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煤制气每1000立方米耗水7吨,能源局发文要求“量水而行”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贺梨萍
2014-07-22 23:52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2013年6月18日,一名员工在伊霍煤制气管道工程伊宁首站检查管道设备。  新华社 图

        煤制气究竟是制霾利器、中国少气的补充,还是整过容的美女?任何一方想要站在煤化工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出论断,恐怕都得迈过水资源这道高坎。

        7月22日,国家能源局网站通知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有序推进煤制油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稳步推进煤制天然气产业化示范的指导意见》,近期将发布实施。

        通知指出,产业政策明确了煤制油(气)“不能停止发展、不宜过热发展、禁止违背规律无序建设”的方针和“坚持量水而行、坚持清洁高效转化、坚持示范先行、坚持科学合理布局、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

        2009年至今,煤制天然气的命运几经变化。从一开始的限制,到谨慎发展,之后到快速发展,现在又开始进入有序发展阶段。无论政策如何演变,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发展,高耗水都是其最大隐忧。

        此次国家能源局发文通知中明确将“坚持量水而行”作为原则之一,或许我们可以理解,煤制天然气及其它高耗水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应优先视水资源规模而定。

项目多数集中在富煤缺水地区

        对煤化工产业而言,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好比鱼与熊掌,总是无法兼得,煤化工发展陷入两难境地。这种局面,是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呈逆向分布所天然决定的。

        清华大学低碳政策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共有61个已建、在建、拟建煤制气项目,设计总年产能共约2700亿立方米。其中有87%的项目位于新疆和内蒙古,这些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但同时也是较高风险甚至极高风险的水资源紧张地区。

        煤制天然气的耗水量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每千立方米耗水量高达7吨以上,约占全生命周期的42%。

        在西北部水资源贫乏地区超负荷上马煤制气项目,实际上会对当地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挤占了这些地区发展其他产业和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水资源空间。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其日前发表的论文《煤制天然气技术环境与经济指标分析》中指出,即使煤制天然气可行,也不应该集中在严重缺水的西北部地区。严重缺水的西部地区绝不应该把发展煤制气及发展煤化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

节水减排尚有“空间”

        煤化工产业属于投资、技术、人才投入都极高的产业,一旦项目运转不顺利,将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目前,水资源制约煤制气及其它煤化工项目的发展已成为普遍现象。

        除选址应更为慎重,不宜集中在水资源匮乏地区,考虑向东部水资源相对较丰富的地区布局外,节水减排也尚可有所作为。

        针对多数煤化工项目普遍存在水耗高的问题,有专家认为,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水耗高,是因为新一代煤化工均处于大型工业化开发示范阶段,最核心的要求是先打通工艺流程,顺利拿到产品,而非节能节水,在工程配置方面缺乏系统优化。如果能做到配置优化升级,将会有很大的节水减排空间。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过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友麒曾表示,系统优化可使水耗成倍下降。“我们认为当前的煤化工节水型是类似于十年前的石油化工,我国大型煤化工普遍耗水高并非是必然的,缺乏系统优化,有很大的节水减排潜力。过程系统工程(PSE)的方法,对项目整个水网络进行整体优化,这种方法已经在石油化工行业得到验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