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贸易谈判转折点:和美国多线开战,不再被视作发展中国家

澎湃记者 欧昌梅
2014-07-09 16:41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2014年7月9日,第六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在北京拉开帷幕。图为会议现场。 IC图

        进入7月,中国迎来了各项重量级贸易及投资谈判。

        7月9日,一年一度的中美两国级别最高的战略与经济层面的对话,第六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在北京拉开帷幕,对话为期两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说,“应该加快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争取早日谈成一个高水平、双向平衡的协议,推进中美经济关系建设。”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BIT)被部分观察人士视作“中国二次入世”之举,其意义可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列。外界普遍认为,在此次S&ED上,始于2008年、至今已进行了13轮的中美BIT谈判预计能有一定进展,从而为中美领袖11月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的会晤,营造缓和气氛。

        当下,中美关系颇为紧张,这点同样体现在贸易领域——在美国主导下,一系列新的多边贸易体系正在酝酿中,全球贸易版图正在重构,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断不能置身事外,开始主动介入,和美国周旋。

        几乎是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的同一时间——日内瓦当地时间7月8日,一项旨在降低全球绿色产品贸易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谈判——WTO框架下的环境产品协议谈判展开,参与谈判的有14个WTO成员,其中除了主导发起此次谈判的美国、欧盟,还有在最后一刻宣布加入谈判的中国。

        除了年价值1.4万亿美元的绿色产品自由化谈判,中美还正在就涉及近3万亿美元贸易额的《信息技术协定》(ITA)扩围谈判,展开角力。ITA同样由美国主导,建构在WTO框架下。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美国以及其他主要大国对中国的批评声音一直高度一致:中国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做得太少,而且每当艰巨的谈判开始时,北京总是躲在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背后。如今,“中国在贸易谈判领域采取了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外经贸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郑志海说,已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中国,正在努力进入更多的贸易谈判中,以求适应更高层次的贸易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产品协议谈判以及ITA扩围谈判均从属WTO框架,尽管层次颇高,但显然不是最高的。当下,全球最高层次的贸易谈判主要有三项:涉及4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的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

        上述三项谈判有一个共同点:美国主导,撇开WTO。其中,TiSA被称为“WTO的丧钟”;TPP和TTIP则号称要达成21世纪高标准、有深度的贸易伙伴关系,其不仅大幅废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特别关注国企、劳工、知识产权以及环境等问题,被视作美国剑指中国、划定全球贸易新规则的尝试。

        尤其是TPP和TTIP谈判,贯穿了美方“中国除外(anything but China)”原则的既定贸易方针,前者更是美国重返亚洲、钳制中国战略的核心动作之一。

        不无巧合的是,第六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的同时,参加TPP谈判的12国正在加拿大的渥太华举行首席谈判官会谈。

        “这些新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可能影响未来30年。”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FDI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环境产品谈判:中国不再被视作发展中国家

        今年1月,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11个WTO成员发起了一项倡议,力求在年价值1.4万亿美元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市场,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此举意在终结WTO内部的一个僵局。在WTO内部,争取达成绿色产品协定的努力,在持续12年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中,一直停滞不前。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1月份的报道,上述倡议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 21个成员经济体在2012年作出的承诺为基础,即到2015年,将54类产品的关税削减至不超过5%。这些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电力和污水处理厂所用的过滤器和其他部件,以及催化转换器。

        2013年以来,中国和欧盟、美国,在光伏产业上的贸易摩擦不断上升。欧盟和美国均曾围绕太阳能电池板发起针对中国的猛烈贸易战,指责中国生产企业在欧美市场倾销产品。郑志海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这些谈判的提出,也正是几个经济体试图进一步解决光伏产业上的矛盾。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本周在日内瓦举行的绿色产品贸易谈判,涉及必须处理的问题,过去这些问题曾导致类似谈判的失败。具体问题包括,如何定义一种“环境产品”,以及各国是否准备取消保护本国产业的措施。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该谈判不太可能涉及环境服务贸易,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希望看到这一领域继续作为范围更广的、已经在另行推进中的TiSA谈判的一部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指出,这项谈判的障碍可能在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强调作出的承诺要跟自身发展水平匹配。而欧盟、日本和美国,认为中国已经是大国,不愿意其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参与谈判。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ICTSD)称,加拿大等参与国已经向亚太经合组织清单上97%的商品,提供了本国市场的零关税准入待遇。但以中国为代表的其他国家有不同做法——中国仅对亚太经合组织清单上的28类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

ITA扩围谈判:工信部科技部采取“强硬立场”

        除了环境产品自由化谈判,美国还需要中国的“配合”,以解决中美两国在《信息技术协定》(下称ITA)方面的分歧。

        7月7日,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媒体吹风会上,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说,在今年5月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中,ITA扩围谈判已取得一些进展。美方期待在本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解决双方的谈判分歧,从而推动在今年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完成ITA扩围谈判。

        《信息技术协定》是世贸组织项下的多边协定,于1997年生效,其成员代表了全球97%的IT产品出口额,旨在分阶段将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削减至零。所谓扩围谈判,是指更新1997年前的产品清单,将免税的IT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大。

        中美在ITA谈判上的僵局在于,中国试图将大约60个新产品品类(包括医疗器材和下一代硅芯片)排除在ITA以外。

        英国《金融时报》就此评论,虽然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产品出口国,但它急于保护一些尚不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竞争的新兴高科技产业。

        美国官员们表示,若不能就信息技术产品的贸易达成协议,将放大美国国会对于同中国谈判达成其他贸易协定的反对声音。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ITA扩围谈判的讨论范围已收窄至中国冗长清单上的大约12个产品品类,美国对于将这些品类包括在协议中特别感兴趣。但弗罗曼警告说,中国提出的建议没有达到美方的预期。

        郑志海说,很多在WTO框架下的新议题,包括IT产业、新能源、绿色产品,发达国家更为积极主动,但要得到发展中国家的赞成,仍要走一段路。

        就ITA的扩围,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说,其他部委已采取“强硬立场”,坚决要求在某些尚不能与美国同行竞争的产业维持贸易保护。

        “就是讨价还价的过程,各自需要一些让步,扩围谈判达成不太难。可能会拖个几年,工信部、科技部,这些主管IT产业的部委,肯定希望保留一定的关税,先把国内产业搞起来。”卢进勇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中美BIT谈判:快的话一两年就能结束

        在外界看来,中国加入环境产品自由化的谈判及推动ITA扩围的谈判,是想在全球贸易领域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

        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美国及其他主要大国批评的对象。自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美国及其他主要大国认为,中国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做得太少,且每当艰巨的谈判开始时,北京总躲在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背后。

        对此,郑志海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中国,正在努力进入更多的贸易谈判中,以适应更高层次的贸易需求。

        中国加入环境产品贸易谈判,是在最后一刻决定的。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因为,中国必须同意放弃在WTO谈判当中通常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有区别的对待”。

        英国《金融时报》评价称,主动参与,意味着从WTO内部的发展中国家俱乐部当中脱离出来,加入由美国主导、小部分成员国参加的“诸边”谈判进程中来,而这些国家正是中国以及其他金砖国家(Brics)过去大声抗议的对象。

        李健指出,中国作为中等收入的国家,今后将要参与更高水平的国际分工,朝这个方向前进,应当参与到新规则、新谈判中去,不能一直待在发展中国家的圈子里。

        “中国现在有很多企业有出去投资的需求,中美如果不签署双边投资协定,他们的利益势必会受到影响。”李健提醒道,中国必须去参与一些更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谈判,不能局限于WTO框架下。

        “我们到底是回到多边,还是依赖双边和区域,现在有些争议。目前我们实际执行的是多边、双边和区域政策,没有放弃多边。多边相对客观公正,但现在WTO下的多边走不动,我们在区域和双边这边就在积极推进。”卢进勇说。

        卢进勇预计,现在中美BIT的谈判,大的框框基本解决了,现在谈的是比较具体的东西——文本、条款。“快的话,可能一两年就能结束。中美签了,中欧可能就签了。”

        “这一次我们跟美国谈判,是以2012年的BIT范本进行的。美国有一条,跟美国谈,必须以美国制定的这个范本来谈。”卢进勇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