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论地铁涨价

2014-07-28 14:02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北京居民长期享受全国最低(世界范围内也属于极低)的地铁票价,单程2元。市政府每年补贴地铁公司几十亿元,且多年坚称补贴可以承受,地铁不会涨价,日前却有消息称,涨价幅度和方式已经确定,下半年就要实施,令人愕然。北京地铁为什么要涨价?

        为了搞清涨价的逻辑,不得不搞清定价的逻辑。地铁定价问题多年困扰着世界各国大城市。票价太低会造成巨大亏损,需要考虑财政补贴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票价太高不利于市民出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城市努力寻求平衡,但不容易。国际性都市中,只有香港地铁能够赢利,其他都需要政府补贴,只是补贴程度不同。所以大城市地铁定价的逻辑起点类似:一方面要发挥地铁的公共属性,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另一方面避免补贴过多,以保证财政健康和可持续。

        北京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2007年推出2元票价,作为政绩多年宣传,似乎不需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其他城市有艳羡之心,无仿效之力。上海官员曾解释说,北京人口结构年轻,所以有余力每年向公共交通补贴100多个亿,上海养老负担沉重,财政需优先填补养老金缺口。

        上海官员说得不错。地铁定价本质上是地方财政再分配问题。财政分配是二次分配,理应优先考虑公平,养老、教育、医疗和公共交通优于其他事项。民生内部如何分配,应视地方情况而定。

        要保证财政投入合理性和效率,并不简单,需要专业测算。经济学家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如何对公共需求排序,以便让短期紧迫和长期重要的事情优先得到满足。但财政支出也是政治问题。专家测算结果还需要说服民意机关。

        不管是欧美议会,还是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最核心的职责是审核政府预算,但审核方式大不相同。前者非常严苛,甚至导致极端情况。比如金融危机期间,奥巴马政府试图提高政府债务上限,扩大支出以刺激经济,众议院不批准,联邦政府一度面临关门窘境。议会太强势,还可能导致民意裹挟政策,政党竞相以高福利吸引选民投票,财政入不敷出,影响经济活力。有些欧洲国家当前的麻烦,就与此有关。

        中国的问题是人大对政府意志缺乏实质性的约束。财政支出不公平和不合理之处特多,容易造成浪费和官员中饱。

        北京财政补贴公共交通多于补贴医疗,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财政预算是否经过严格审核。地铁定价超低和地铁涨价本身也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两种情形是否经过了充分和严格的审核。

        这次地铁涨价,官方理由是分散客流。这个理由经不起推敲。北京地铁40%的运量发生在早晚通勤高峰时期,天通苑、回龙观等大型住宅区附近极端拥挤。通勤客流是绝对刚需,加上北京的地面交通堵得一塌糊涂,试问能分流到哪里去?

        所以,地铁涨价,分流是幌子,财政补贴无法持续才是真相。问题是,制定2元票价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财政补贴的可持续性?涨价的时候,是否经过充分听取民意?财政投入方向如此剧烈变化,又何尝经过民意代表机关辩论审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