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岁70斤,该给“小胖墩”减减肥了

2021-05-13 11: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柚子 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燃烧我的卡路里~

老人常夸孩子“白白胖胖”,胖小孩真的是“有福气”的象征吗?

在一些视频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吃货“小主播”,有的只是单纯的分享生活,有的却是不顾孩子身体,把孩子喂养到过度肥胖,利用孩子当吃播赚钱。

3岁却达快到了成年男子一半的体重,实在很难和“有福气”联想到一起。

汉堡、炸鸡、奶茶……食物的诱惑太多;电视、手机、平板……躺着不动太爽。除了以上极端的例子,你可能也发现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围的“小胖墩”越来越多了。

儿童肥胖持续增长,

10年之后“小胖墩”恐翻倍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1985年至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长至12.2%,肥胖率由0.5%增长至7.3%。

按照增长规律推算,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28%,成人超重肥胖率将增至53.2%。

孩子怎样就算肥胖呢?

我们常用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评估是否肥胖。BMI标准对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是:BMI在24~28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

但成人BMl标准并不适用于诊断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

WHO推荐身高别体质量作为评价10岁以下儿童是否肥胖的标准,即和相同身高人群比,以体重的第80百分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累计80%对应的数据)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质量,超过该标准体质量的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以上则为重度肥胖。

一胖不得了,浑身都是病

儿童肥胖症本身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不仅能严重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会增加儿童成年后的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 心血管、脂肪肝

儿童肥胖会增加心血管与脂肪肝的风险。世界各地肥胖儿童脂肪肝的患病率可达23%~77%,已经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影响儿童健康最重要的慢性肝脏疾病。约85%的学龄肥胖儿童成年后仍将保持肥胖,更容易在成年早期出现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

▌ 呼吸系统

肥胖儿童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6倍。OSAHS最明显的症状是患儿在夜间出现打鼾、呼吸暂停。主要机制是因为肥胖患儿舌体肥厚、肺的体积明显减少,导致呼吸系统负荷增加。肥胖患儿的软腭、悬雍垂和咽壁有过多脂肪沉积、腺样体肥大也是增加OSAHS风险的原因。

长期的低通气不但影响患儿睡眠质量,同样会影响心血管功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甚至夜间猝死。有研究发现,OSAHS会影响儿童大脑发育,患儿负责推理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大脑局部皮质层变薄。

▌ 儿童单纯性肥胖相关性肾病(ORG)

腹型肥胖的脂肪堆积在腹部,可直接导致尿中白蛋白排泄的增加和肾脏滤过功能的下降。肥胖患儿合并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可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张力的增高,引起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及系膜细胞的损伤;同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增加肾脏受累。ORG还与肾结石、肾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 糖尿病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肥胖可导致糖耐量减低、脂代谢紊乱,肥胖患儿通常伴过高的血脂,血脂沉积作用于胰岛β细胞,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伴随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升高。

▌ 性早熟

单纯性肥胖儿童会出现内分泌紊乱,目前认为肥胖儿童的胰岛素抵抗作用与高胰岛素水平共同刺激卵巢分泌雄激素,抑制肝脏雄性激素球蛋白合成,使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过多的雄激素在外周脂肪组织中又生成雌激素,反馈性调节垂体性腺轴,导致多囊卵巢形成。有研究发现,肥胖还会增加下丘脑中神经酰胺的水平,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刺激卵巢,导致性早熟。

▌ 心理问题

肥胖会导致患儿出现自卑心理,肥胖儿童由于自身形象问题产生消极情绪,有意回避社交活动。研究还发现肥胖患儿不良行为的发生率高于非肥胖儿童。

想减肥,坐着不动不如多睡一小时

高热量的饮食摄入和久坐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后天因素。

“久坐”是指保持一种“静态行为方式”,包括“看书、学习、看电视、玩电脑”等状态保持坐姿或斜躺状态一天超过8小时或连续超过2小时。久坐压缩了孩子的活动时间,使身体长期处于能量的低消耗状态,血液循环减缓,内脏脂肪堆积。并且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使得体重的压力集中于腰骶部,容易对脊椎造成累积损伤。

我们都知道“管住嘴,迈开腿”是减肥的最好方式,道理都明白,可就是做不到。柳叶刀子刊中报道:全球13~15岁的青少年中,超过80%的人每天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时间少于60分钟。

可是说起让孩子多运动,对于有些孩子简直是难上加难,如果睡觉也可以达到目的,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呢?

南澳大利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多睡或多做运动都可以使BMI下降。

虽然中度至剧烈的体育锻炼的功效比睡眠或久坐的时间强2至6倍。但有计划的运动对于部分孩子来说难以实现与坚持,此研究结果有利于对儿童每天睡眠、体育锻炼和久坐时间进行权衡分配。

研究发现通过以下两种方法之一,儿童可能能够实现BMI降低7.4%的相同效果:

多运动17分钟(中度至剧烈运动)或;

多睡52分钟或将他们的坐着或久坐时间减少了56分钟。

同样,儿童运动与睡眠还能改善其心理健康:

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多运动35分钟(中度运动),或者多睡68分钟或将坐着或久坐的时间减少54分钟对其心理健康有益。

当然,这些方法是针对儿童改善体重的额外计划,前提是基础的运动量与睡眠时间达标。

不同年龄段儿童所需睡眠时间不同。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NSF)建议,学龄儿童(6~13岁)每天睡眠时间为9~11h;国家卫健委建议0~5岁各个月龄段儿童每天所需睡眠时间如下,你家孩子达标了吗?

告别“小胖墩”,多动、多睡、少坐着

WHO建议5~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进行60分钟的中、高等强度的体育锻炼以及每天不超过2个小时的娱乐性放映时间。

然而学业任务过重以及花费太多时间在电子产品上,导致很多孩子基本的运动量不达标。这需要家长辅助孩子完成合理时间安排、运动安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带着孩子一起运动,增加运动的趣味性。“多动”不仅要求孩子多动起来,也可以让自己放下手机多增加与孩子互动。

睡得太晚不仅会增加孩子肥胖的风险,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所以当你“越夜越美丽”的时候,就别拉着孩子啦。

参考资料:

[1]胡媛媛,杨丹.儿童肥胖研究的相关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21,47(2):157-160.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21.02.025.

[2]邹文萍.儿童肥胖症的影响因素与发病机制研究[J].健康必读,2021(8):295-296.

[3]黄金艳.儿童肥胖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分析及其对糖尿病发病情况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2):199-202.DOI:10.11852/zgetbjzz2019-1155.

[4]张永福,戴耀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环境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6):494-497.DOI:10.3969/j.issn.1673-5293.2006.06.019.

[5]Emily Ng,Melissa Wake,Timothy Olds,Kate Lycett,Ben Edwards,Ha Le and Dorothea Dumuid

Pediatrics April 2021,147(4)e2020025395;DOI:https://doi.org/10.1542/peds.2020-025395

[6]Bauman A E,Reis R S,Sallis J F,et al.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 y:why are some people physically active and others not?[J].The lancet.2012.380(9838):258-271.

[7]李艳辉,陶然,高迪,等.我国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与肥胖的关联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6):845-849.DOI:10.3760/cma.j.cn112338-20190711-00514.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柚子

责任编辑:CiCi

原标题:《3岁70斤,该给“小胖墩”减减肥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