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相互猜忌和不确定性增加,中美关系需要“重启”时刻

赵明昊/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2014-07-10 17:32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2014年7月9日消息,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卢(左)和国务卿克里(右)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 IC 图

        7月9日-10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在大多分析人士看来,此次对话是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氛围下展开,双边关系的对抗性似在上升。或许正因此,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对话开幕式的讲话中强调,双方如能“保持战略耐心,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中美关系大局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表明,双方领导层有意考量过去一个时期中美博弈的得与失,旨在通过此次对话,给中美关系提供一个反思、妥协、调整、再出发的契机。简言之,中美关系似需要一个“重启”时刻。

美国担忧中国军事能力增强

        2014年以来,美国在南海权益争端、网络安全、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不断对中国“发难”,尤其在南海问题上强化了抗衡中国的姿态。美国军方对华态度陡然转强,一向被认为是“温和派”的美国防长哈格尔在香格里拉亚洲安全会议上点名指责中国,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则针锋相对地批评美国搞霸权主义。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近期在美国重要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公开演说中表示,从军事安全角度而言,美国面临“2+2+2+1”的威胁格局,即中国和俄罗斯是最大对手,朝鲜和伊朗是紧迫麻烦,恐怖主义和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威胁性日趋增大,网络安全是美军是当前最重视的安全挑战。显然,虽因乌克兰危机美俄争斗仍酣,但美方早已认定中国才是其潜在的最大对手,而网络安全等问题至今也仍是中美安全关系中的“负资产”。

        中美之间的较量日益体现在南海问题上,其背后显露的则是两国“海权”竞争逐步走向前台。美国战略界人士多认为,“981钻井平台”等事件表明中国的南海政策正“升级换挡”,旨在以“切香肠”的方式压制其他主权声索国。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中心(CSIS)东南亚项目主任鲍尔认为,中国在奥巴马4月结束亚洲之行后即在南海部署钻井平台,凸显中国欲试探美国、越南和东盟其他国家的决心。为了防止中国在南海重演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一幕,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近期加紧更新应对中国军队“挑衅”的战备方案。美国内智库也在“空海一体战”之外大力研究“离岸控制”等新军事战略,甚至有人呼吁美国政府重拾“三场战争”理论,积极增强在南海地区针对中国的备战,以保证美国在欧洲、中东、亚太三个地区能分别打赢三场有限战争。

        美国之所以在海上安全问题上加大对华施压,并将之作为其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核心抓手,其更大担忧源自中国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增强。在很多美国分析人士看来,由于经费充足和国家领导人的意志,近年中国军队的反舰、防空、反潜、电子战等军事能力全面、快速上升。美国海军情报局等机构的评估认为,中国目前约有65%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是“现代化的”,这一比例到2020年将升至85%,中国军队对第二岛链的近精确打击能力正稳步增强。五角大楼认为中国的核导弹潜艇已实现常规巡逻,水下核威慑力量得以提升。考虑到俄罗斯或将加大对华出口先进潜艇、战机和防空系统,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军力平衡将面临新的拐点。

美国认为中国在亚洲日益强势

        美国通常是从“军事能力”和“政策意图”两大层面对“中国威胁”展开评估,且能力比意图重要,因为能力不易改变,但意图却很容易随着能力的提升而改变,“当你手中握有锤子,就会将各种问题看作钉子”。除了中国军力不断增强之外,近来,美方也在通过解读中国外交政策表态和举措重新评估北京的长期战略意图。

        在今年5月举行的亚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亚洲安全”而不是“亚太安全”,倡导亚洲人自己解决亚洲的安全问题。作为“亚太国家”而非“亚洲国家”,美国认为中方这一表态显示其想要建立没有美国参与的亚洲安全架构,不仅要在西太平洋地区还要在整个亚洲加紧“排挤”美国。有美国学者就此指出,美国从未将其看作是亚太地区的“域外国家”,大多数亚洲国家也不认为美国是“域外国家”;中国一方面声称希望美国在亚太发挥建设性作用,一方面又说美国是“域外国家”,两者之间存在矛盾。

        面对越发“强势”的中国,饱受内政不调、军费削减等压力的美国似乎只好更多依靠其亚太盟国和安全伙伴,通过打造“网状”的安全架构加大对中国的制衡,实现“责任分担”或“责任转移”。由此,美国支持日本安倍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从而在日本自身未受到攻击的情况下也能够和美军协同作战。日本在海、空军方面的军事实力不容低估,其研发建造“苍龙”级潜艇等军事装备的能力也属世界一流,它完全有能力成为美国在亚太制衡中国的急先锋。随着日本加快迈上军事大国的道路,中美日三边关系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保持相对稳定的战略基础正从根本上被颠覆,亚洲安全形势或因此陷入更大阴影之中。

中国对美政策不满

        毫无疑问,中国对美国的政策也有强烈不满,在不少中国决策者和学者的头脑中,美国通过安全、经济、政治等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想法挥之不去。比如,美国指责中国在东海、南海问题上日益“强硬”,但却不顾事实,仅以国家关系亲疏程度和意识形态划线。如果日本不在2010年史无前例地扣押驶入中国船长并判刑,如果日本政府不在2012年单方面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如果安倍政府不在日军二战侵略暴行、慰安妇等问题上频频刺激中韩等亚洲邻国,中国对日政策料想不会如今日这般凌厉。

        此外,美国一方面要求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加大对平壤施压,一方面却又在重新武装日本抗衡中国,甚至还迫使韩国同意与其共建反导系统,此举将损害中美之间的战略稳定。再者,中国由于近代以来屡遭列强自海上展开的侵略,因而对近海防御尤为敏感,但美军战机对中国每年实施数百次的抵近侦查,令中方颇有受辱之感。

需警惕中美关系漂流状态

        外交实际上是彼此准确释放政策信号的艺术,上述凡此种种,都表明中美似乎都在向对方发送模糊的、含混的甚而是消极的政策信号。正如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所言,从近期态势看,美中关系中的相互猜忌和不确定性在增加,并出现日益明显的敌对性。

        2013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5200亿美元,相互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两者创下历史纪录。两国人员往来去年也超过了400万人次。然而,中美相互依赖的增强并不必然带来双方战略互疑的缓解。美国前负责亚洲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帮办詹姆斯•克拉德等称,中美关系的氛围已经变坏,这种变坏超出了大国关系的正常起伏,现在的问题不是“新型关系”会不会出现,而是这一关系是不是到了“爆炸点”。这种看法或许并不算是危言耸听,中美领导层需要警惕两国关系危险的“漂流”状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