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加拿大学者:中国需加强公共外交,减少北极国家对中方的忧虑

澎湃新闻记者 王泳桓
2014-07-28 18:39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加拿大政治地理学教授表示,中国在北极并未表现出强势一面。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政治地理学教授弗里德里克•拉塞尔(Frédéric Lasserre)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中国在北极地区的行动并没有表现出强势的一面。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北极治理中所出现的安全挑战?

        弗里德里克•拉塞尔:首先,我不是很同意北极地区存在军备竞赛的说法。当然,现在有些北极国家也确实是正在重新调整军事部署以便控制巨大的海洋活动空间。在以前,这些活动空间因为海冰冻结的关系很难获取,但是现在冰层消融了,进入北冰洋的限制要比以前少得多,因此有些北极国家希望能借此机会控制资源开发并且通过插旗的方式来宣示主权。

        这些国家希望通过强硬的措辞来强调他们保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和意愿,从而迎合国内选民们的需要(尤其是俄罗斯和加拿大)。但事实上,这些国家的主权并未受到威胁。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北极地区的非传统安全。现在北极的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生活在当地的人却不得不适应这些快速变化。此外,不断增多的交通运输以及资源开采也增加了北极地区发生事故的风险。

        澎湃新闻:北极理事会现在面临什么问题,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弗里德里克•拉塞尔:北极理事会的运作是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的,但它现在并不是一个管理机构。在如何更好地成为一个管理机构的问题上,北极理事会面临着持续的压力。

        一直以来,北极国家也都有在进行谈判,希望在环境问题上给予北极理事会更多的影响力。但这主要取决于北极国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同意给予北极理事会更多的权力。

        至于涉及到北极安全方面的议题的话,美国很早之前就说了,他们将会否决任何与北极安全有关的议程。

        澎湃新闻:当中国、俄罗斯、美国这样的大国参与北极事务时,那些小型的北极国家会不会担心失去话语权?

        弗里德里克•拉塞尔:正如我之前说的,北极理事会并不是一个管理机构,它没有权限规定或者管理北极。它的运作是建立在共识基础上而已。在这个框架中,那些小型的北极国家具备很大的权力,因为在北极理事会中,有关北极事务的讨论都需要容纳和适应各方意见。

        此外,美国和俄罗斯本来就是北极国家,它们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北极议题的讨论。它们也没有将自己的议程偏好强加给那些小型北极国家,因为北极国家之间的工作关系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短期来看,没有理由认为这种合作模式会有所改变。

        在北极事务上,中国当然会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但是目前来讲,中国还是尊重和遵守规则的。中国通过贸易方式来获取资源,中国的公司也依照法令获得资源开采的许可(比如在冰岛海域)。简单来讲,中国并没有对北极国家表现出“强横”(Bullying)的一面,况且这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澎湃新闻:中国参与北极事务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弗里德里克•拉塞尔:中国媒体上会有很多有关北极的文章,这些文章要么坚持认为北极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要么强烈呼吁中国政府在北极资源分配上分一杯羹。这些模糊不明的主张很有可能促使中国在参与北极事务时变得蛮横,以一种更具攻势的方式来实现其地缘政治的利益。中国政府应该对这些消极的认知有清醒的认识,不过幸运的是,自2012年以后,这些消极性的文章在中国媒体上减少了很多。

        机遇方面的话,我认为那些小型北极国家将会欢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所带来的经济机遇,中国的企业与那些北极国家公司间的合作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科技往往是这些合作中最优先的选项。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中国在北极的真正利益是什么?

        弗里德里克•拉塞尔:在我看来,有两个方面。首先,中国对北极航运和自然资源等带来的商贸机遇确实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这方面,中国的利益和兴趣并不仅仅局限在北极,在中亚、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公司和企业都显得积极活跃。

        其次,中国也强烈希望在有关北极的国际论坛会议中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和主张。中国政府希望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能够得到认可,所以中国非常愿意参加各种各样的地区组织以表达自身的利益和关切,这些诉求都是很合理的。不过中国必须要尊重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并不是北极国家。

        澎湃新闻:中国在2013年的时候成为了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但在此之前,中国曾两次遭到拒绝,为什么北极理事会在2013年转变了态度呢?

        弗里德里克•拉塞尔: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之所以在此前(申请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失败,主要是因为北极理事会里的那些国家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意图感到害怕。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中国仅仅拥有观察员国身份,并不拥有在北极理事会相关议案审议中进行投票的权利。还有一些国家一直担心中国不愿承认它们所拥有的北极主权,所以以此作为理由拒绝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要知道,中国也只有在2013年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之后,才承认北极国家的主权权益。)

        我个人的看法是,北极理事会之前之所以拒绝中国(同样还有日本、韩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的申请,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欧盟政策的牵连。欧盟在2009年的时候通过一项全面禁止海豹等相关产品的决议,这项禁令激怒了北极理事会中的原住民组织(要知道这些组织在北极理事会中非常活跃)以及包括加拿大、俄罗斯、丹麦在内的一些国家。因纽特人坚持表示,如果欧盟不解除对海豹产品的禁令的话,那么欧盟也不可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

        此外,欧盟一直以来希望签订一个与《南极条约》类似的北极条约,可这样一个北极条约将会弱化北极国家对于它们所拥有主权权益的声张,北极国家对欧盟的立场感到不满,并指责欧盟的北极政策目标与北极国家的利益是相违背的。

        为了不让欧盟成为正式观察员国,所以大多数的北极国家就在2013年的时候决定让中国、韩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

        澎湃新闻:北极地区的国家会否担忧中国参与北极事务?

        弗里德里克•拉塞尔:正如我上面有提到的,一些分析人士对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参与北极事务的意图表示担忧。不仅如此,很多的公众舆论和观点也有此担忧。但是这种担忧并不是主流看法。如果这种担忧是主流看法的话,那么像瑞典、丹麦、冰岛这样的国家也不会积极推动和支持中国成为北极的正式观察员国了。

        澎湃新闻: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在北极地区的行为表现出强势的一面,您怎么看?

        弗里德里克•拉塞尔:中国在北极地区的行动并没有表现出强势的一面。中国确实是与一些斯堪的纳维亚国家(Scandinavian countries)保持着很强的经济外交关系,但这在我看来,并没有表明中国在北极地区的行动是强势的。这只是一种为中国自身国家利益服务的很合理的外交行为。

        当然,中国在有关北极地区的很多话语或者表述都是含糊不清的,这也引起了北极地区一些国家对中国政府意图的担忧。比如,中国为什么过了那么久才承认北极国家在北极的主权诉求?如何解释中国国内某些退休军官或科学家在官方媒体上发表的敦促中国政府积极保卫北极利益的文章?又该如何解释某些中国学者对中国应该获取北极海上通道及资源等的强烈主张?获取北极海上通道及资源的方式是通过合理合法的市场机制还是通过强制力?

        这些问题都是北极国家的担忧。那么在这样一种强烈性担忧存在并不断流传的背景下,中国到底应该要怎么做呢?我觉得,中国政府需要在公共关系或公共外交上有所作为以消除上述这些错误认知并减少北极国家的忧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