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报| 多家党报刊发张维为文章批“自由民主人权认知盲点”

澎湃新闻记者 李淑平 实习生 王震宇
2014-07-17 11:01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日报等党报7月17日同时刊发文章《澄清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认知盲点》。

        该文早在7月7日就刊发在北京日报上,10天后再次登上多家报纸,其中多数为党报,且刊发位置颇重要,分别是:人民日报第15版头条、光明日报第8版头条、经济日报第14版二条、环球时报第14版底条、解放日报第5版底条、南方日报第2版二条、新京报第20版头条。

        文章作者张维为系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国学所所长。 此前他的言论“马英九能力不如上海的一个区委书记”也颇受人关注。

        在2014年第四期的《上海思想界》杂志上,“思想圆桌”栏目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道路与改革》的文章,其中张维为说他接触了很多中国的县委书记,对他们评价非常高。 所以媒体把中国地方干部讲得一塌糊涂并不是事实。“我在台湾也公开讲这个观点,我说你花大力气选了半天,马英九我也接触过,但马英九的能力还不如上海的一个区委书记。”

        《澄清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认知盲点》共3300多字,主要是厘清一个错误的认知,那就是认为“当年的欧洲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观”。

        文章认为,这个错误认识源于西方主流话语对“自由、民主、人权”的解释,有意忽略于己不利的历史事实。

        实际上,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中的“人”和“公民”(l'Homme 和Citoyen)在法文里,指的就是男人和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是男性白种人,不包括妇女,不包括有色人种,不包括华人,不包括穷人。

        直到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才确认了人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都应该享受人权的原则。

        这个成果来之不易,是西方在经历了很多战争灾难之后,终于有一些人士开始了深刻地反省,并对欧洲的很多主流价值重新作了评估和筛选,把坏的剔除,把好的留下,并与国际社会的其他代表一起努力把好的部分打造成普遍价值。

        即使《世界人权宣言》诞生之后种族主义理念还是继续主导着西方国家的国内外政策。著名的马丁•路德•金“我的梦想”的呼唤就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

        该文章强调,追溯这些历史并非要贬低西方一些重要文献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的关键作用,也无意贬低西方文明本身已经取得的进步,而是要准确地找出“自由、民主、人权”的来龙去脉,澄清某些认知上的盲点,确认“自由、民主、人权”的推广普及过程并非是西方的自觉自愿,而是世界上所有被西方奴役的民族经过长期英勇的抗争,并和西方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才逐渐把这些本属于世界上少数人的特权变成了西方国家不得不接受的价值观,其内涵也在不同文明的互动过程中被大大丰富了。

        文章称,由此可以得到两点启发,一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由、民主、人权”观念在西方得到普遍承认的时间并不长,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更多。

        二是,西方对自己的政治文化传统采取了一分为二的态度,放弃糟粕的东西,继承优秀的东西。相比之下,我们不少国人对中国自己的传统还是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认为整个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专制史,一切要推倒重来。我们今天完全可以在一个与世界良性互动的基础上,用今天的眼光来认识和发掘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资源,这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巨大智慧宝库,对重塑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对解决中国和世界面临的许多挑战,都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