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有望7月中旬出台,协同发展成重心

澎湃新闻记者 李闻莺 发自北京
2014-07-18 10:3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连云打过一个比方:京津冀就像兄弟三个,河北是老大,辛辛苦苦在家种地,供北京天津两个兄弟上大学。 澎湃新闻 权义 图


        什么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京津冀一体化必然在其中。

        从交通到环保、从教育到医疗,每天的新闻报道中,有关京津冀三地合作对接的新闻报道都会出现。

        什么又是当下最紧迫的工作?仍然是京津冀一体化。

        一项意味着“顶层设计”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方案,出台时间从此前曝出的“6月底”,到之后多家媒体报道的“7月中旬”,再到如今依然没有掀开真面目——有关部门之谨慎由此可见。

        不过,规划虽未出台,行动却已有付诸。

        北京名校进驻河北、电信推出京津冀免费漫游、京张高铁即将开工……一系列举措也让人们感觉到,“一体化”不是喊喊口号,“协同发展”也不是一纸愿景。它是一项迫在眉睫又非一朝一夕的工作,缓不得,更急不得。

京津冀一体化:高曝光背后的热切盼望

        7月15日,环保部发布了2014年6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

        报告称,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与5月份相比,该区域内1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43.5%上升到48.5%,提高5.0个百分点。

        6项监测指标中,PM2.5浓度与上月持平,PM10、SO2和NO2浓度分别有所下降;CO日均值平均超标率下降0.5个百分点;O3日最大8小时值平均超标率上升8.4个百分点。

        也是在同一天,北京电信发布消息,将开通京津冀“畅游包”业务。

        届时,新老用户在京津冀三地间通话将享受“市话”待遇,数据流量也将执行统一价。京津冀区域内的电信手机用户,拨打电话的费用统一为0.11元/分钟,接听电话免费,使用数据流量的价格统一为0.003元/10KB。

        自从今年2月上升为国家战略,这项工作的关注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其实,在过去的四个多月,京津冀一体化始终都保持着类似的“高曝光率”。

        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在这次会议上,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再次被强调,京津冀三地协调发展进程也由此提速。

        3月19日,一个 “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首选地”的消息引爆了全国。一时间,保定的房价、股票、招商以及老百姓的心情,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原本听起来遥远“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也让人们前所未有地感觉到,与自己如此接近。

        保定火了之后,“对接北京”成为一个常见词。

        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的外迁之谜,永清和白沟的“大红门批发市场”之争、天津提出要承接北京的高新产业、京津冀三地密集的联动调研……不断启动的各项工作,也让人们嗅出了京津冀三地对“一体化”的热切盼望,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的混乱。

“沉得住气”的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

        好在中央不那么急,准确点讲,是沉得住气。

        毕竟,自从保定被传出“政治副中心”,“顶层设计”就是京津冀三地在讨论各自定位中,最重要的依据。

        比如北京哪些单位要搬?具体如何疏解?答曰,看顶层设计;河北想承接什么样的产业?回答,中央说了算;表面不温不火的天津也在暗自发力——6月17日,有媒体称,天津已上报建设国家行政副中心的方案,俨然是打算直接向顶层设计发力。

        各方期待中,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编制的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方案成为焦点。它的出台时间,从6月底到7月中,还有一种消息称可能推迟至年底,各种版本让人难辨真假。

        相比之下,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今年5月底的一次回应显得更为严谨。他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他们会在时间上尽量往前赶,同时更要保证质量,规划出台时间没有具体时间表。

        当然,规划虽然没有出台,不代表大家都要干等着。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惊喜地看到,京津冀三地交通网已在布局,环境治理稍有成效、北京的医疗、教育资源开始向河北进驻,河北人喊了多年的打电话“010”,也在电信部门的努力下,即将成为现实。

        这些具体的措施,未必能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另一方面讲,它们就像毛细血管,只有彼此疏通,才能为京津冀“大动脉”提供保障。

        从这一角度来看,京津冀一体化确实是一件急不得的事。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京津冀三地的关系就进入一种“纠结”状态。从“首都圈”到“环渤海经济区”,再然后又是“环京津都市圈”,讨论和研究一直在进行,却也总是纸上谈兵。

        北京市决策咨询中心原主任、85岁的钮德明至今记得,经济学家于光远曾向他建议,研究北京的规划要考虑天津的发展。他认为有道理,就向北京市有关领导汇报,得到的答复却是,“我们是北京的官,不好考虑天津的事”。

        与此同时,北京也为了建立一个所谓的“现代化城市”,这让原本定位“北方经济中心”的天津不太乐意。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当时的北京、天津就好比这两只老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刘维新指出,建国初期,北京是个典型的消费型城市,连牙膏、肥皂这些日化用品都是天津生产。

        据《北京工业史料》记载,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时,全市工业总产值仅为1.7亿元,还不到全国的2%。产业工人仅7万人,占当时城市人口的2.8%。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市出台了第一个五年规划(1953-1957),明确提出要从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总体目标。此后,钢铁、石化等大量工业纷纷上马,北京重工业的比重一度接近70%,在全国仅次于沈阳。

        北京各项功能的集中,也让京津冀三地的关系愈发微妙。

        上世纪80年代末,钮德明参加了国家计委副主任主持的京津唐国土规划会议。在会上,北京的同志表示,天安门二层供不上水,使馆区用水也紧张,并特别说明,“北京的水是政治水”,要求把燕化边上张房水库的水资源划给北京。

        河北代表当场严词反驳,“北京是心脏,河北是胸膛,胸膛破了,心脏也保不了”,最后还警示,难以保证群众不闹事。”

京津冀的“三兄弟”关系

        长期的历史累积,加上现实环境的考虑,京津冀三地协调发展也成为一项需要综合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角色定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连云打过一个比方:京津冀就像兄弟三个,河北是老大,辛辛苦苦在家种地,供北京天津两个兄弟上大学。

        “为什么四大银行在河北的税,要交到北京去呢?总部经济在中国就是个怪胎。”他指出,河北为了保障北京,这些年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作为受益者,北京却以首都自居,拿中央说事儿,河北自然会有怨气。

        可是,北京也有自己的难处。它要养活两千万人口,保障这座巨型城市的正常运转。

        对此,刘维新就从财政支付方面提出设想,北京的基础设施如果不够,应该转移到中央支付。如果跟其他省市一样必须自己解决,它的经济职能就很难真正疏解。

        杨连云也给出类似的答案,京津冀是体制问题,说白了就是钱谁出。“环境问题、淘汰落后产能、产生那么多下岗工人,补偿谁出?”在他看来,这笔钱应该是中央、北京、河北都承担,中央负责主要部分。

        其次是关系协调。作为吴良镛“大北京”战略研究团队的一员,刘维新迄今记得,多年以前他们在廊坊开过一个有关“大北京”战略的会议,河北省有一个副省长参加,北京和天津各派了一个计委副主任。

        “我就发了一顿脾气,80多岁的老人吴良镛去了,100多位专家参加,专门研究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你们就架子这么大?”刘维新感慨。

        在他看来,京津冀三地的协调不畅,造成了不少资源浪费。比如上世纪90年代建设完成的京唐港,以及今年刚刚通过环评的首都第二机场建设,都是北京、天津没有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的结果。

        同样,在京津冀有关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也深刻体会到了区域协调的难处。

        据他透露,京津冀的区域协作先后被写进我国“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前期准备和编制达超过8年。

        规划的辐射范围,从最早的“2+7”,也就是北京、天津加上河北唐山、保定、廊坊 、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以及沧州,到之后划进石家庄,变成“2+8”,再到现在的北京、天津和河北全省,中间经历了多次讨论,也是规划“难产”多年的重要原因。

        此外,河北在积极承接北京功能时,如何带动贫困带的发展也不能忽视。

        2005年8月,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一份调查报告首次提出“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在国际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周围,环绕着河北的3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年均收入不足625元的272.6万贫困人口。

        如今10年过去,这些地区的贫困仍然没有明显改善,有些地方,与北京的差距甚至在不断拉大。以河北丰宁为例,2013年,该县财政收入9.35亿元,不及北京大兴区的18%。这一年,北京全年财政收入达到了3661.1亿元,超过了整个河北省的财政收入。

        “变化?好像也没啥,北京的产业我们也承接不了。”说起京津冀一体化,河北丰宁发改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语气迟疑。据他透露,今年上半年,该县没有引进任何新的项目。

        作为北京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区,丰宁多年来的任务就是保护水源,供给北京,当地则实施了禁牧、限制工业等措施。对于这样的贫困县,一体化能它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这也是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不容忽视的问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