英语。族裔媒体就成为少数族裔获取新闻资讯、了解社区甚至母国消息的主要来源。

        结论就是,大多数此类出版物仍能依靠广告费用维持自身的运营。以Castaño为例,他90%的盈利就来自广告,其中大多数都是当地公司。“我从创刊开始就是盈利的。”他这样说。当然,《Queens Latino》只有一位全职员工——Castaño自己,也是原因之一。月刊的其他工作都由一些自由职业者完成,Castaño的妻子则负责编排设计的部分。

        Rehman则将《乌尔者时报》的大部分运作外包给了巴基斯坦的一个小型生产单位。“我在拉合尔(巴基斯坦城市)有18个员工。”他解释说。报纸的初稿在那里完成后后被运往皇后区的地下室进行校对和编辑, Rehman和他的妻子最后定稿后再交付印刷。他在纽约唯一的全职员工是个广告经理,楼上小店的后方为他设置了一张办公桌。

        这种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解释了为何恒星印刷——纽约最大的族裔报纸印刷厂的总经理Ken Akulin会说出“再没有比现在更适合做出版的时候”这样的话了。“他们在自己的电脑上整合好,加两三条广告,找一家像我这样的印刷厂,印刷,分发,就这么简单。”每周,长岛都要印刷11份日报、超过100份的周报和月刊,涵盖20多种语言。“这其实很简单,就像一个家庭小作坊。”Akulin解释说。

        然而,族裔媒体也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当Grigore Culian创办的罗马尼亚语报纸《纽约杂志》走到第七个年头时,他所面对的两个最大问题是:广告收入的下降和读者群的缩减。首要原因就是经济衰退,尽管移民人口在2011年为纽约城总产值贡献了近31%,他们受到的打击却无疑是首当其冲的。据2013年纽约州审计机关的报告显示,从2007至2009年,移民的薪酬下降了12个百分点,而本土纽约客的这一数据是9。作为族裔媒体的主要的经济来源,小企业主们开始缩减广告投入,而大型的电信和保险公司常常会花钱买下整版来试图吸引非英语使用的人群。

        Culian还面临着读者群减少的危机,因为来自罗马尼亚的新移民正在减少。他原本的忠实读者正逐渐老去,而那些在出生在美国的罗马尼亚人很少会订阅他的双周刊——导致发行量从五年前的4000份下降到现在的2000份。

        但是这位前摇滚乐手倒是不怎么担心,他有自己的打算——和纽约所有的主流媒体在过去十年所做的努力一样。“我知道互联网才是未来,”Culian说,“我的报纸会活下去的,但我得把它放到网上去。”

        最近他找到一位商业合作伙伴,将会入股50%,帮助他运营《纽约杂志》的在线平台。Culian本人则持有剩余的一半股份并继续专注纸媒的运作。二个平台的收入将由两人平均分配。“其实这些报纸和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少数族裔社区媒体中心的执行总监、普利兹奖得主Garry Pierre-Pierre说,“那就是如何理解数字化平台,利用它,使它盈利。”

        Castaño和他的《Queens Latino 》面临着相同的的窘境:他的线上平台所收取的每月1000美元的广告收入对于这样一家个人经营的小作坊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

        尽管承受着压力,族裔出版物倒不会在短时间内衰退或是消失。 “这样说吧,互联网会对族裔媒体产业和消费带来何种变化,我们还知之甚少。”Matthew D. Matsaganis、 Vikki S. Katz和 Sandra J. Ball-Rokeach在他们2010年出版的《理解族裔媒体》中这样表达。

        “但就我们现在所知的是,新技术会对传统族裔媒体产生巨大改变或者是完全取而代之倒也不太可能。”他们补充道。

        在恒星印刷厂的二层办公室内,Akulin也预见了相似的未来,“这些小报还是能够自给自足的,我觉得它们不会消失,就像电台也没有。”与此同时,Rehman正在迪拜寻求他的合作伙伴,而下一步他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和澳大利亚。

       (本文编译自《大西洋月刊》2014年6月26日,作者为DEVJYOT GHOSHAL)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