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改新方案或改电网盈利模式

澎湃记者 李跃群 澎湃见习记者 王灿
2014-07-11 17:14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将指向自然垄断环节,从最难改的电网改起。  IC 图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将指向自然垄断环节,从最难改的电网改起。

        7月10日,新华社旗下的上海证券报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第一稿已起草完成,核心内容包括两项,一,输配电分开正式被列入改革盘子;二,确立电网企业新的盈利模式,即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电网费。

        拟定意见,正是国家能源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在2014年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指出,今年要研究拟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配套文件。

        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停滞了12年。2002年,国务院以“国发[2002]5号文件”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通称的“5号文”),提出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工业改革方向,要求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社会主义电力市场经济体制。不过,除了厂网分开,其他几大改革目标均未达成。

        一位曾在电监会任职,并参与过电力体制改革的人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上一轮电改主要完成的是厂网分离等,新电改会在旧电改的基础上进行,但也并不是单纯解决将上次电改遗留的问题。“两次电改侧重点有所不同,旧电改主要解决了厂网分开,新电改侧重的是电力的输配,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公平化,打破电价被垄断的一种局面,实现通过市场来定电价,有一部分的电价还会通过政府来制定。”

        前述人士称,“此次电改将会影响到电网企业的盈利和体制模式,现在主要解决的也是这一块的问题,原来是电网收费是先从发电端买电,通过输送,再将电卖给用电端,收取两块之间的差价。”

        该人士透露,新电改希望跳过电网环节,直接把发电端和用电端联系起来,对于电网来说,收取的主要是输配电的费用。“这种改革也将是一步步进行的,先将发电端与大用户进行直接联系。”

        另一位参与前一轮电改的资深电力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电改的主要阻力,来自于垄断行业,即电网。而意见第一稿提出的确立电网企业盈利新模式,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费用,正是指向电网目前的吃价差模式。在全球采用这种落后的模式国家已经非常罕见。

        前述人士称,电网吃差价的概念是什么?举个例子,比如,电网需要100度电,它从发电厂那里收电,按照上网电价来,调度结算什么的都在电网这里,电网等于把这100度电都垄断了。然后电网就把电给用户去了,按照销售电价走。这两个价格支出和收入的差额,低进高出的差价,就归电网。

        缺乏对电网实行定价,电力体制改革的很多具体措施就失去了基础。比如,由于没有对电网的输配电成本没有进行有效界定,所以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不能真正按照供需进行交易,电网靠价差维持收入的方式就会阻碍直购电试点走得更远。这也就是后来大点用户直购电执行效果一般的原因。

        对垄断环节电网进行改革,改变其盈利模式,实行定价,事实上也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下称“决定”)体现。决定提出,“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网运分开”,就是要把“网”作为一种自然垄断的领域,“运”实际上就是生产、运输、销售、经营、运行的概念。举个铁路的例子,铁路运输也是竞争性的,火车运输的行为是市场的,但地上这个铁轨,谁都搬不走的这个是公用的。也就是说,网运分开,也就是说分成公用的和竞争的,凡是能够放市场里的,比如说价格,政府不管。

        前述人士称,网运分开后的管理模式,应该给电网实行准许收入的模式。准许收入模式的意思就是,电网负责的是一个公共资产,和道路一样是公共资产、公用设施。此时电网的收入、利润是受国家控制的,这个事才是重中之重。

        如今,中国的电力价格在电网的差价模式下,最终的价格高得惊人,完全有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因为国网这边数据不透明,说德国、日本电价高,但这两个国家有数,国网的成本数据复杂而混乱,难辨真伪。这么高的电价导致什么,导致中国的制造业优势逐渐丧失。

        至于输配分开,前述电力资深人士表示,关键在于财务核算要清晰,这是第一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