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丑闻·秘密·监听·隐私:5本有关“斯诺登事件”的书

沙青青
2014-07-31 16:20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斯诺登事件”一直在持续发酵。网络时代的日新月异,除了带给民众前所未有的便捷外,也使政府的监控成本变的越来越低,使丑闻、秘密、隐私、监听成为这个时代无法摆脱的关键词。这里以《无处可藏》为契机,介绍五本相关主题的图书。       

        

        在美国间谍案在德国愈演愈烈之时,英国《卫报》的报道称德国政府正在认真考虑重新使用机械打字机,借此避免遭美国监控网络窃密。德国联邦议会的高级官员表示,日后在起草敏感或绝密文件时,可能会避免使用电子邮件,而改用老式的机械打字机。不过,重新寻回那些“压箱底”打字机的主意并非德国政府所原创。2013年6月,在斯诺登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全球网络监视项目“棱镜计划”后,俄罗斯政府便在第一时间花了近50万卢布购置了一批旧式打字机用于克里姆林宫信件处理。

        转眼间,引发这一连串“多米诺效应”的斯诺登已经在俄罗斯当了一年的“政治难民”,而他引爆的“美国网络监视丑闻”则依旧在持续发酵。除了在美国在德国间谍行为被陆续披露外,斯诺登所泄露文件还指出英国情报部门曾通过伪造网络调查结果的方式来说引导公众舆论,使之朝有利政府的方向发展。当初曾直接协助斯诺登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大量绝密文件的前《卫报》专栏作者格伦•格林沃尔德也在此时抛出了一本描述该事件完整过程的新书《无处可藏:斯诺登、美国国安局与全球监控》No Place to Hide: Edward Snowden, the NSA, and the U.S. Surveillance State)。在书中,不仅描述作者与斯诺登在香港充满戏剧性的会面经过,也详细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计划网络监控的种种细节。此书的内容可与《卫报》另一位记者卢克•哈丁先前一本类似题材的专著《斯诺登档案:被全世界通缉者的内幕故事》The Snowden File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Wanted Man)彼此补充应证。

        
Glenn Greenwald,No Place to Hide: Edward Snowden, the NSA, and the U.S. Surveillance State, Metropolitan Books, 2014.04.

        

        

        
 《无处可藏:斯诺登、美国国安局与全球监控》,格伦•格林沃尔德,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
        
        
The Snowden File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Wanted Man,Luke Harding, Vintage, 2014.02.

        

        “棱镜计划”的直接执行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已成长为美国情报界内人员规模最庞大的机构,其雇员总数便比全美其他情报部门的总和还要多。但自1952年成立后,外界几乎对这个神秘的情报单位一无所知。直到1983年,调查记者詹姆斯•班福德才出版了第一本全面介绍国安局情况的专著《迷宫:美国最秘密的情报组织国安局内幕》The Puzzle Palace: Inside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America's Most Secret Intelligence Organization)。“棱镜计划”遭曝光后,国安局的角色再度为人所瞩目。这本30年前的老书,又一再被人提及。根据书中所披露的信息,名义上隶属国防部,实则直接听命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美国国安局,几乎可以不受监控地从事针对任何人,且无任何一项具体法令界定其权责范围。

        进入20世纪90年代,除了电话、电报等传统通讯手段外,国安局又将电子邮件、网络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皆纳入其监控范围。“九一一事件”后,詹姆斯•班福又先后出版了两本关于国安局的专著:《秘密之形:国安局最高机密解析》Body of Secrets: Anatomy of the Ultra-Secret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阴影下的工厂:国安局从911到窃听美国》The Shadow Factory: The NSA from 9/11 to the Eavesdropping on America)。在“斯诺登事件”之前,他就在这两本著作中指出为了搜寻打击恐怖分子,国安局的监控行为不仅针对外国组织或个人,还在没有法院许可的情况下对普通美国公民开展大规模监听行动。

        

        
The Puzzle Palace: Inside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America's Most Secret Intelligence Organization, James Bamford,  

Penguin Books, 1983.09.

        

        
Body of Secrets: Anatomy of the Ultra-Secret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James Bamford, 

Anchor Books, 2002.04.

        

        
The Shadow Factory: The NSA from 9/11 to the Eavesdropping on America, James Bamford, Anchor Books, 2009.07.

        

        曾主持调查“水门事件”参议员弗兰克•丘奇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担心以国安局为代表的监控力量“随时可以转用于对付美国人民,从而没有哪一个美国人能够藏得住一点隐私。这是一种监听一切——不管是电话还是电报——的能力。人们将无处可藏!”而“棱镜计划”披露出的细节却也印证这种担忧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网络时代的日新月异,除了带给民众前所未有的便捷外,也使政府的监控成本变的越来越低。国安局的网络信息采集系统每天能截取超过10亿份的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电话以及其他形式的通信信息,能够覆盖全美75%的互联网流量。如此庞大的监控规模,在网络时代之前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在大数据概念风行之时,国安局则在不知不觉间累计了20万亿件网络通讯信息。

        而这些行为在支持斯诺登的美国人看来,无疑是粗暴侵犯了美国社会最珍视的权利之一——隐私权。自1890年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正式提出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法理概念后,“一个人独处的权利”便被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社会视为常识。围绕“斯诺登事件”的一系列争论,则似乎在提醒美国主流社会舆论:这项权利正在渐渐被人们所忽视乃至遗忘。

        
The Right to Privacy: with 2010 Foreword by Steven Alan Childress, Samuel D. Warren& Louis D. Brandeis,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2010.04.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