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学人:中国农村贫困生学业堪忧,高中是“最大瓶颈”

Economist
2014-08-27 09:28
来源:澎湃新闻
唐人街 >
字号

来自湖北黄冈的16岁青年詹林鑫在车间学习组装柴油发动机。  CFP 图


        【编者按】

        《经济学人》近期多篇文章都将目光放在了中国身上,除了有关“中国人想要什么”一系列文章,该杂志的一篇文章关注了中国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文章指出,“中国有许多农村青少年都未读完初中。对这些青少年来说,这意味着将成为(低端)劳动力。”

        

        文章开头讲述了一位中国瓜农的儿子的情况,“像许多青少年一样,严景涛(音译)没有什么继续上高中的本事。去年9月,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和3名同学在开封市郊的一所职业学校里开始学习电脑动画。11月的时候他就退学了,这个班级最初有57人,其中23人不到两个月就退学了。学生们经常陷入争吵,并为了去网吧玩游戏而逃学。”

        而18岁的小严在当地一个军用机场里得到了当保安的体面的短期工作。他说,“我的工作比我朋友的工作要好。”但是他渴望学习一项技能,并得到一个长期的工作。

        文章肯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在中国过去的30年里,中国在让农村孩子上学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推动了中国低端制造业的发展。”但文章也指出,如果中国要实现“知识经济”,政府就必须改变农村青少年的受教育方式以及农村学校经费来源途径。

        “自1986年起,初中成为义务教育。在大城市,完成中学阶段剩余的3年也就是高中阶段,已经成为规范。在农村,进入高中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很不普遍。1990年,只有7%的农村孩子上了高中。如今这一数字可能略高于三分之一。即使在初中,辍学率也很高,一项对四个省的农村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个比例在六分之一到接近三分之一之间。

        文章指出,导致高中辍学的一大原因是学费问题,因为高中教育不是免费的,此外高中学校远离村庄使得学生不得不住校也成为问题。包括书本费用在内,3年的学费动辄数千美元——超过了农村贫困家庭一年的收入。大约有一半的孩子因为在中考中考试不及格而不能进入高中。其他的孩子离开学校是因为他们可以得到他们所认为的体面的工作。低技术含量工作的工资近年来大幅上涨。

        “从九十年代以来,数千万的农村务工人员向城市转移。但是中国的户籍制度,让这些农民工很难将子女送进教育资源更好、管理更好的城镇中学。他们通常别无选择,只能把他们的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一系列父母监管问题也成为了许多学生所面临的困境。”

        文章对比了一些新兴经济体过去相似的发展阶段称,中国要落后一些。文章指出,韩国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几乎所有人都能得到完整的中学教育。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经济学家许霓妮(Niny Khor)表示,相比之下,中国城乡教育水平相差差不多3年。她将农村高中称为中国教育体系的“最大瓶颈”。

        “中国已经着手使教育成本更低。在2006年开始减免了小学和初中的课本费以及学杂费。但是城镇中学的预算仍旧比农村中学高得多(有些情况下,比整个县的教育预算都要高)。农村地区的政府都四处筹钱,这不约而同意味着从家长身上赚钱。”

        文章指出,中国科学院的易红梅和斯坦福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gram ,简称REAP)的研究人员发现, 最贫困的学生的辍学率是他们所调查的其他学生的两倍。由于家庭资金紧张,有一个或以上的兄弟姐妹的也更容易辍学。他们还发现,如果父母病倒了,贫困学生往往会辍学去挣钱来支付父母的医药费。学者们认为,向学生提供补助会有帮助。在一项试验中,经济补助使辍学率减少了60%。而另一项试验中,在贫困学生读初三时提供经济补助,使他们至少在高中完成一年学业的机会增加了10%。

        “政府鼓励教师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去读职业学校,并向许多农村学校学生提供每人1500元一年的补贴,来帮助他们支付学费。这样的措施在2011年的前10年里,帮助这些学校提高了近50%的就学率。”

        文章指出,但是农村职业学校和农村中学一样,缺少资金、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令人怀疑。一项研究显示,学生在读了一年职业学校之后,数学成绩更差了。许多专家指出,为学生提供更多留在普通中学的机会,有助于他们为找工作做准备。但是这将为政府带来一大笔新的花费。

      (编译 庄晓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