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宁:中国改革最大的动力来源是思想开放

澎湃记者 张茹
2014-07-08 20:02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国际主任王宁。

        罗纳德•科斯的助手、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国际主任王宁在杨小凯生前并没有见过他。他是通过阅读杨小凯的文字了解他的。

        杨小凯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问题,王宁说,他也身怀着与小凯一样的“传统士大夫”情怀。

        7月5日,在杨小凯逝世10周年追思会上,他阐述了对中国社会变革的理解。他认为,中国改革最大的动力来源是思想开放。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整理的发言实录:

        我就利用下面的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变革中国》这部书的一个基本思路,中国经济在毛之后到2000年之间这个四分之一世纪的跨度里面发生了大变革,我们这个会的目的当然也是从市场、产业和分工的角度来反思历史性的大转变,但是这个过程毕竟还是一个进行时,我想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是一个将来进行时。

        小凯生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中国人常说见书如见人,很多年前我在科斯(编注:罗纳德•哈里•科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的办公室里面看到过小凯和老先生(科斯)的书信,后来小凯,我看他们出的杂志叫做《交易成本和分工》,还没有出来的时候,老先生(科斯)先看到一个简短的公告,然后老先生就说这个杂志很怪异,他更像一个专著而不是一个杂志。但老先生说了这个杂志这个名字抓住了经济中最核心的两个现象,而且也是经济学中最核心的两个概念,所以让我要留意这个杂志。

        后来当然就是从小凯的文字,不难推测,小凯身怀传统士大夫的情怀,肯定对中国面临的历史性的大挑战很难释怀,科斯先生和我也是抱着同样的情怀,来思索中国的大变革。

        我们从2008年芝加哥会议之后我们开始酝酿这本书,当时国内外学界对中国经济大变革这个事实已经有一个共识,所以要解释这个现象的话,我想我们至少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回答。

        第一个就是what,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个就是when,这个过程是什么时候开始; 第三个就是how,过程是怎么发生的; 第四个就是why,为什么这么发生;第五个就是what next,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过去30年多年中国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刚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改革中发生了什么,或者说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这个大家都有目共睹,所以我们不需要在这个方面再多做文章。所以就是我们在书中没有任何的数据,图像这些东西都没有了。

        后来写的过程中,尤其后来反思,发现其实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还有很多未知数,有好多原因,简单提一个,第一个就是中国区域差异非常大,改革的速度很快,所以我们对大变革不可能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然后大变革又是不断演变的过程,所以时时刻刻都有新鲜的事物出现。比如同样是区域竞争,1980年代,1990年代,和2000年之后后面的机制有很多不一样。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这个事件(改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常规的解释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我们不以为然,我们认为历史都是连续的,历史事件的起点和终点的选择都是人为的,所以说起点和终点的选择是一个分析的框架,事实本身,我觉得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政治事件为改革的起点,后来产生了很多的误导。

        第三个问题就是怎么发生的,回答how这个问题,这是我们这个书的一个重点,就是我们提出来两个改革中的命题,一个就是政府推导的,由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的改革,还有就是由下而上的,来自民间和地区的边缘革命。

        下面还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为什么。我们书上很少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有很多书评批判我们说这个书做得不够,我不是要为自己解释,而是我们当时认为我们还不具备回答这个问题的条件。因为这其中牵扯太多的方法论方面的东西,我简单说一下,比如要回答为什么的话,我们首先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是如何发生的,假如说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发生的,没有这两个作为前提条件,我们很难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当然对某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说乡镇企业和双轨制,不少学者已经试图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而且有些答案也比较可信,这就是关于改革的一些点面上的一些问题,我们有可能已经具备了问“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条件。但是各个点面如何拼凑成一个整体?而且是一个动态不停演变的整体。因为我们谈论中国市场经济的问题,这其中的过程和机制我们还有很多是不清楚的。

        一个主要的原因除了我们对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本身还有很多不清楚之外,还有更重要理论方面的原因我们现在是没有解释经济变迁的动态理论,我们当时也希望我们中国学者,包括我自己也是通过对中国经济大变革的反思,能够在经济学动态理论方面有一些突破或贡献。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经济学是不能够预知未来的,那我们为什么要在这种情况下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基于我们对过去中国30年变革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如何判断目前的中国市场经济?然后进一步问,基于我们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判断,中国经济下一步是怎么走的?所以这相当于概率里面的统计条件概率,根据我们知道的新的信息,我们能否对这两个问题有一个新的回答。我们看法就是中国现在所有的这种改革,下面最大的动力来源应该是思想市场开放。至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思想观念、知识是经济发展最终的源泉,第二个是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软处是缺乏创新。我认为跟科学研究一样问什么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分享一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本文根据王宁7月5日在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主办的纪念杨小凯逝世十周年追思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录音整理:沈苗。未经演讲者审订,标题为澎湃记者所加)

       演讲人简介:

       王宁:湖北江陵人,早年就读北京大学,后赴美求学,获芝加哥大学博士,自1998年起担任科斯助手,现执教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兼任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国际主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