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外汇占款时隔10个月再现负增长,外汇局担忧资本流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2014-07-23 14:56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外汇占款6月减少882.8亿元,创下2012年1月以来的最大降幅。CFP 资料

        从“今年年初面临较大的跨境资金净流入压力”到二季度的“跨境资金流动呈现偏流出压力”,国家外汇局7月23日上午召开的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显示,中国的外汇收支形势在上半年上演了犹如过山车般的走势。

        国家外汇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最新结售汇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1592亿美元,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长57%;二季度,结售汇顺差290亿美元,同比下降21%,环比(比上季度)下降82%。

        此前一天晚上,央行刚更新了最新的数据:金融机构外汇占款6月减少882.8亿元,时隔10个月再现负增长的同时,也创下2012年1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不过,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家外汇管理局似乎对于新趋势乐见其成。

        “这没有改变国际收支总体平衡的状况,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变化,而不是一个市场意外的冲击,也是我们预期的调控目标。”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如是说。

        面对因人民币贬值而带来的这轮资本外流压力,国家外汇局也显得信心十足:“目前人民币汇率是双向波动,而不是趋势性调整。人民币汇率的这种波动并没有造成市场上一致的、很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

“外汇局希望看到的变化”

        面对二季度资本外流的现实,管涛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主要是反映了在国内外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增强,境内的企业等机构外汇收支行为发生了一些调整。

        一是表现为企业的结汇意愿减弱,持汇意愿增强。二季度,境内的外汇存款增加863亿美元,比一季度外汇存款多增104%。

        二是表现为企业购汇意愿增强,借用外汇贷款的动机减弱。二季度境内银行的外汇贷款余额下降了23亿美元,而一季度增长626亿美元,这一正一负有了很大的变化。

        企业持汇意愿转向背后的推手其实不难理解。在央行的主动引导和干预下,人民币汇率一改过去惯常的单边升值走势,自2月中旬起出现长达数周的贬值潮。按照部分外电今年四五月份的说法,这一有史以来最迅猛的调整幅度让部分豪赌人民币升值的汇市资金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管涛谈及的第三个原因则是,随着二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而且波动率明显增强,境内企业远期结汇签约减少,购汇增加。同时,由于前期大量远期结售汇到期履约,银行未到期的远期结售汇余额发生变化,使得银行增持头寸。

        “这没有改变国际收支总体平衡的状况,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变化,而不是一个市场意外的冲击,也是我们预期的调控目标。”管涛称。

        谈及上半年总体的跨境资金流动形势,管涛表示:“上半年总体上还是偏流入压力的。我们比较形象地讲,这叫钟摆效应,年初钟摆摆向右边,流入比较多。二季度的时候出现了流出压力,但仍然在右侧,没有进入总体偏流出的状态。”

“下半年跨境资金流动料继续振荡”

        二季度的资本外流压力是否会一直延续下去,成为昨日新闻发布会上的一个焦点。

        而国家外汇局给出的看法则是:下半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还会继续保持振荡走势。

        其中,资本流入压力主要来自于三方面:国内经济企稳,有利于提振整个市场的信心;外贸进出口形势也开始回暖;境内外利差情况还继续存在。

        但管涛也强调:“但另外一方面,要看到中国经济现在进入了三期叠加的状态,所以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还在调整过程中,也有很多不稳定性。总体上,人民币汇率现在已经趋向了均衡合理水平,这种状态下,跨境资金流动出现有进有出的双向波动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在上述判断下,国家外汇局再度提醒提醒企业:从以前只管理单边升值风险转向全面管理双向波动风险。这也是国家外汇局在季度的国际收支发布会上连续第三次给企业敲响警钟。

        “我们提醒境内的市场主体,要注意适应这种新常态,调整自己的财务管理策略,要从过去的那种单边思维转为双向思维,管理好资金还有汇率双向波动的风险。”管涛如是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