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永生:小凯一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张永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2014-07-08 19:5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张永生说,中国有可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这给做学术研究的人提供了非常好的历史机遇。

        我跟小凯,现在想起来是非常有缘分的。我看了他的东西,非常喜欢,就给他写邮件。当时他在哈佛大学,我们就通过电子邮件讨论。第一次跟小凯见面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已经合作完成了一本书。因为他所有的著作都有很多数学,很多人一看数学这么多就犯怵,所以他说,我们要搞一本没有数学的书,比较通俗的书,来传播他的思想。这本书我没有任何原创性的贡献。我的博士论文,虽然他不是我官方的指导老师,但是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给我出的题目,并指导我做。拿到博士以后,他又同有光、鹤凌一起,把我弄到蒙纳士大学去做博士后,我在那边同他一起相处了几年。

        今天在这里,我们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要缅怀小凯;另外一方面,还要将小凯的事业发扬光大。我想主要是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个是小凯毕生孜孜以求的促进中国学术的繁荣。这个需要所有中国经济学家共同努力。今天来了很多经济学的大家,不由得使我想起小凯和林毅夫教授给中国经济学界留下的关于学术讨论的范本。我们知道,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以及关于比较优势和斯密绝对优势的讨论,是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学界津津乐道的两次大的学术争论。他们这两次争论,给中国经济学界如何繁荣学术树立了非常好的样本。他们在学术上面进行激烈的争论,但在学术之外,则保持了深厚的友谊。林毅夫教授,昨天深夜特意赶来参加这个会议,听说航班还延误了。我作为小凯的学生,对林毅夫教授表示特别的感谢和敬意。

        第二个事情,小凯要做的就是推动他这个学派的发展。正如布坎南教授所说,“纪念小凯的最佳方式,乃是由散布世界各地的学术同行,进一步地扩展、深化,并应用其基本洞见”。对这个学派的发展,应持一个开放的态度。一方面要去进行完善,一方面要力图去超越,甚至去否定。作为小凯的学生,我们做这方面的研究,不能因为说小凯说了什么,我们就去相信什么。我想小凯最高兴看到的,当是对他学术理论的发展和超越。中国经济学现在新秀辈出,我想这个超越迟早会完成的。因为现在我们对经济学知识的了解,还只不过是“在知识的大海边捡到一只贝壳而已”,未知的世界就像汪洋大海。但是,要超越小凯,也是极其困难的,这需要有很好的天分、需要非常勤奋,需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一点运气。

        小凯关心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小凯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中国如何强大。他同我每次讨论问题的时候,最后落脚都要落到中国的问题上。在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上,我认为他有三个特点:即独立性、专业性和建设性。所谓独立性,是指他从不站在任何特定组织的立场上说话。他所有的言论,均是基于他专业的思考。而且,他所有的建议,都具有建设性的,不像一些批评者,只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就学术而言,我对小凯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就解释现实问题来说,经济学实际上还处于“炼金术”的阶段。以目前经济学的进展,我们对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应该保持一个非常谦卑的态度。在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以欧美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样本,政治上也有人主张简单效法欧美模式。但是,我们对中国目前正发生的一切,的确要有一个非常谦卑的态度。中国有可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这就给我们做学术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历史机遇。

        在谈起小凯时,我听到最多的两个词就是“天才、可惜”。我对这个两个词都不是太喜欢,因为这意味着,你评价一个人时,是按照学术的成功、事业的成功,或者是不是轰轰烈烈作为标准的。这些标准,相对于人本身的意义来说,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小凯最后找到了自己的信仰,皈依到上帝的怀抱。小凯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治病才信的上帝。相反,他是在生病的状态下,才真正理解了人生的意义,才会做出这种选择的。小凯的一生,不是为了世俗的标准而活的。他在世间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他的精神,却永远活着。        

        (本文系作者7月5日在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主办的 “市场、产业与分工,中国的改革历程与经济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纪念杨小凯教授逝世十周年追思会”上的发言,经作者审定,授权刊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