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四川泸州副镇长“高调辞职”一年:买车买房,月入2万

澎湃新闻记者 邱萧芜 发自四川泸州
2014-08-25 12:32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辞职下海”的副镇长赵光华如今贷款买了车也买了房,他自称月入2万。澎湃新闻 邱萧芜 图

        还记得四川泸州古蔺县石宝镇“辞职下海”的副镇长赵光华吗?

        2013年7月,他辞职时发表了一篇《我为什么要辞去副镇长职务和公务员身份》的感言信,吐槽每年4个月在维稳,只有4个月在干“正事”,工作压力大、收入低,工资仅够给孩子买奶粉和尿布钱,工作6年了还靠父母接济养家糊口。

        时隔一年了,他过得怎么样?

贷款买了车也买了房

        赵光华开着一辆新款君越轿车来汽车站接到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这辆车是他辞职后贷款买的,顶配,办下来34万人民币。

        黑框镜,平头,微胖身材,喜欢笑,口头禅是“没有关系”。赵光华的电话较多,他的嘴巴与耳朵较忙。如,从车站到他的律师事务所,10分钟车程,用车载蓝牙接了3个电话。他说:“最近(接到的)案子比较多。”

        赵光华告诉澎湃新闻,去年他辞掉石宝镇副镇长后没多久,某集团的董事长看中了他的胆识,邀请他去集团下属一家公司担任负责人。

        不过,尽管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美差”,但半年后,赵光华还是选择了创业。

        赵光华说,自己在这家公司干得不错,但内心深处最想转行做律师,而且在公司工作期间,也不断有人打电话过来咨询一些法律问题,半年后(2014年1月),他还是成为了一名律师。

        “最开始对案源没报太大希望。”赵光华说,“我知道做律师第一年很难接到案子,所以我甚至拜托妻子养我一年,一年内凭自己的本事去接案子。”

        但没想到上门找他办案的人意外地多。在单干了几个月后,他决定搞律师事务所,培养年轻律师办案。

        关于收入,赵光华说,做律师后,现在的收入是以前的5-6倍。他说,转行后,自己在泸州市按揭了房子和车子,月均近2万元的收入除去房车按揭和生活必需开支后,还能剩5000多元,妻子在一家银行上班,收入尚可,生活上不再如以前那么拮据,“已经不用父母接济了。”

反驳“某领导”,我过得很好

        赵光华回忆,去年7月辞职以来,有很多前同行(基层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大多是感谢他,帮他们说出了不敢说的话。

        “我不后悔,事实证明我‘走出去’是对的。”赵光华说。

        赵光华的妻子陈绪告诉澎湃新闻,当初自己和家人是不赞同他辞职的,都认为在体制内呆着“旱涝保收”,即使国内经济不景气也不需要担心,“工资都在那儿。”

        但一年后,她的看法改变了。

        “他以前工作比较稳定,但是我们一个月基本上只能见两天面。他现在工作不如体制内稳定,但是我认为只要俩人能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我也满足了。”

        赵光华说:“家人现在很支持我的工作,现在他们还经常帮我发(律师)名片。”

        今年3月19日,赵光华发了一条微信:“近日听闻某书记在鄙人辞职后还不忘恶语相向,说什么“我看他以后就抱着娃耍”。结合以前此人那番“选择公务员,就要放弃家庭”的言论。我不得不说话了。我从不鄙视公务员,我庆幸几年学到的经验。我呼吁给他们应有的待遇,他们也要生活。让他们多点时间做份内事,少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在这条微信中,赵光华还附上了一家三口的甜蜜合影,以及宽敞办公室、黑色私家轿车的照片,以此证明“我过得很好”。

        赵光华告诉澎湃新闻:“走出体制后,我才真正发现自己的价值。在体制内,评价尺度永远只有一个:领导。领导的评价足够左右你今后的人生。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对我的评价尺度不单纯只有是领导,而是整个社会,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评价并不能左右我的人生,最多只会对我造成一些影响。而我认为在这样的评价尺度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价值。”

力挺公务员涨薪,吐槽时事

        赵光华的微信个性签名:前著名副镇长,现准著名律师。并附上了私人电话。

        他时常在微信上晒外出旅游住的套房、海景房,晒美食,还上传了美女图片。此外,他还关心时事,力挺公务员涨薪,吐槽“不合格官员”。如下:

        2013年12月2日,转发《公务员工作5年月薪不到5千元》,留言:你们看看,我说吧。

        2014年4月14日,转发《副镇长上任首日饮酒身亡》,留言:都是副镇长,哥们你运气也忒差了。

        2014年5月28日,转发《安徽老人棺木被砸,为逃避火葬自杀》,留言: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官员,真是空前绝后。

        2014年6月21日,转发《公务员薪酬改革定调:涨工资》,留言:请多理解基层公务员,加工资!

        2014年6月23日,转发《民众为何反感公务员涨工资?》,留言:“香港金融危机,征求意见是否降低公务员工资,百分之八十香港居民认为不能,他们说我们宁愿保持他们的工资,也不把他们逼成贪污犯。如果在大陆,民众肯定说最好公务员没有工资。理性点吧,公务员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你想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另外,公务员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常怀忧民忧天下之心!”

        2014年7月19日,转发《39岁法官辞职:没得到应有尊严》,留言:他的辞职比我下定了更大的决心,理由却极为类似,维稳。

        2014年7月25日转发《辽宁一法院11名法官腐败被查》,留言:同志们,小心啊!

谈辞职:始于“一场车祸”

        澎湃新闻:何时萌发辞职想法的?

        赵光华:那是2013年2月,那天我从石宝镇回家,刚到家就接到了一个电话,说镇里出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非法营运的面包车翻到山下去,11人死亡。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了,我想到我可能要被判刑。我当时就打车赶了回去,连续48小时在做事故处理工作。后来经查实是一辆合法营运的大巴车司机因转弯的时候操作不当引起的一场交通事故,并不是我的责任。

        经过这次事故后,我开始后怕了,要是当时真的是个非法营运的面包车,那就是我的责任,我就真的可能要被判刑。

        从此以后,我就经常用这个例子来劝说家里人。在2013年5月,我成功做通了家里人的工作,6月份我向上级部门递交了辞职报告,7月份,报告就批下来了。

        澎湃新闻:这是否说明你的抗压能力不够强?

        赵光华:不,我不这么认为。我辞职是出于一个长期的考虑,并不只是因为这一次车祸,我看清了事实。

        澎湃新闻:你曾说,周围有辞职想法的公务员很多,为何辞职的只有你一人?

        赵光华:我周围的基层工作人员至少有80%以上的人都暴露出这种想法,但他们都不敢真的去做。我这儿有条以前同事的短信,我来念给你听“我的父母和妻子认为辞去公职对于出生农村的我以及我们这个家来说太冒险了,他们觉得我还是应该过平淡安稳的日子。说实话,我自己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坚决,加上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我想这个事情还是先放一放。”说到底,他们都不愿意放开体制。

谈基层公务员:压力大,待遇低

        澎湃新闻:你认为基层公务员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赵光华:一,对工作环境不满。比如电脑,我来石宝镇都一年了,才配了电脑,之前办公连电脑都没有。二,交通环境恶劣。我们下乡工作从来都是坐摩托或者走路。三,待遇低。四,前途迷茫。

        如:一般来说一个镇上只有1个镇长,却有3-4个副镇长,就比例来说,晋升机会小。还有因照顾不到家人,遭到家人的抱怨。我说个真实的事例。我当副镇长两年,只外出旅游过一次,还是自费。2013年我利用清明节的假期准备去和家人团聚,但刚走到半路,来了个电话,说是镇上有个事情要回去处理,我只好又折了回去。办完事情后我恳请领导把我的假期补上。一星期后,我用补上的3天假,加上2天周末的假期,带着妻子去海南岛耍了一次。出去的这5天,我不敢发微博、微信、空间,生怕有人知道我出去玩了,我每天都在祈祷我的电话千万不要响,就怕领导通知有事。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中国官员自杀?

        赵光华:我只能说,我很难切身感受,但是我能理解他们。

        澎湃新闻:回头看,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吗?

        赵光华:没有丝毫后悔,辞职后我已经买车买房,这些都是当年想都不敢想的。我说个实例,以前我当副镇长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是外面下起了大雨,我总是担心会不会有地方滑坡,翻来覆去睡不着。但现在晚上就算雨再大,我也能睡个安稳觉。

        澎湃新闻:看你微信,你辞职后一直在关注公务员的待遇问题。

        赵光华:作为之前他们的一员,我也想呼吁,尽一点绵薄之力为他们争取一些利益。我能亲身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无奈,所以我还在继续关注他们。

谈工作:凭能力吃饭,没靠法院、政府工作背景

        澎湃新闻:辞官一年,最明显的改变是什么?

        赵光华:相比以前要轻松很多。如,我以前特别讨厌接电话,因为一接电话就代表有情况发生,但是现在我特别喜欢接电话,因为一接电话就代表又有案子可以接了。(笑)

        澎湃新闻:是否有人冲着你“高调离职”,曾经的法院、政府工作背景来委托你?

        赵光华:我不认为我离职很“高调”,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无心之举,尽管事实上是挺高调的。“高调离职”确实给我带来一部分案源,但占比不足三分之一。至于那些觉得我官商“两头吃”的人,这个真没有。有些人可能认为我既在法院干过,又在政府干过,肯定这两头都有点关系,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只能说我两头都干过,我处理这方面事情的能力和经验确实要比别人强一点而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