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精神炸弹《资本论》:从德国到中国

澎湃新闻记者 钱冠宇
2014-08-10 11:09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编者按】

        1867年9月14日,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出版。毫无疑问,它就像一枚重磅的精神炸弹,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影响直到今日。

        1965年,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在高等师范学校的《资本论》研究班专题讲座会上说:“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从未停止透过那些为我们阅读《资本论》的人的著作和演说来阅读《资本论》。他们为我们所作的阅读有好有坏,他们中间有些人已经死去,有些人还活着。这些人有恩格斯、考茨基、普列汉诺夫、列宁、罗莎•卢森堡、托洛茨基、斯大林、葛兰西、各工人组织的领导人、他们的追随者或者他们的论敌: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 ”

        如今,加入阿尔都塞所言的这个行列的是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今年3月,他出版了700多页的学术著作《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红遍世界,议论滔滔。这部著作的标题表明皮克迪是在向马克思的《资本论》致敬。

        据悉,《21世纪资本论》中译本即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不过,你了解《资本论》最初是如何被译介到中国来的吗?

        

马一浮最早将《资本论》引进中国

        “昨日,吃种种之药,吃一块之面包,吃半杯之饭,都不觉好恶。晚来,脸痛略减,早起,又甚,奇哉。下午,得英译本马格士资本论一册。此书求之半年矣,今始得之,大快!大快!胜服仙药十剂!余病若失矣!’”(《一佛之北米居留记》)

        这是国学大师马一浮青年时期留学美国的一段日记,写于1904年3月17日。日记中提到的那本有如“仙药”一般,使病中的马一浮精神焕发的书籍正是马克思《资本论》的英译本。马一浮早在出国之前就已听说了这部出版于1867年的巨著。

马一浮留学日记《一佛之北米居留记》手稿原件。

        1904年5月6日,马一浮从美国返回中国,临行前又购买了一本《资本论》德文版。回国后,他将原有的英文版《资本论》送给了好友谢无量,德文版《资本论》送给上海“国学扶轮社”的负责人刘师培收藏。

        后来由于刘师培叛变革命,“国学扶轮社”被查抄,《资本论》流失于民间,所幸被谢无量在旧书摊上发现(一说被马君武发现),重又买下还给马一浮。1937年,竺可桢邀请马一浮到流亡中的浙江大学讲课,马一浮遂将此书赠与浙大图书馆。

李汉俊与《马格斯资本论入门》

        1920年,上海新文化书社出版了一本译著《马格斯资本论入门》,“马格斯”即“马克思”。有研究者称,毛泽东最早就是通过《马格斯资本论入门》接触到了《资本论》。

        译者李汉俊在序言中对该书做了简单介绍:“原著叫作Shop talks on Economics,系《万国社会党评论》联合编辑者米里•伊•马尔西(Mary E.Marcy)所著。内容是将马格斯经济学说底骨子即商品,价值,价格,剩余价值,以及资本和劳动底关系,用很通俗的方法说明了出来的。”

李汉俊译《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上海新文化书社,1920年。

        不过,李汉俊并非直接从英文原文翻译,而是根据日本人远藤无水所译《通俗马格斯资本论》进行的重译。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原名李书诗,又名李人杰,是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3名代表之一。1902年,他被张之洞选派到日本留学。读大学时与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有师生之谊。

《资本论》第一篇的汉译接力

        1930年3月,上海昆仑书店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译者为陈启修。而当时出版此书的昆仑书店经理李鹤鸣,正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

        陈启修,字惺农,1886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曾用笔名勺水、罗江,后改名陈豹隐。191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曾是河上肇的学生。五四前后因在北京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驰名,主要著作有《经济学原理十讲》、《经济学讲话》等。

        陈启修在早期传播《资本论》方面起过很大作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辞去武汉《中央日报》总编辑的职务,脱党蛰居日本,继续从事理论著述、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

        1930年,陈启修在日本译成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主题为“商品与货币”,并作为《资本论》的第一分册出版。这是《资本论》中最为基础又不好理解的部分,遇到难译的地方,陈启修就加上自己的“陈注”,正文中“陈注”有47条,除3条注译地名,其余都是讨论名词的翻译问题。

陈启修译《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昆仑书店,1930年版。

        不久之后,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曾留学苏联的潘冬舟,续译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至第四篇,以第二分册和第三分册的形式分别于1932年和1933年由北平东亚书店出版。至此,读者若能将陈启修翻译的第一分册和潘冬舟翻译的第二、三分册《资本论》摆在一起,就可以说是拥有《资本论》第一卷的完整本了。

1938年:《资本论》全译本诞生

        1938年9月,在《资本论》出版71周年之际,经济学家郭大力、王亚南合作翻译完成了《资本论》的全译本(三卷本),由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

        郭大力(1905-1976),江西南康人,1923年入厦门大学学习化学,后转学上海大夏大学攻读哲学。王亚南(1901—1969),湖北黄冈人,1926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教育系。

郭大力、王亚南合译的《资本论》全译本。

        1928年,郭大力在杭州结识了同样流寓大佛寺的王亚南,两人商定共同翻译《资本论》。他们首先从翻译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开始,一面为翻译《资本论》作准备,一面等待《资本论》的出版时机。

        1930年他们翻译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932年出版),1931年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934年出版)。终于在经历了重重波折之后,1937年初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接受了《资本论》的全译本,该出版社是李公朴、艾思奇、柳湜、黄洛峰、郑易里等创办和主持的书店。

1949年之后的官方权威译本

        1953年1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成立,编译局组织专家根据相关德文、俄文版《资本论》,并在参考郭大力、王亚南译本的基础上,翻译《资本论》(三卷本),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5卷,由人民出版社于1972—1974年出版。

        2001—2003年,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23—25卷的基础上,中共中央编译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91年历史考证版第2部分第10卷(即1890年由恩格斯编辑出版德文第4版)、民主德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编辑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3年德文版第24卷、《资本论》1894年德文版第3卷,重新校订后相继翻译出版《资本论》(三卷本),并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4—46卷。

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004年,单行本《资本论》(三卷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参考资料:

        1.散木《马一浮和陈寅恪谁最早读原文〈资本论〉》,《中华读书报》2002年4月17日;

        2.刘南燕《陈启修——第一位翻译《资本论》的中国学者》,《前进论坛》2003年09期;

        3.廖信春《江西人郭大力:《资本论》中文首译》,《党史文苑》2005年07期;

        4.郭伟伟《不应遗忘的<资本论>翻译者》,《北京日报》2012年5月14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