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一论新常态:增长动力在哪里

2014-08-10 15:55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中国过去十年的经济增长可用“非常态”形容,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接近10%,经济结构极度重型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就很大,挑战也不小。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这种“非常态”不可持续。

        因此,中国经济从“非常态”向“新常态”过度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经济条件发生重大转变之后,中国经济没有必要冒着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风险,去赚取“非常态”发展道路上的最后一个铜板。

        不过,从“非常态”向“新常态”过度,同样也面临挑战。最直接的挑战就是挑战决策者的定力。经济增长速度从10%左右向7%左右调整,三个百分点的增速下调很难不引发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能否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担忧。但是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提出“新常态”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时所指出的,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这种平常心态的底气在于,新常态虽然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换档的颠簸与阵痛,但同时也有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可供发掘。我们可以从供给端来说明这一点。

        “新常态”下之所以会面临经济增速下调的挑战,很大程度上在于供给因素中的人口因素、要素成本出现了拐点,即中国人口增速下降并可能出现负增长;中国由于环境污染压力大,将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成本。

        但是供给因素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做得好,能够成为“新常态”阶段的经济增长动力。这个因素就是制度因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用混合所有制替代国有体制,彻底激活民营经济。这将在未来极大提升企业以及经济效率。

        实际上,在过去“非常态”时期,每一次基于经济下滑而出台的宏观刺激政策,由于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在经济中所占据的独特领域和地位,都获得了极大的膨胀,同时,由于挤出效应,恶化了民营经济的生存环境。因此,这个过程在支撑了经济增长速度反弹的同时,也极大损害了资本与企业的投资效率。

        除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新常态”下可以释放的制度红利还有很多,不再一一举例。必须强调的是,所有制度红利,只有伸手去拿去争取,才能真正地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