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76名厦大学生和校友联名致信校长:呼吁建立校园防性侵规范

澎湃新闻记者 彭玮 实习生 沈思予
2014-07-26 09:4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厦门大学08级中文系李芙蕊投递联名信。

        厦门大学博导吴春明被指诱奸一案仍在调查中,而厦大的众多学生也从热切围观者转变为积极介入者。继122名历史系学生联名声援吴春明后,又有一波力量联名呼吁校园建立防范性侵的规范。

        7月24日,厦门大学08级中文系校友李芙蕊给校长朱崇实寄去了76名厦大学生和校友的防范校园性侵联名信。

        信中提出三项建议:建立预防性骚扰的教师行为准则,明示教师不应与有直接权力关系的学生发生性和亲密关系,否则视情况给予处分或调整职责;建立校园性骚扰防治规范,设立举报、调查、问责和惩戒机制并向师生公开;从预防和应对两方面,面向教师和学生开展反性骚扰的教育和培训。

        曾经介入过多起性骚扰案件的前南都深度调查记者、澳门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李思磐认为:“在中国,高校教师处理学生的利益的任意性过大,而且缺乏监督和问责机制,这就产生了教师向学生寻租的空间,不少女生还面对性寻租和性骚扰的问题。学校对学生可能遭到的骚扰和伤害的没有警惕,学生遭到伤害后相应的举报和支持系统基本为零。这些因素的交叉,导致学生难以坚持自己意愿、维护自己权利,所以学校必须尽快建立相关的防范和应对机制。”

        “事件处理得是不是公正透明,不仅会对厦大的声誉产生影响,也决定着女生能不能在学校中有安全感、对学校有信任感,厦大现在处在风口浪尖,我希望学校不仅能公正处理,而且能以这个事件为契机,开始探讨建立性骚扰防治机制,这对学生、教师和学校都是一种保护,对中国的其他大学也能提供示范。”李芙蕊表示。

        联署人中年龄最大的是厦大77级校友、现任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的邱鹭风,她在联署信中留言道,“支持联署。希望厦大借这次事件,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校园防性骚扰规章制度,变坏事为好事!依法治校是维护母校声誉最有效的方式,相信法学专家朱校长最有感想。祝福母校!”

        7月21日,李芙蕊在网上发起了联署,在两天内就征集到了76名厦大学生和校友的签名,参与联署者有厦大2013级的新生,也有七八十年代入学,至今关心着厦大的校友。

        截至发稿前,澎湃新闻记者未能联系上校长朱崇实获得回应。

        此次联署源于日前一则受到广泛关注的网络举报。6月18日,网名汀洋的厦大女生举报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春明以学术经费开房、“诱奸”女生。吴春明称该女生为“神经病”,对指控予以否认。但7月10日名为青春大篷车的网友声援汀洋,称自己也是吴春明的受害者,她的举报还附上了吴春明的床照和幽会的酒店地址,这一度将厦大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7月15日,厦大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学校在接到关于吴春明的举报材料后已立即展开调查,调查期间中止吴春明的研究生导师资格。

        7月2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122名厦大历史系学生及校友向学校纪委发去联名信声援吴春明,而吴春明在接受校方调查中并未承认诱奸女学生,仅属婚外恋。

        之后几日,缄默多时的网友汀洋在微博频频发声,“厦大纪委工作人员7月22日下午3点才第一次主动跟我电话联系”。

        对于备受质疑的举证,汀洋认为,“其实青春大篷车早已经在7月10日的声援信中已经公布吴春明经常在厦门市思明区明发商业广场附近莲前东路413号的梅园酒店开房,厦大如果要查吴春明在这间酒店的开房记录是不难办到的,然而时至今日仍没有公布举报的调查结果。”

        24日晚,汀洋在微博上表示,2012年8月自己已与吴春明断绝联系,她梳理了吴春明在2012年之前负责的所有项目课题的名目和经费,同时称,“请相关部门仔细核查。”

        网友“青春大篷车”昨日回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称,“学校根本没有调查,他们只是想不了了之,他们料想我们提供不出证据,所以一直在拖延。”

        发稿前,厦大纪委方面仍然拒绝透露调查的进展。

        李芙蕊一直关注着该事件的发展,她认为吴春明事件曝光后校方做出了较为及时的回应,但除了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外,厦大更应重视师生间可能出现的校园性骚扰问题。

        师生关系中的性骚扰在大学里并不罕见,李芙蕊通过同学了解到,有厦大老师向多名系内女生要电话,之后给女生打电话、发短信,甚至在考试前夕或论文指导期间邀约女生一对一吃饭。这些现象让李芙蕊感到不安:“由于毕业、成绩、评奖、推荐等等压力,老师和学生是存在权力关系的,学生是弱势的一方,这就使得女生可能不敢拒绝老师的要求,遇到性骚扰也敢怒不敢言。”

        澎湃新闻与厦大校友李芙蕊就此开展了一番对话。

        

        澎湃新闻:你发起这封联名信的初衷是什么?

        李芙蕊:因为我是厦大的学生,最开始看到吴春明的事件在网上引起很多讨论,也有很多后续的事件来跟踪这个事情。我在学校的时候也听说过有这样的事情,可能没有到这个程度,但确实有学生被老师骚扰的。我同学碰到过老师发短信打电话骚扰,期末考试或是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老师会打那种比较暧昧的电话,或者约出去吃饭。

        我想作为一个校友,我还挺想学校可以以这个事件作为一个契机,建立这样一个制度,为别的学校做一个先范吧。看到这个事件之后,我也上网查了一下,目前中国的高校是没有学校有关于这方面的规定。但是后来我发现一些西方国家、我国的台湾、香港的一些学校都有这样的规定,也看了一下别的学校大概有什么规定,可以借鉴一下。

        澎湃新闻:台湾、香港的学校关于防范性骚扰都有哪些规定?

        李芙蕊:比如有直接权利关系的师生不得发生亲密/性关系,如被发现要停职或处分;有专门的举报机制,鼓励学生举报性骚扰行为;事件立案成立专组调查,立即暂停教师有关职务并即时隔离施受害双方确保不受威胁;明确审理期限等等。

        澎湃新闻:联名信都是通过哪些渠道发布?

        李芙蕊:其实这封信一开始都没有在公开的途径发表,我把写好的这封信挂到了问卷星上,在个人的同学和朋友圈子里来征集这个联署。后来朋友也帮忙扩散到各个平台上去。

        澎湃新闻:我看到新浪微博“新媒体女性网络”也发布了相关信息。

        李芙蕊:是的,这是一个广州性别平等倡导机构。他们的负责人李思磐看到我们发起这个活动后很支持,帮助我们一起来推动这个事件。她也帮忙召集了一些她认识的厦大校友和学生。其实刚开始我发起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没有预测到后面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之后很意外地看到有一些以前的校友也加入进来了。

        澎湃新闻:有校友提出校园性骚扰不仅仅针对女学生,男同学也应当受到保护。性骚扰防治机制也不应当局限于此。

        李芙蕊:是是是,我这个建议也没有写专门是针对女学生的,我觉得建立这样一个机制,对于男女学生、老师、学校都是一个保护。包括也有厦大学生联名上书说吴春明教授是清白的,如果建立这样一个比较完善的机制,出现学生冤枉老师的情况的话,老师的利益也可以得到保护。

        澎湃新闻:此前汀洋在网上举报吴春明诱奸,对于此类学生主动举报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吗?

        李芙蕊:这个事件我现在不太好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就我听说的别的事件来说,几乎是很少有学生主动有勇气说出来。因为即使有学生遭到了骚扰这样的事情,也会迫于学业、名誉等各方面的压力,会选择忍下来。所以我觉得个人举报的方式只能作为一个个案,最终还是需要制度上的一个规定,由学校和其他强制性的部门来监督,保证学生可以受到更大的保护。

        澎湃新闻:此类事情还是与教师与学生之间强弱权力有关。

        李芙蕊:这种权力的关系在学校中是肯定存在的,而且这种关系是不能消除的。我看到国外一些其他学校在制定关于校园性骚扰的规定中,明确规定有直接权力关系的师生之间是不允许发生性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因为这个难免会涉及到老师有权力压迫的。我们不是反对校园里老师和学生一定不可以发生比较亲密的关系,但是在很明显的性骚扰的层面上,学校还是应当有所行动。

        澎湃新闻:那你排斥校园中的师生恋吗?

        李芙蕊:师生恋,其实它的界定很不好说。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你很难界定到底是由于什么而发生的,所以为了保护那些因为老师权力压迫而发生关系的学生,我觉得这种比较直接的师生恋关系不是很适合发生。

        澎湃新闻:你联名信中提到从预防和应对两方面出发,建议也比较简短,之后会有什么进一步的动作吗?

        李芙蕊:我本人没有研究过性骚扰,我其实起到一个牵头的作用,我希望具体的细则应当由校方来做。

        澎湃新闻:目前为止有没有收到校方的回应?

        李芙蕊:没有,因为信才从北京的邮局寄出。我下周会再查看一下。我希望校方能给出一个积极的回应,至于之后,多久会制定出一个怎么样的方案,都是一个过程。就希望这封信不要石沉大海吧,给出回应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