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柯明去世了,但《天书奇谭》会一直活下去

澎湃特约撰稿 愚人
2014-07-27 07:24
来源:澎湃新闻
逝者 >
字号

        画家柯明于2014年7月13日在美国匹兹堡市去世,享年92岁。1980年代,柯明曾应邀设计本土优秀动画片《天书奇谭》的动画形象,他把潜心研究的中国民间绘画、雕塑、玩具、戏曲等元素全用到了该片的艺术造型上。

柯明(左)与

钱运达在研究《天书奇谭》人物造型。

        柯明原名吴樾人,“吴樾人,一九二三年出生于福建福州。一九四五年肄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前身为杭州艺专)西画科。一九四九年后历任江苏新华日报社美术编辑,金湖县文化馆美工,江苏人民出版社美编、编审。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常务理事。曾在江苏省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阿福——柯明水墨画选》、《柯明画集》、《柯明画选》等。柯明的绘画承传中国民间艺术和水墨大写意画传统,并融汇西方现代画风,形成自己的风格。”

《天书奇谭》剧照

        

        就在球迷们为本届世界杯上德国队战胜阿根廷而大声喧哗的时候,旅居美国匹兹堡的著名画家、美术电影造型设计师、资深出版美术编审柯明先生静静地走了……

        之前,柯明先生曾因肺炎住院,痊愈后,即为回国举办画展而忙于整理自己的作品和资料。大概因劳累过度,突感不适,再次入院,但精神矍铄,交流如常,绝无萎靡之状。医生试着让他自己呼吸,不料,氧气导管拔掉后竟然再也无法插入,柯明先生痰堵气管,迅即昏迷,心脏渐渐停止跳动……

        柯明先生早年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学习、提高,中西并举,尤其热衷于收集整理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如木版年画、剪刻纸、皮影、泥塑等,并从中吸取精华,运用于学术交流和艺术创作中,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浓郁的中国民族民间风格,譬如他创作的水墨画《阿福》《荷花灯》等一系列作品,就很能凸显他的画风。

        1959年,柯明先生就出版了《怎样画漫画》等绘画论著,1980年获当年度的全国书籍装帧优秀作品奖,《金瓜儿银豆儿》1982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野间”儿童画书插图奖,1984年获捷克斯洛伐克国际书籍美术设计奖。而他借鉴传统民间木版年画人物造型和线条勾勒创作的漫画作品《诸葛亮剥葱图》独具创意,把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故事来了个“新编”:刘备、关公、张飞三人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见门上贴出一张公告:“我庐人员诸葛亮因在本单位有重要工作任务,经研究决定,不同意调出或借出。茅庐庐长。”这“茅庐庐长”即指掌权的诸葛夫人。诸葛亮一直被视为人才和知识分子的代表、智慧的象征,他在“本单位”有什么“重要工作任务”呢?原来,他正在那里愁眉不展地低头剥小葱。而在一旁无所事事打瞌睡的“茅庐庐长”则不放心诸葛亮,怕他跑掉,还用一根绳子拴在诸葛亮脚上,另一头抓在自己手里。这幅作品对当时社会上某些单位不重视人才、阻碍人才流动的现象作了深刻而富有幽默感的讽刺,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

        有了这种积累和创作心得,柯明先生又在美术片领域培植出一朵又一朵奇葩。由他担任美术设计的著名美术片有《红军桥》、《张飞审瓜》、《曹冲称象》、《黑公鸡》、《天书奇谭》等等,每一部都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由他担任动画设计的《好猫咪咪》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天书奇谭》于1983年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优秀造型奖。在此基础上,他甚至独创了南京彩塑小泥人,展出后由南京工艺美术界投入批量生产,成为南京旅游景点的工艺美术纪念品之一。

        《红军桥》大概是柯明先生涉足美术片领域的第一部。这部由钱运达导演的剪纸片,内容自然是革命的、红色的,用夸张的手法叙述军民合力在美丽的浏阳河上修建“红军桥”,与地主老财和国民党军队对抗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着“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只要财主和国军上桥,就会出现红军。因此,在美术设计上,柯明先生遵照钱运达的思路,气氛渲染主要围绕红色主题:红色的桥、红色的门、红色的床、红色的鞭炮。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中,这种红色即象征喜庆、朝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观,就像后来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除此之外,人物造型则明显吸取了皮影的艺术特色,充分运用剪纸的特长,还有略微接近漫画的夸张,使人物既有血有肉,又充满革命传奇的色彩。人物的衣着却采用不同的灰色调,显示出那个年代人物风采的真实写照。场景造型从桥到搭建的民间小屋都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

        人们评价说,幽默的钱运达连《红军桥》这样严肃的红色作品也能拍得滑稽,其实,这里面少不了柯明先生的功劳。

        更值得一提的当然是1980年代初《天书奇谭》。

        为了使人物造型更具独特性,钱运达导演请来曾与他合作过《红军桥》和《张飞审瓜》的柯明担任设计。

        当时,柯明被落实政策调回南京,在《新华日报》当美术编辑,住在青云巷的一间房子里。下班后,他就在小平房里画彩色连环画《中国成语故事》,同时为动画片《天书奇谭》设计人物造型。夜晚很冷,他就找些旧报纸,在火盆里点火取暖,这样颜色也不会结冰。

        柯明把多年来潜心研究的中国民间艺术、绘画、雕塑、玩具、戏曲这些元素全用上了,很多角色形象都来自于戏曲造型,生旦净末丑俱全,如狐女的斜眼、两片腮红,是吸取了京剧旦角脸谱的造型艺术特点;县令是借鉴了丑角形象,加上非常夸张地采用削尖的鼠脸和鼠须来加强他的委琐感。特别好玩的还有小皇帝的造型,就像那种用硬纸板做的很土很便宜的小玩具,脖子是一根细木棍,硕大的头可以自由转动。

        柯明创作的这些人物形象为动作设计提供了最大的发挥余地,可以根据每个人物的造型特点、性格以及在戏里的规定情节来设计动作。比如那个太监来宣布:“宣狐女进宫。”他的嘴型就是长的、扁的、圆的不停地在动。那个小皇帝因为圆滚滚的看不见脚,走路就像不倒翁一样一摇一摆。蛋生吃饼先吃掉中间,再套在脖子上,转着圈吃,透出一种机灵劲。知府小眼睛不停地转,转得越快坏心眼就越多,同时配有“咔咔咔咔”的响声,像一对骰子发出的声音,充分表现了他的诡异与狡诈。

        总之,因为有了钱运达和柯明等主创的奇思妙想,《天书奇谭》完全脱离了那个时代尚流行的塑造“高大全”人物形象的轨道,处处发散出幽默感。

        柯明先生搞创作,绝对的认真,每设计一个人物造型,都要反复推敲。他先要在速写本上勾画草图,直到满意为止,再画正稿。譬如画小孩,他会一遍遍尝试鼻子和眼睛的距离,直到把鼻子这个点移到几乎与眼睛成一条线,显出幼儿天真可爱的感觉,他才满心欢喜。他对弟子说,画画不能一蹴而就,是一点点试出来的,只要耐心地反复尝试,一定能画好。

        晚年移居美国后,柯明先生依然钟情于艺术,出版了《柯明书艺》等三四本作品集,内容包括书法和绘画,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天书奇谭》主角人物造型

《天书奇谭》分镜头台本。   
1980年,《天书奇谭》部分主创在河北承德外八庙收集创作资料。前排右一王树忱,右二钱运达,右三马克宣,高处为秦一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