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落实六个“不得”考验公车改革

2014-07-17 19:35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历经20年,公车改革走上了一条清晰合理之路。

        20年间不断推出的各种改革方案,总是受到诸多质疑,比如车贴过高,车改之后挪用下属单位或企业车辆,等等。同时各地状况千差万别:公车司机怎么安排,补贴高低怎么确定,地区经济和地理环境如何照顾……,给人的印象是改革推进非常困难。

        这次改革方案出台,极少有异议,其原因不外乎:

        首先,中共十八大以后,愈加紧张激烈的反腐败行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一些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公车乘用也包含有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是否拥护中央的公车改革方案,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官员的政治态度。

        其次,据2013年底不完全统计,已有14个省区市的部分县市实行了公车改革试点,尽管改革效果评价各异,但从节约地方财政开支角度看,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如此多的地方已经实行车改,至少使改革对象知道,改革系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再次,近几年来,中国私家车拥有量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13年底,中国私家车保有量达8507万辆,比10年前增长13倍。这为车改的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四,本次中央车改方案和之前的地方试点,实行的是普惠制改革。过去的公车使用办法,实际受益的,是各级党政主官,很多副职,尤其是中下级副职和相当多的基层党政干部,实际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而这次车贴发放,面向全体,拥护改革的人数占绝对优势。

        专家预估,本次车改,全国每年将可能节约1500亿元财政开支。但不可否认,这次公车改革中的车贴发放,与更为彻底的公务交通费用实报实销相比,具有相对的福利性质。因此毋宁说这次车改的车贴发放,是用赎买方式,换取公车利益获得者对改革的支持。

        失败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改革方案中,已有纪律检查和审计方面的防范提示,提出六个“不得”。可以说,改革效果如何、能否持久,全靠纪检监察和审计工作是否能够一直强硬下去。监督一弱,公车改革恐怕会失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