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无秘”创始人林承仁:我们被说充满负能量,但有办法控制好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
2014-08-26 11:4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无秘”的前身“秘密”饱受争议。

        “无秘”是中国第一款形成规模的熟人匿名社交产品,其前身为“秘密”。

        “就好像你和朋友正在参加一个假面派对。”这款基于通讯录的软件灵感来自美国估值已达1亿美元的“Secret”秘密应用,可窥探朋友私密的一面,并完全匿名与朋友互动。

        今年4月初,“秘密”一经推出便迅速蹿红,短短的一天内,在苹果App Store占据了社交类免费榜第一的位置。不过,5月8日遭到苹果APP Store下架,近两周后复活,名称由原来的“秘密”改为“无秘”,App界面也出现大幅调整。

        这款爆红产品的创始人林承仁出生福建,幼年举家迁往香港。中学毕业后前往美国,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修完了人工智能方向的学位。硕士毕业后,他选择了亚马逊工作。原计划做一年就出来创业,但是在里面不断升职,学习到新的东西,三年后,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

        2009年,林承仁回国创业。2013年年底,无觅网发展碰壁后,他花了大量时间分析现有的行业和软件,敏锐的觉得匿名社交会是下一个热点。“社交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他说服团队。

        如今,“无秘”发展迅速,比社交类明星应用“陌陌”发展期间的同比增速要快好几倍,仍在快速扩张。林承仁认为匿名的社交方式特别适合中国,这也是“无秘”受欢迎的原因,“我们是一个不太善于也不鼓励表达自己情感的族群,其次,在匿名的世界里,名人的话语权被削弱,人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

        然而,匿名的特点使得该软件自诞生之初就因存在谣言诽谤、暴力色情、曝光隐私等不良内容饱受争议。针对这点,林承仁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团队从多方面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人工审查和举报制度,希望用户珍惜匿名的好处。在软件的《社区公约(试行)》中也划分了5类违规内容:点名人身攻击、暴力色情、谣言及虚假信息、垃圾广告以及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信息。

        “我很大了,”33岁的林承仁笑着说,“现在都说90后了嘛,我是刚刚好进入80后的。”这位技术出身,拥有硅谷极客的气息的互联网创业团队领袖更倾向于从做事的结果来鉴别一个人的能力,“而不是靠他讲出来的”。

        

对话林承仁

        澎湃新闻:使用无秘,需要用户输入手机号码,也要访问用户的通讯录。首当其冲,无秘掌握了大量的用户信息之后,如何防止外泄,不让用户担心隐私泄密呢?

        林承仁:我们在这方面其实是做到比较极致的。比如说,哪怕整个数据库都开放到外面,那些都是单向加密过的信息,无法还原到原来的手机号,更不用说用户密码了。另一方面,我们内部人员也是看不到这些信息的。

        澎湃新闻:产品上线后,成绩出人意料得好,受热捧的同时也遭到不少诟病。听到的最多的批评声是些什么?

        林承仁:用户反馈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解锁。而在媒体上可以看到一些认为这个软件充满负能量的议论。不只是现在,这是我们产品一经推出就收到的一种反馈。

        我们的软件有个特性,就是用户注册后,在这个社交平台上,人人平等。但比如说,微博上,就有一种倾斜度,一个拥有诸多粉丝的大号,言论就更有影响力。在匿名平台上,这种影响力就全没了,名人和常人的力量是一样的。一个用户可能对某种现象或名人不满,就可以在平台上宣泄,很多媒体诟病这一点,其实主要还是看圈子,在学生圈,看到的东西会跟媒体圈完全不一样。

        澎湃新闻:确实,匿名软件的自身特点包括满足人们窥探欲、倾诉欲,也更容易导致谣言多发、曝光他人隐私等负能量的产生。不少人觉得,这类似于原罪。你怎么看这一观点?

        林承仁: 就像是一把刀,关键是如何使用。实名平台也会有缺陷,比如说人会变得很假,很多人发的东西跟心里想的根本就不一样。你看,每次出了任何事故大家都要点一根蜡烛,但可一个人真正的想法和平常的行为,可能跟表现出的是两回事。实名平台上,他怎么样都会去维护这个身份,像是个人品牌一样。还有,像朋友圈,展示的都是一个人比较表面化的,很多心灵鸡汤,各自存在各自点赞。

        而匿名是有副作用,一些特性导致有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但绝大部分用户会比较真实地去讲一些心里的看法。我们期望,匿名的平台也能够发挥出它的价值。实名和匿名,这两个世界在现实中也都是存在的。只是说,毕竟一个工具有一定的能量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力量控制好。

        澎湃新闻:匿名的平台会对一些负面的心理有放大、纵容的效果吗?

        林承仁:我是觉得一个人本身比较正能量,他做的东西也是比较正能量;一个人负能量,他的内容也会偏向负面。在匿名平台上,展现了各种各样的人性。

        澎湃新闻:所以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对于研究社会心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林承仁:对,我也是这么想。有时候也会把它当成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在里面做一些不同功能的调整,研究用户行为是怎么展示出来的。因为我们也在探索这条路怎么走,哪些规则是必须制定的,哪些是需要放宽的,在不断尝试。每隔一两个星期,都会有一个小版本。

        澎湃新闻:“IT大佬吸毒被抓”风波之后,无秘团队表示坚决打击谣言及不实信息。新版的后台审核机制有改进,增加了举报类型,后台会进行审核处理。专业团队具体如何来辨别谣言、中伤等负面信息?

        林承仁:我们是国内最早做匿名软件的。推出之后,在各方面,都对业内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开始,我们在审核方面的人员配备还不足够,但最初约一周的时间,平台上好的、坏的,情绪激烈的、带有攻击性的,什么样的言论都有。看到这种用户行为后,我们就制定了社区规范,包括惩罚制度,也立刻召集了审核团队来处理。比如那时候有很多点名攻击他人,评论下也都是跟帖骂人的行为,我们是不鼓励的,也不是我们的本意。审核人员看到类似的故意中伤,点击“警告”按钮,那么相关的一系列用户就会受到惩罚,例如在一段时间内屡次触犯,那就可能会被关进小黑屋,不准发言,再严重就会被封号,用不了软件。整个自动的机制设计得比较完善。

        澎湃新闻:有时候,审核辨别的边界是不是会比较模糊?

        林承仁:我们把违规的内容分成5大类,如果用户收到警告,会标识出违反的条目,比如广告、攻击谩骂、不当的政治言论。绝大多数的问题都很明显。比较模糊的,就根据具体事件做判断。我们是所有匿名社交软件中,唯一一家设有惩罚制度的。此外,除了内部管理,我们做内容的,也经常要和不同的政府部门沟通,所有的产品一直都有外界的监管。

        柯震东吸毒被抓的消息,在新闻报道之前就在无秘平台上出现了。周一报道确认后,很多人就觉得无秘的爆料可信,因此随后IT大佬涉嫌吸毒的信息就是可能是有人趁着这一时机发布,经过不断发酵,再加上名人转发,就连带着很多后续的效应。

        澎湃新闻:此前,关闭了经营4年多的无觅网,很舍不得。下决心的时候,会比较困难吗?

        林承仁:是很舍不得的,因为我自己很喜欢阅读,是一个超级重度的用户。我会花很多时间用移动客户端浏览各种资讯,主要在互联网科技领域,还有一些重大的新闻。关闭无觅网,也是迫不得已,可惜没能做起来。当时秘密已经做起来了,同时运营多个产品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我们压力很大,只能选择前景更好的,尽量把它做好。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你必须很专注,才有机会和大公司抗衡。

        澎湃新闻:一路走来,从创业开始,之前的每一步对于今天的“无秘”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

        林承仁:如果没有之前走的那些路,“秘密”一定不会出现在我公司。机会是无法预料的,但也是不断过来的,今天错过一个,明天可能还会有新的。很多情况是看不到或者明明看到了但却来不及,没有能力把握。所以过往走过的路很多是经验、资源、技术的积累,这些东西让你之后看到机会时,能够足够快地抓住。我觉得,如果团队的学习能力够强,那么始终会走到那一步,经过起起伏伏、成功失败,再次看到机会,把握成功的几率就能大一点,当然最后还是要看运气呀。

        澎湃新闻:6月份,Secret的中文版宣布入华,你们拒绝了合作运营,随后他们向苹果举报,当时苹果商店下架了你们的产品,你是怎么想的?

        林承仁:美国的秘密刚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没有很火。上线后,我们的产品很火,可能让美国团队有个错觉,以为这样一个产品放在中国就会大成,所以希望我们不要做了,帮他们做,但这是我们唯一一个创业项目,不可能就这样放弃了。可能外界看不出来,我们在产品和运营细节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想进入中国市场,有一个方式就是通过苹果举报我们,举报理由是因为中文名字与我们的重合。当时我是很不满,下架对他们进入中国是有好处的,更多的是一个商业策略的竞争。现在看来,他们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也没有什么用。

        澎湃新闻:在同类匿名社交软件中,你认为“无秘”现在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林承仁:拿美国秘密的中文版来说,没有起来的原因有太多了,大部分外国的公司要成功进国内很难,他们把服务器也放在美国,功能更新也是等美国实施之后再带到中国。这样的模式下,肯定很难根据本土的用户行为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创业已经有3、4年了,开发过很多产品。在速度和执行方面要比其他团队快很多。也因为是第一家,所以我们获得了比较多的用户,也比较早看到用户行为,累积了数据。走得越前面,就会越知道会有哪些问题,去做什么样的判断,这会是我们的一些优势。

        澎湃新闻:现在不少用户觉得用的人多起来之后,无关痛痒的内容占据了一大部分,原来看到爆料的刺激和新鲜感减少了。团队如何看待这一意见?

        林承仁:这是我们故意规划的一个方向。早期,在平台上会爆各种料出来,很多人抱着看爆料的心态把我们当做是一个媒体,但那不是我们长期想要做的,所以会引导内容往社交的方向走。

        澎湃新闻:从初期到现在,从后台来看,用户的行为有哪些变化的趋势?

        林承仁:早期攻击性强的有很多,但社区规范实用后,类似情况大幅度下降,过尺度的现在就比较少,这也主要跟引导有关系。而一直以来,校园、情感相关的内容是占大多数的。我们没有特别定位固定的群体,想做的是通用于各个年龄层的社交应用。

        澎湃新闻:相同行业内,有比较钦佩的人吗?

        林承仁:有很多都不错的,举个例子的话,曹毅很不错。我是后来才知道他比我还小好几岁,曾经是红杉全球最年轻的副总裁,后来跳槽出来做基金。更多是因为我跟他接触很频繁,他是一个在执行、想法各方面能量非常强大的人。作为投资者,给创业者带来的价值也特别多。在我接触的人中,他是我挺佩服、喜欢的,既是投资者,也是创业者。我发现,他每天起床特别早,是非常勤奋的人。其实业界中特别能干的人,花特别长的时间,投入做一件事,所以能做得好。另外,有了今时的地位,曹毅还是很谦虚,身上有很多方面值得人敬佩。

        澎湃新闻:工作之余,现在有个人休闲时间吗?一般会做些什么?

        林承仁:以前个人兴趣爱好挺多的,现在创业确实很忙,没什么时间。周末会有些闲暇,我会回家跟父母亲吃个饭,他们年纪也比较大了,会跟他们聊个天。

        澎湃新闻:作为技术出身的创业领袖,在带领团队时,你最看重哪些方面?

        林承仁:我觉得最要紧的是把重要的事情抓好,其他方面就会很容易。而重要的事情有三,第一,招进来什么样的人,踢出去什么样的人;第二,公司核心产品的方向;第三,钱。

        人的方面,我比较看重能做事,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的,而不是在那边巴里巴里,但做不好事的。我比较希望用做事的结果来鉴别人的能力,而不是靠他讲出来的。

        澎湃新闻:“无秘”正在扩张,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

        林承仁:整体的方向还是在社交的方面,尽管外界很喜欢把我们定义成一个媒体,但我们还是想探索一下熟人之间匿名之后采用什么样的社交方式会比较好。让人了解周围朋友对人对事的真实看法和感受,是我们的本意,不用背着一个身份讲不出来。我们并不想做成一个媒体,炒作对我们来说意义不大。我们现在有三四十个人,会扩张到接近一百人,接下来还会推出一些新功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